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宁  安璐 《情报学报》2022,41(1):96-106
本研究提出一种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信息中提取群体智慧的方法,揭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环境下群体智慧涌现的模式与规律。以群体免疫相关话题为例,利用依存分析的关系抽取(relation extraction with dependency parsing,REDP)方法提取微博、评论含有的三元组,以结构化表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环境下公众的知识条目,基于舆情知识三元组、网络拓扑结构挖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环境下的群体智慧涌现模式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中提取群体智慧,同时发现,随着突发事件的演变,舆情的热度和群体智慧并不是线性平稳增加的,涌现存在临界现象和跳跃式前进的特征。舆情知识网络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网络结构,群体智慧主要集中于微博信息中,具有动态属性。  相似文献   

2.
倪万 《青年记者》2017,(21):45-46
近年来,舆情反转现象成为新闻传播学界、业界乃至广大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舆情反转虽然还没有非常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对“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手术台自拍事件”以及“东北大妈讹外国小伙”等舆情反转事件分析后发现,舆情反转现象大都表现为随着舆情事件发展在不同阶段的推进,关于事件的事实信息不断呈现,社会舆论出现偏移、反转、倒戈的现象,乃至媒体报道、社会公众意见也出现截然相反的态势.在这一过程中,网络曝光、媒体报道、网民讨论、大V评论等诸多因素构成了舆情反转现象中信息场的乱象,各类信息不对称、不平衡的呈现成为导致舆情反转甚至舆情多次反转的核心原因,也因此引发了新的社会信任危机.这需要主流媒体及时发声、正确引导社会公众的思维趋向,并随着事件事实的逐步显现,重塑健康有序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3.
夏临 《东南传播》2010,(2):37-39
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八旬翁倒地无人敢扶"的新闻事件中,网民通过论坛和博客跟贴对该事件发表的各种言论,探讨该事件所表现出来的舆情并提出自己的相关思考。文章认为:网络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热点事件发表评论、交流看法的重要场所,网络舆情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和代表着民众意见。网络舆情能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但如果疏于正确的引导,网络舆情往往以网络牢骚的形式呈现,特别是当热点事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时候。过盛的网络牢骚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网络上有很多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讨论.每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都会给公众的情绪造成影响,所以在突发公共卫生类舆情中必定会导致公众情绪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在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还需要正确引导公众的情绪.对此,本文主要对突发公共...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情与自媒体时代
  网络舆情是指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当舆情产生聚集时就可以向舆论转化,因而舆情是一个比舆论包含内容更宽泛的概念,对舆情的管控就是要使舆情不转化为舆论或转化为良性舆论。①当前,伴随着以各种通信终端和数字网络技术为代表的自媒体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出现在网络上的情况越来越多,很多超出人们惯常思维、脱离常人道德底线和个别极端尖锐的离奇事件等都容易引起网民的围观,成为网络舆论的“狂欢”而将网络变成各色思想和言论的集聚地,进而能够影响和干扰现实世界中事件的处理。如果这些网络舆论导向正确,有助于事件的妥善解决,是广大人民群众之幸;如果这种网络舆论导向错误,甚至被某些势力利用,则不仅无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破坏社会稳定,威胁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传播媒介接触状态的伴随性与移动化、传播技术日渐成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易迅速在网络平台上形成大规模的聚集性讨论意见,生成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网络舆论.舆论爆发前网民们的意见多以舆情形式蛰伏一段时间,对于网络舆论应用于社会治理环节可从网络舆情处寻找突破口,同时网络舆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姚乐野  吴茜  李明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5):123-130
[目的/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至今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博是新冠肺炎疫情舆情传播的重要场域,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博舆情的针对性研究,利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方法/过程]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新冠肺炎疫情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特征、各传播主体的位置与角色。[结果/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微博舆情体现出总量巨大、节点林立、关系复杂的网络特征;不同类型的微博用户在网络中的传播作用各不相同,官方媒体微博、商业媒体微博、自媒体微博在突发事件舆情网络中占据不同的传播位置、具有不同等级的传播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应对和引导过程中,应当推动各类媒体的广泛合作。  相似文献   

8.
蹇莉 《青年记者》2020,(6):19-20
在这场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尊重科学,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引导舆情,显示出重大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具有事发突然、不可预见、影响力强、危害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引发全世界高度关注。在这场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尊重科学,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引导舆情,显示出重大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20,(6):4-5
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应急机制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一次考验,也对突发事件期间新闻舆论的正向管理提出了挑战。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各地方发布的应急预案详细规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办法和程序,但各项法规政策对于新闻舆情的规定明显不够,其中的信息发布制度也远不能满足舆情应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7):28-32
舆情反转的实质是舆论的两次甚至多次建构。人们在认识事件的过程中,由于认知参照点选择的不同,会导致认知的前后差异。这是舆情反转的社会心理原因。本研究以"大学生掏鸟窝被判十年半"事件为案例,通过对节点微博帖子的评论进行文本分析,发现网络舆情反转现象中存在着"参照点效应"。  相似文献   

11.
孙越  赵迎红 《采.写.编》2024,(1):10-12+71
体育赛事作为社会热点事件,易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形成网络舆情。本文研究背景为2022年女排世界锦标赛,通过分析中国女排微博发布数量随时间变化序列、评论数量随时间变化序,研究评论样本的词频以及对评论文本的情感进行打分,进而归纳总结出体育赛事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并给予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泽瑞 《今传媒》2023,(11):159-163
当前,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与管控工作存在引导不及时引发信任危机,管控不彻底忽略非逻辑、非理性力量,以及统筹思维落实不到位危及健康传播生态构建等问题。大数据时代,舆情传播现实呼吁治理范式的再度转型,“黑天鹅”事件频发导致舆情风险加大,对网络舆情进行协同引导与管控能够较好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差序矛盾,因此,需要尽快构建协同治理模式。本文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引导与管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各地舆情管理者应优化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与回应引导机制以及网络空间多元主体互动、共赢与问责机制,同时通过关系赋权和认同激励引导“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有效参与,旨在高效预防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中的舆情事件逐渐被转移到网络这个新平台。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事件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人们对所发生的事件或热点问题进行评论,使某些问题变成短时期的焦点问题,从而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事件最重要的就是互动,其互动模式并不是简单地两两互动,而是涉及错综复杂的互动联系。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事件的互动机制,以期为今后的互动机制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8,(6):56-63
网络舆论场是一个复杂系统,媒介、网民、政府等舆情构成要素在不同类型舆情事件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本文基于社会协同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探讨媒介、网民、政府在舆情事件中的参与角色与作用。研究发现,媒介、网民、政府存在不同信息偏好,网络媒介在舆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网民对不同类型舆情事件的态度倾向存在差异,网络意见领袖主要出现在文化体育、企业财经和教育舆情事件中,网络动员现象在环境、食品安全和文化体育舆情事件中更为普遍;政府对不同类型舆情事件的干预时效、干预方式不同,少有事件能推动政府政策修改。社会现实是舆情事件产生的土壤,社会心态是舆情事件传播的动力,社会管理者应该在把握网民心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媒介特点引导舆论,确保网络舆论场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5.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舆情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临 《东南传播》2010,(7):26-28
网络群体性事件因其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学界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情也已成为观测我国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窗口。本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础理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与其网络舆情的关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及其舆情引导的角度对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舆情的研究现状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马玉洁 《今传媒》2016,(1):55-56
网络舆情是民意自由表达的结果,能够自我纠错,因此具有珍贵的反映民意的作用.但是网络舆情常常和真实民意有不小的差距,这和网络舆情的引发事件、事件信息发布方式、舆情发展过程以及网民素质息息相关.社会管理者只有了解这种差距,进行有效监测和正确分析,才能让网络舆情对社会管理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只有增强"把关人"的作用、严格执行网络实名制、提高网民素质,才能保证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时代,与大众利益息息相关且社会矛盾尖锐的话题极易激发网民的宣泄情绪,生发恶性舆情。“手术室自拍”事件正入医患关系的舆情敏感区,并上演了一出网络舆情反转剧。本文认为,网络意见领袖声援正面舆论、主流媒体担当权威信源、深度评论调解网民心理,这是在“手术室自拍”事件中显现出的三个舆情导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赵前卫 《青年记者》2012,(17):11-12
网络舆情作为一个概念,目前研究者还没有达成共识.刘毅在其撰写的《网络舆情研究概论》一书中提到,“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曾润喜的定义是:“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①本文认为曾润喜的定义较能概括现实中发生的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9.
李静  谢耘耕 《新闻界》2020,(2):37-45
本文基于2010-2018年10600起舆情事件,考察了事件本身属性、媒介传播、网民参与及政府干预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多元分层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1.环境和文化体育类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较高,反腐倡廉类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较低;因为大型活动和科技发现引发的舆情事件传播热度较高。2.由传统媒体、网络新闻首次曝光的舆情事件热度较低。3.出现第三方、网络谣言、网络动员的舆情事件热度较高,意见领袖的出现对网络舆情热度没有显著影响;网民舆论倾向性非常正面的舆情事件传播热度较高。4.网络舆情事件中如果国家部委进行了干预,则舆情热度较高;政府干预的时效性越差,网络舆情热度越高;政府采用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回应的舆情事件热度较高,利用对外公告或文件回应的舆情事件热度较低;政府干预级数与网络舆情热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已经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日,由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 (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机构撰写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课题"网络舆情指数体系 (IRI)"<2009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出炉,这是国内首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报告对去年国内网络舆情热点事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网络热点事件日益增多,呈波浪式起伏状态,社会影响不断增强.报告除了对当下网络舆情特点以及出现的可喜变化进行分析外,还梳理了2009年网络舆情的主要问题,包括恶炒、低俗、失控、情绪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