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界》2021,(5):68-77
随着对数字经济理解加深,数字劳工(digital labor)问题受到国内外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广泛关注。数字劳工是一个牵涉广泛、相当复杂的问题包裹(package),但当前许多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落脚点较为单一,多集中于"剥削机制"分析。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性原因在于"工作"(work)和"劳动"(labour)这两个重要概念被杂糅,导致"剥削"分析的泛化和随意化,并遮蔽了一些可能更为根本、重要的研究议题。因此,有必要从"进入"和"绕行"两个方向出发,对数字劳工的现象和概念进行"再陌生化",突破旧"套路",发现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孙黎 《编辑之友》2012,(4):58-60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网络字幕组群体的身份构建/认同,其能动的文本解构与生存悖论,以及字幕组群落与主流媒介的权力逻辑、商业消费语境所进行的博弈与转型行为.  相似文献   

3.
张孝远 《视听》2021,(7):132-134
短视频平台在庞大的用户体量的加持下,利用用户的生产力、消费力和用户数据实现巨大的资本增值,将用户的观看和生产行为异化为劳动,进而实现对用户的剥削.本文以数字劳工理论为视角,从双重商品化、异化和强迫三方面入手分析短视频平台的剥削方式;从平台和用户两个角度分析剥削的动因;最后本文认为,要突破短视频平台的剥削逻辑,需要政府、...  相似文献   

4.
5.
吴妍 《新闻知识》2021,(11):49-53
数字劳动作为"受众商品论"在数字化媒体时代衍化而来的新的理论形态,代表着一种崭新的生产与劳动形式.本文探究数字劳动在劳动形式、劳动产品、劳动时间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并结合马克思的生产与再生产理论、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福克斯的四重异化理论,进一步揭示数字劳动过程中互联网平台对人的社会关系、情感价值、社会阶层方面的异化...  相似文献   

6.
从达拉斯·斯迈思的"受众商品论"到互联网产业中的"数字劳工",传播政治经济学派为我们批判地理解受众劳动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但是剥削语境下的受众劳动研究忽视了对劳动者主观体验的考察,本文通过对字幕组、哔哩哔哩UP主和豆瓣小组等网络群体的劳动过程进行分析,关注数字劳工的主体性构建过程,从文化研究学派的视角对数字劳动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7.
8.
9.
陈蕾 《今传媒》2021,(4):15-17
全民皆媒的数字时代成为信息的蓄洪池和聚集地,在信息爆炸的同时伴随着信息匮乏,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能够帮助受众在碎片化阅读中获取更加精准的信息。随着日常生活中移动支付的常态化、软件付费意愿的逐渐增长,直接催生了以知乎、果壳和分答为代表的知识付费平台和网络问答社区,使受众从单纯的围观者转变为内容的分享者和生产者,并在商业资本的运作中乐此不疲。分享经济也好,知识经济也罢,这些现象都是互联网产业依靠网民的参与,将其转化为数字资本的一个缩影[1]。在愈发隐蔽的数字资本和附有娱乐性质的资本增值形式的操控下,网络用户逐步成为互联网商业逻辑的劳工。  相似文献   

10.
周骏 《传媒》2023,(18):90-92
随着数字经济、数字产业、数字文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数字劳工(Digital Labor)问题逐渐被很多学科所关注。文章从近五年国内数字劳工相关研究出发,基于知识图谱分析认为,数字劳工领域相关议题正逐渐发生转向,政治经济视角、文化视角不断丰富该领域研究;为推进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厘清不同研究视角及关切问题,以持续丰富该领域的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44年秋季的一天,一艘日本侵略者的货船从中国天津的塘沽港出发驶向日本,这艘船装载的不是什么别的货物,而是上千名中国劳工。除了少数几个跳海欲求逃生的外,这些中国人将在日本度过悲惨的劳役生活。年仅20岁的崔广庭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今年7月7日,中央档案馆的离休干部崔广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及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人类社会的媒介化进程加速,人的异化程度也不断加深。在对数字劳工的范畴进行符合时代发展背景的延伸后,本文试图在推动社会媒介化与人的异化过程中建构资本-技术协作体的基本框架,并指出时空和价值占有成为数字资本和数字媒介引导人们进行过度劳动的主要剥削手段。数字劳工难以复返田园牧歌的时代后,在话语、技术、制度方面采取的回击行动收效甚微,数字生态建设仍需国家、法律和技术合力进行。  相似文献   

13.
刘恒 《新闻知识》2023,(6):75-79+96
短视频平台对农村市场的开拓,原被期望着能够助力农民发声,但现实是农民在短视频平台上成了数字劳工。本文基于底层研究视角,从科技赋权、社会需求、经济需求等方面分析农民使用短视频平台的原因,试图探析农民在短视频平台的劳动过程,了解短视频平台的隐形剥削机制,呼吁讲述真正且完整的农民故事。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5,(16):65-7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多元文化格局的演进与互联网文化的勃兴,伴生出层出不穷、此起彼伏的青年亚文化新形态。年轻人凭借对于新技术的掌握和对现代性价值的适应获得了在主流文化中更大的话语权,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体社会文化价值创建的过程中去,表现出更富杂融性、多元性、虚拟性、流动性的新特征。本文以网络字幕组为研究对象,从产消合一的迷文化生产、崇"恶"又尚美的狂欢旨趣、身份的流动混融与球土化生存之姿三个方面透视展现新媒介环境下青年亚文化群体新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5,(23):4-9
本文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引入"数字劳工"这一概念重新审视被神话的"公民记者",提出"公民记者"的新闻生产与传播行为其实质是在互联网商业意识形态召唤之下,自觉自愿加入"新闻众包"的劳动过程,并由此成为廉价甚至是免费"贡献"自身劳动成果的"数字劳工"。  相似文献   

16.
被抓 我叫张考生,山西省左权县石匣乡林河村人。今年86岁。 1944年农历5月23日早晨,我赶着两头毛驴,到村子后面的沟里下地干活。突然来了日本兵,我赶快边跑边喊:日本人来了。因为前一天八路军围攻了日军红都炮台,所以就来了这些援兵。当时日本人朝村子开了抢,打死了想逃走的我父亲、岳父,但大部分老百姓都躲起来了。……  相似文献   

17.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为了侵华战争的需要,日本战时东条内阁决议,利用伪"华北劳工协会",在1944年7月至1945年6月间,先后三次虏押、绑架年轻的中国军人(包括少数八路军官兵、游击队员)、平民共986人到日本秋田县鹿岛组的花冈矿山做苦工,其中服役中遭虐杀、暴动中牺牲的共418人。  相似文献   

18.
近来多家互联网企业斥巨资大力发展社区团购,橙心优选、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各大平台旗下团购App、小程序兴起,以低价为诱饵吸引广泛用户群体,试图抢占市场流量.在参与社区团购的过程中,用户也渐被企业"劳工化".一方面,团购企业在精确算法和雄厚资本的支持下以"团长社群"模式实现对低线城市人口的吸纳,将团购用户变为其平台的劳工...  相似文献   

19.
赵珞琳 《出版科学》2021,29(6):66-75
基于布迪厄实践理论,以质性方法考察网络字幕组的网络分享实践,分析其内在动机、实践模式及困境,为理解我国互联网背景下文化生产和数字劳动提供一个新的阐释视角.研究发现,字幕组的分享模式是自愿、自由、自主与自我管理的结合;成员出于积累个人社会文化资本的动机进行字幕分享,最终呈现利他主义的结果;字幕组也由于外部条件约束和内部价值冲突面临着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企业为补充国内劳动力的严重不足,残暴地强掳中国劳工至日本,被配置到日本全国135个事业场,被强迫进行奴隶般的劳动。日本战败后,各民间团体和地方政府、企业遵照外务省指令,调查起草了中国劳工调查报告。外务省在此基础上汇总而成《华人劳务者就劳事情调查报告书》(《外务省调查报告书》)。但是,日本政府为掩盖强掳中国劳工的罪行,辩称该报告书已经散失。1994年,该报告书被披露出来,引起中日学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以《外务省调查报告书》为研究对象,利用日本政府新近解密国会会议记录资料加以佐证,梳理该调查报告书制作、保存与面世的经过,同时究明日本政府掩饰、隐匿《外务省报告书》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