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不知存佚"之"徐[火勃]+家本"的《孔子家语》,尚存人间,即上图藏明隆庆六年长洲徐祚锡跋《孔子家语》王肃注十卷本。缺叶凡二十有一,前十九叶由徐[火勃]据汲古阁刊本抄补,末两叶阙如待补。  相似文献   

2.
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二卷本《孔子家语》其实系明代何孟春整理本,并非宋本系统。何孟春未见宋本王肃注《家语》,只是在元王广谋节略本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故何本其实仍是残本,即使是何氏之补缀亦多出胸臆,尤其以他书所见妄补《家语》更显草率。现今在宋本《家语》并不鲜见的情况下,《家语》研究断断不能再以何孟春本为据。  相似文献   

3.
《檀弓上》"不诚于伯高",王念孙认为当作"不成礼于伯高",甚是。但王氏立说的前提是认为郑注解"诚"为"诚信",并斥郑注"颇为不词",则系误读。其实,郑注的本意是强调"礼",即仪节的周到和完备,亦即"成礼",与王说并不矛盾。《孔子家语》相关章亦作"不成礼",说明《家语》来源有据。《家语》的处理,时序及情节极为明晰,且准确体现了"不成礼",故《家语》所载应为故事本貌,《礼记》此章当系简编朽烂之后的概述或转述。  相似文献   

4.
毛晋汲古阁旧藏蜀大字本《孔氏家语》为南宋孝宗时刊本,二卷十六叶以前残阙,汲古阁本即据之翻刻,阙卷补以他本。汲古阁本《家语》版片后归吴郡沈氏宝翰楼,时间当在康熙十年前,现存汲古阁本《家语》多为宝翰楼印本。毛晋后得之酒家本残书并非宋本,而是明陆治校注本,后归钱谦益,毁于绛云楼之火。毛氏据酒家本钞补蜀大字本,此本清末归萧穆,有同文书局等石印本,再归刘世珩,有玉海堂影刻本,二卷十六叶以前绝非王肃注,不可信据。  相似文献   

5.
今传宋本《孔子家语》源流考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广谋“句解”本《孔子家语》虽自元中叶以来流传甚广,但宋本王肃注《家语》也并未失传,且王广谋本亦是王肃注本之衍生,学者以王广谋本当“今本”实辨之不察。刘氏玉海堂本与汲古阁刊本虽同出毛氏旧藏,但亦不尽相同:刘本前半多将后人之校语或按语误成王肃注文,而汲古阁刊本则多有据他书校改正文者。黄鲁曾刊本虽偶有残缺,但其源出甚早,版本学特征也较纯粹,故佳处往往出诸本上。  相似文献   

6.
乙亥岁末,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部卢淑樱小姐为学位论文第二次来京垂询民初至抗战前夕出版界史事。同行有殷嘉慧小姐。正题谈毕,两位又提到编辑学中的孔子。作了些回答,录以就教方家,以引玉。 问:大陆有编辑学的研究,有说孔子是编辑家的。您认为这样说对吗? 答:二位“突然袭击”。我对编辑学又不很关心,一起探究吧。 十年来是有很多文章、工具书中这么提。问题不是对不对。只要有充分的可靠的材料,从逻辑上讲得通就可以。但是至今见到的,仅仅是重复一些没有论证的结论。也有引经据典的,但可惜,引的都是汉代迄晋的。如《史记》、《孔子家语》、《尚书·序》里几句话。不出这三本书。这些书都是汉代尊儒后的作品,就有靠不住的东西。所引用的话都是在《论语》里找不到影子的事,或《论语》里有点影子而被拔高了的。《史记》是部伟大作品。但“《史记》采众说成书,不免抵牾。至其叙述之罅漏,先儒往往驳正”(《四库全书总目》)。《孔子家语》现在能见到的是王肃注本,是部托名孔安国的伪书:“王柏家语考曰,四十四篇之家语,  相似文献   

7.
《诗》、《书》、《礼》、《乐》、《易》、《春秋》即为"六经",它们是孔子为教学需要而整理编订的教材,是儒家经典。由于编纂者是孔子,因而,哲学史家、文学史家、教育史家更多的从文化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但如果把孔子"序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的意义仅定性  相似文献   

8.
《孔子家语》佚文献疑及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及今人所辑《家语》“佚文”,其实很多并非今本佚文。而就佚文很少这一点来看,唐以来《家语》的流传基本是稳定的。前人所作的今本《家语》损伤过半的推测,是不实的。  相似文献   

9.
田鹏 《兰台世界》2016,(4):154-156
先秦元典中"诗"的含义存在演进过程,对其本义的理解应结合语境。以《论语》和《孔子家语》为代表的儒家元典中,孔子"论诗"可分为三类:先秦普遍意义上的四言诗;包含先秦诗学精神和政治教化功用的一种文体;《诗经》三百篇之原始定本。可以结合《诗经》逸诗在其他先秦典籍中之应用推测出孔子或其他先秦学者在删诗时秉持的文学之审美性和政治之实用性标准。从相关《诗经》著述序跋中可以总结出,南宋王柏的诗经学著述《诗疑》受朱熹诗经学观点的影响,也提出"删诗",有学术功利化的色彩,其说和"孔子删诗"说的区别在于其创作动机。该观点体现了南宋时期诗经学研究的经学性和文学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读阜阳双古堆一号木牍与《孔子家语》相关章题余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阳双古堆汉墓木牍章题虽然有些与今本<家语>可以对应,但实际上它们与<说苑>更为接近,而<家语>则存在不少重组、改动痕迹.<家语>由于在材料来源上与<说苑>等书接近,故其中孔子言论往往出于依托,并非尽是实录,今本<家语>确是经孔安国整理才成书,并非王肃向壁虚造.<汉志>二十七卷本系民间所传,与经孔安国整理定型的今本<家语>属不同版本.从出土文献看,早期<家语>在篇章形态上应该与今本<家语>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钱宁说,他写孔子,爱孔子,但不是"新儒家"。他不认为祭孔有多大意义,不认为孔子的思想完全适用于现代社会,他也反对现在的孩子诵经、背《弟子规》《新论语》是一本难以定义的书。"首先钱宁不是于丹,也不是李零……它是对《论语》的一种解构式的解读。"该书的责编李  相似文献   

12.
《诗》、《书》、《礼》、《乐》、《易》、《春秋》即为“六经“,它们是孔子为教学需要而整理编订的教材,是儒家经典。由于编纂者是孔子,因而,哲学史家、文学史家、教育史家更多的从文化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但如果把孔子“序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的意义仅定性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北京图书订货会今年参展的图书中,一部"黄金书"令很多人过目难忘。这部"黄金书"就是上海三联书店推出的"中国古典文化大系",包括《论语》《孔子家语》《礼记·孝经》《尚书》等,是面向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出版的一套图书。最吸引人的是这套丛书的装帧设计。16开,内文采用双色印刷,排版疏朗大方,尤其封面更显华美,为大气沉稳的金色,外套塑料书衣,三面金边,并有祥云烫金图案,充分呈现出传统典籍的厚重价值感,颇具皇家气质。而且非常应和新年气氛。  相似文献   

14.
由清代今文经学家皮锡瑞著、近代经学史家周予同注释的《经学历史》名噪学界,早已成为习经学史入门之书。然其间不免皮氏门户之见,如对三国王肃,皮氏即大加鞭挞,将之与刘歆并称为"经学之大蠹",指责其伪造群书诸注,所论似甚痛畅。近因研究《孔子家语》,重读此书,居然发现皮氏在此却出现一低级谬误,而周注更错上加错。读之愕然。第五章论经学中衰时代时有云: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三皇五帝”的说法,自古以来就各家意见不一。在《史记会注考证》一书的《五帝本纪》考证中,曾综合了古代各家看法,大体是三种意见:一种见于《孔子家语》及《大戴礼》,认为五帝是伏羲、神农、黄帝、少昊和颛顼。另一种是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把五帝写成是:黄帝  相似文献   

16.
赵阳阳 《图书馆杂志》2012,(4):92-93,95
考察叶德辉《郋园读书志》卷四所载《石墨镌华》题跋,订正叶氏数处失考之论,并考订四库本《石墨镌华》之抄写"底本"为万历初刊本。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史话     
汗牛充栋:语出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孔子作《春秋》,千五百年,以名为传者五家,今用其三焉。秉觚牍,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说者千百人矣。攻讦很怒,以辞气相击排冒没者,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大  相似文献   

18.
曲阜市档案馆存有一本民国24年10月发行的《孔子年谱》,其首页印有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楷木像缩照,并注明"子贡手刻现存于浙江衢州"。这两尊楷木像目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2007年在全民读《论语》的一片热潮中,李零悄悄地推出了他读《论语》的著作:《丧家狗—我读论语》。此书一出便引起轩然大波。2008年,李零与三联书店合作,出版了"我们的经典"之《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据悉,李零为了写这本书,重走了孔子路,跑到山东、河南,实地考察了  相似文献   

20.
从档案文献编纂管窥孔子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子是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开创者。他在教育和思想方面取得的成就,应该说,与他从事过档案文献整理和编纂有关。作为儒家思想的倡导者,孔子毕生遵循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语见《孟子·尽心上》)的人生信条。他曾做过"委吏"(司会计),也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