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俗话说鸟有鸟语,兽有兽言,动物用自己的“语言”互相交流。但是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是如何进行沟通的呢?其实鱼类也会“说话”,它们在同类之间可以用“语言”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有的还很动听,如成群的青鱼会发出小鸟一样的声音,沙丁鱼群会发出如同海浪拍岸的哗啦哗啦声,小鲍鱼发出的声音像蜜蜂一样的嗡嗡叫声。鱼语从何而来 鱼类是怎样讲话的呢?最早人们认为鱼类“说话”是靠专门的发声器官。但是,研究结果发现,鱼类没有发声器官,事实上,鱼儿是没有声带的。“鱼语”由鱼体的某些器官发出的,有的鱼是通过脊椎骨与脊椎骨…  相似文献   

2.
发电鱼     
人类到了近代才知道如何获取电能,可是动物中的裸臀鱼、电鲶、电鳐、电鳗等,却与生俱来就会发电。裸臀鱼生活在非洲河流里的裸臀鱼是活的“雷达”,它们的放电能量很弱小。裸臀鱼身体细长,由于它的尾巴没有尾鳍,是光裸裸的,因此而得名。裸臀鱼的发电器官是由800块“电板”组成的,它发出的电压为3~7伏。裸臀鱼身上有“雷达”发射电波,也有接受“雷达”回波的“天线”,这种特殊的电感受器官长在鱼的皮肤里。它还有滤波的本领,能将高频和低频电波都过滤掉,只让具有一定频率的电波通过。  相似文献   

3.
问:为什么泡腾片会发出“嘶嘶”声?答:最近,我发现身边几个朋友都喜欢用维生素C泡腾片制作橙汁饮料,当把泡腾片放入水中,就会看到它冒着气泡发出“嘶嘶”声。其实,这一现象与你把发酵粉放入水中的现象是相同的。发酵粉的反应实际上是酸与碳酸氢钠(小苏打)发生的反应。在上中学的时候你很可能做过把小苏打与醋混合发生反应的实验来观察起泡现象,这就是发酵粉的反应。如果你察看泡腾片的成分,就会发现它含有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当然还有一些淀粉和糖类。当你把它放入水中后,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就会发生反应而发出“嘶嘶”声和冒气泡。事实上,阿司…  相似文献   

4.
点点滴滴     
鸣声和进化对我们人类来说,声音频率高于18或20千赫,就属于听不见的“超声”了。但是,一些动物的可闻频率常常高于20千赫。譬如,狗的最高可闻频率达50千赫;蝗虫45千赫;蝙蝠150-180千赫;海豚200千赫。此外,某些我们通常看作是“哑巴”的昆虫,实际上也有发音器官,只不过它们所发的是超声。经过多年来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动物能发出的声音信号的多寡,跟它们的进化程度、群居组织直接有关。一  相似文献   

5.
<正>你想跟细菌对话吗?我们或许不久就可以跟细菌"对话"了。通过把光波转化成语言,西班牙生物学家已经开发出一项细菌和人"对话"的技术。眼下,细菌们"告诉"研究人员,它们生活的环境很舒适哩。研究人员通过对埃希氏杆菌的基因进行改造,使之生产出会发各种颜色光波的荧光蛋白。荧光蛋白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如温度、酸碱度和含氧水平的变化,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波(比如,当细菌感到太热时,就发出红光)。然后,研究人员通过电脑把细菌的光波转化为对应的人工语言。  相似文献   

6.
荷兰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些昆虫可以相互之间“打电话”进行交流,它们的电话就是植物。当地下的昆虫寄宿在一棵植物下时,它便会开始蚕食植物的根。为了警告食叶性昆虫“此处已被占领”,地下的昆虫会通过植物叶片发出一种化学警报信号,这样一来,食叶性昆虫就会得知这棵植物已被占据。  相似文献   

7.
<正>猫是最会从我们这里获取利益的家伙了。科学家最近发现,当猫恳求人类给予它食物时,会在自然的猫叫声中加入一些夸张的咕噜声,这种咕噜声的声波频率竟然与婴儿的哭声很相似,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促使我们去照顾它们。  相似文献   

8.
科技快递     
全球气温2050年升3度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认为,到2050年,全球气温可能会比现在升高3摄氏度。届时将可能有4亿人因此遭受干旱和饥荒,野生动植物也可能遭受毁灭性破坏。这个小组在一份报告草案中指出,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工业化前水平的2倍时,气温将升高2到4.5摄氏度,但最可能的数值是3摄氏度。报告虽未说明升温的确切时间,但专家们认为最迟会在2050年。海豚会“听声闻名”英美研究人员发现,海豚能发出一种“特征音”,让“亲朋好友”在水下芸芸众生中辨认出它来。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录下了一些宽吻海豚的“特征音”,并据…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社会中,各个国家有自己通用的语言词汇,然而居住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也有各自不同的“方言“。有趣的是,在动物的世界里,同一种类的动物,在不同的地区,也有各自不同的“方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美国的乌鸦能发出一种特别的报警声调,其它美国乌鸦听了就会飞走。他们把这种声音录下来,然后对着法国乌鸦播放,它们听了不但不飞走,反而聚扰起来,或者是毫无反应。看来,法国乌鸦根本听不懂“外国语”。他们还发现,笼养在两个不同州的乌鸦,它们根本听不懂对方的“地方语言”,然而迁徙于北美和欧洲的乌…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大草原上驰骋的骏马,它们奔跑时的步法是多么优美,发出"哒哒哒哒、哒哒哒哒"的节奏声;赤道南边澳大利亚原野上欢快跳跃的袋鼠,它们展现的是"啪……啪……"的节奏;而当我们睁大眼睛,找找大森林里奇形怪状,长着数不清多条腿的昆虫时,会发现它们的步伐匆匆,杂而不乱,"嗖嗖嗖……"还那么灵活!动物们的步调节奏教人忍不住细细琢磨起来。  相似文献   

11.
企鹅行走时左摇右晃、笨笨傻傻的,可谓憨态可鞠.,它们为什么会形成这么一种独具风格的行走姿势呢?   据美国加利弗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研究发现,在企鹅的王国里,这种蹒跚行走的姿势是最符合行动逻辑的了.研究人员对企鹅的行走姿势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他们发现企鹅左右摇摆的走路姿态并不浪费任何体力,是企鹅短小的下肢决定了它们必须以这种方式行走.   ……  相似文献   

12.
Science     
<正>fox13决定青鳉鱼受精卵的性别Toshiya Nishimura和同事证明,fox13会给出一个分子暗示来阻止精子形成的启动,fox13会在青鳉鱼生殖器官内的生殖细胞中表达,但不会在生殖细胞周边的细胞中表达。当研究人员在有两个X染色体(雌性状态)的成年青鳉鱼中将fox13破坏后,该雌鱼的卵巢内竟形成了精子。这些精子是有功能的,它们能正常地令卵子受精。这些结果表明,为了转变成精子,青鳉鱼  相似文献   

13.
湖北神农架是金丝猴活跃的地方,茂密的森林中跳跃着金丝猴的身影,响彻着金丝猴的叫声,这可以说是独特的一大景观。当一位工作人员在山下发出长长的“噫……噫……”声,远处的密林中也此起彼伏地传来“噫……噫……”的叫声。不多一会儿,上百只金丝猴便浩浩荡荡下山来了。据研究人员描述,金丝猴常年生活在枝叶茂密的森林中,视线和表情等联络方式受到很大限制,叫声便成为猴子们主要的通信手段。它们的叫声有近20种。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1月,《解放日报》刊登了一份振奋人心的消息: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3位科学家首次发现,人脑具有记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因为大脑中存在一种称为“NMDA接收器”,俗称“记忆闸门”,而且还有一种被称为CE的物质是打开“记忆闸门”的关键物质,这如同找到了“打开智慧之门的密码”。这一伟大发现,对人类是福音,因为谁也不愿意平庸。据称,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对“记忆闸门”的记忆功能进行如此细致的研究。他们在实验中采用遗传技术繁殖体内带有“记忆闸门”的老鼠,而且可以根据给这些老鼠喂养CE物质来决定“记忆闸门”的关闭与开启。研究人员发现,当“记忆闸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老鼠的记忆能力受到限制;但在“记忆闸门”开启后,这些老鼠又可以重新记起它们学习过的内容;如果再次关闭其“记忆闸门”,老鼠又会再次忘记学过的内容。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记忆闸门”  相似文献   

15.
最近,国际保护组织的科学家在历时6个星期、两次考察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鸟头海域”时,发现至少52种新的海洋生物,包括会用鳍行走的肩章鲨、会“闪光”的濑鱼、酷似螳螂的虾和多种珊瑚。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让科学家们十分惊叹,怀疑这里是“生命起源中心”。同时,科学家们对这一区域的捕鱼活动甚感担心。为了对这个神奇的海域有更多的了解,本刊记者通过电子邮件专访了此次考察活动的领队专家、美国科学家马克·厄尔德曼。两个新品种最奇特——闪光鱼和用鳍行走的鲨在介绍此次考察的新发现时,厄尔德曼教授说:“这些新发现中,最值得炫…  相似文献   

16.
<正>冰川可能看起来安静而威严,但当它们开始融化,它们真的可以变得很聒噪。一项新研究表明,随着冰川融化,隐藏在冰川内部的远古空气气泡逃逸入水中,其发出的噪声甚至高过那些被暴雨击打而掀起6米高巨浪的海洋之下的噪声。研究人员对来自三个冰川与海相连的地区的水下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个噪声会持续全年,最响的时候频率达到1至3千赫兹,差不多相当于钢琴最高的两个八度音。该研究团队的实验表明,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或当气泡到水面后破碎,这个噪声也不会暂停。  相似文献   

17.
用手走路和用四肢站立的鱼鱼会游泳这是常识,会跳跃也不稀奇,但要说现代海洋里有的鱼会用手走路、会用四肢站立,你立刻就会感觉不靠谱了。不过,事实就是事实——前不久,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东南沿岸的浅水域,发现了会用手走路、会用四肢站立的鱼——长手鱼。  相似文献   

18.
最近从中青少年央电视台看到一个关于青少年发明创造的访谈节目。一名初中女孩,看到书上说,“蜜蜂飞翔嗡嗡之声是翅膀振动发出的”。女孩好奇,想看看书上说的是不是有道理,她把蜜蜂的翅剪了,蜜蜂仍然能发出嗡嗡之声。女孩奇怪,没有了翅膀,那么声音从何而来?女孩捉住蜜蜂细细观察,发现蜜蜂腹部有两个小孔,“声音是不是从这而发出的?”女孩用针把这两个小孔捅破,蜜蜂尽管在蚊帐中飞翔,从此再也发不出“嗡嗡”声来了。女孩把这一新发现写成一篇小论文,参加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竞赛获得大奖,专家评价说:“研究方法科学。”嘉宾主持人科普作家叶永烈说:“她推翻了书本上蜜蜂翅膀振动发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渥太华皇家医院的一个研究小组经过10年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许多人的自杀行为与基因变异有关。加拿大研究人员相信,他们能在两年内找到一种基因检测方法,从而避免一些悲剧的发生。研究人员首先对一些国外自杀身亡者进行集中检验,发现他们大脑中一种叫做“serotonin5ht2areceptor”的基因发生变异。“serotonin5ht2areceptor”是一种蛋白质,功能是传导大脑发出的指令。加拿大研究人同后来又对120名患精神忧郁症的加拿大人进行观察和检验,也发现自杀与基因变异有关。加拿大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发现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些家庭有自杀遗传史。比…  相似文献   

20.
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教授近藤一博等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导致肌体感觉疲劳的蛋白质.他们称这种蛋白质为“FF是英语”疲劳因子”开头字母的缩写。实验中,研究人员把实验鼠关进底部积水的水槽,因为实验鼠在有水的地方无法入睡,所以它们通宵未眠。然后再测量实验鼠脏器中的“FF”量。发现,实验鼠的脑部、胰腺和血液中的“FF量是睡眠正常实验鼠的3倍至5倍.而心脏和肝脏中的“FF”量更是增加到10倍以上。休息后.实验鼠脏器中的“FF”量能够恢复到正常值。在进一步的实验中,研究人员给健康的实验鼠注射“FF”,结果实验鼠出现疲劳症状,基本不再玩原本喜欢的蹬转轮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