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李锦钊  黄坛生 《师道》2000,(8):33-34
“三风”(领导作风、教风、学风)是衡量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优良的“三风”是促进师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几年来,我校把“三风”建设摆上重要的位置,并持之以恒,反复强化,形成了“团结、勤奋、文明、向上”的良好校风,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学校是育人的熔炉。要炼钢,必须有恰当的火候。要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四有”人才,必须有良好的校风。为此,有必要探索一下“风”义及社会风气与教育风气,教风与学风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生态道德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范畴已是当务之急.我校作为省级实验小学,承担了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中子课题"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研究"的研究任务,对构建生态校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这一理念进行了系统思考并开始着手实施.  相似文献   

7.
教学质量是衡量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高校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下大力气狠抓教风,学风和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的建设,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8.
三风即:学风、班风、寝风建设是和谐校园的基础和根本,本文就三风建设的内涵和作用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结合学院对三风建设的情况并建议性地给出了三风建设的途径和措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三风建设对促进和提高育人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管理,开展高质量的校园文化等活动来推进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原为中央军委的一所子弟学校,1952年建校,1964年交由地方管理。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有着重视德育的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年来,我校注意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重视对学生的政治方向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培育了优良的校风。  相似文献   

13.
14.
(一)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教学工作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教学工作这个中心进行。正如李鹏总理在1990年1月17日的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的:“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学校应该把提高教学质量当作学校工作的重点。学校的工作包括各个方面,比如  相似文献   

15.
李蓉 《教育教学论坛》2014,(19):130-131
校风是学校的灵魂,教风是学校求生存的主题,学风是最终的受益群体,是"三风"建设的目的。当前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展,大众化的教育群体不断涌入,导致高校"三风"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状,剖析原因对高校"三风"建设问题进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过:“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德是种子中的胚芽。我们面对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道德的下滑事实。不抓德育是不道德的。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德育的实效呢?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制定和颁布,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思想的一项重大举措。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应当深入实施“以德治教”,建设优良校风,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以德治教”中的“德”就是“以德治国”方略中的“德”,也就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全体公民都应当具备的“德”。众所周知,道德是人们关于善良与邪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  相似文献   

19.
董水林 《生活教育》2014,(20):105-106
广东省南雄市界址中学在梳理历史传统文化的同时,创新思路,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提炼、归纳、充实,最终凝炼出了自己的校园诚信文化品牌。笔者在文中对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缘起、内涵、特征、支撑体系、实施途径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现在监考很累”,这是有些电大老师的感慨。监考又不是体力劳动,怎么会“很累”呢?道理很简单,成人教育的考场,不是“世外桃源”,社会上那种“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也会刮进考场里来的。那么,怎样才能使监考从“很累”转变为“不累”呢?我认为,要营造良好的考场氛围,必须把“一抓两促’与“两抓一促”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