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美国品牌研究者戴维·阿克的"品牌资产"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系列"品牌实例,探析学术图书品牌的创建与维护。笔者认为,要通过扩大品牌知名度完成特定学术图书品牌意识的宣贯;通过建立丰富的品牌联想,充实学术图书品牌的内涵;通过完善的品牌服务,最终提升品牌忠诚度,实现强势品牌的创建。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图书馆某边防巡逻艇大队分馆"于2012年3月26日在北疆边境黑河市挂牌成立。该分馆藏有传统纸质图书近3 000余册、电子图书14万册、视频资料2TB,为部队官兵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3.
李静  刘冰 《编辑学报》2021,33(5):588-590
青年医师是医学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是医学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针对青年外科医师的需求,搭建了"中华外科金手指展演活动""中华外科青年学者学术展示活动""青研社""基层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4个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举办特色学术活动,为青年医师提供了合作和展示的机会,既提高了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手术技能,培养了优秀青年作者,又增强了青年医师对期刊的黏滞度,助推期刊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图书出版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55个少数民族,努力为他们提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所需的各类图书,把精神食粮及时送到边远的草原上和高山上,送到广大少数民族读者的手中,这不仅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平等,也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达到各民族共同繁荣所必需的。因此,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并大力扶植少数民族图书的出版事业,出版战线的广大职工也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一项光荣职责。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立足中国发展实践,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并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个精神食粮,就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与文化。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成果最重  相似文献   

6.
曹霞 《编辑之友》2010,(9):34-35
一本好书,必然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内容为"本",好的图书内容精准、知识系统丰富,能给读者指导和启迪;形式为"辅",简洁大方、契合主题的设计能为图书增光添彩.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近年来引进翻译了一系列国外医学经典译丛图书,基本上都是专业领域内的权威著作,有的甚至被誉为专科医师必读的"圣经",如<格氏解剖学><尼尔森儿科学><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磐安县图书馆开展了“图书为农服务”系列活动。一、送图书下乡活动。全县20个乡镇,给每个乡镇送二千册图书,为农民朋友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二、举行了农村图书馆专业知识培训班。各乡镇文化员、乡镇村图书管理员共3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了浙江省图书馆学会专家主讲。县图书馆对如何做好乡镇村图书登记、编目、上架工作做了业务辅导。三、开展了“全民读书”活动。建立武警中队、高速公路工程、以及乡村图书流动站,为在一流工作的武警战士、民工和农民们送书上门,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四、开展为基层图书馆(室)服务活动。县图书馆送业务下乡、送图书登记册、书签、读者查阅卡下乡,为乡镇村图书馆(室)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双月视点     
观察建设小康社会 :出版业该做什么近年来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 ,在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满足文化需求及发挥导向作用、提供智力支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小康社会文化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在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是出版业结构突显失衡 ,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地区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严重制约着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影响着出版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其次是产品质量仍然让人担忧 ,现在图书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都大不如从前 ,让读者忧虑。三是急需解决农村供给问题 ,图书出版服务建设小康社会或者说实现…  相似文献   

9.
彭宏宇 《中国出版》2022,(S1):21-25
近年来,红色主题图书成为少儿出版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燕出版社作为专业的少儿出版社,以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为己任,陆续出版了一批优秀的红色主题图书,体裁多样,题材丰富,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和经验。在策划红色主题图书的过程中,如何提升红色主题图书的生命力,是近年来我们着重思考的一个问题。而《风雨英雄路——写给青少年的党史故事》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图书质量,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为例,分析其在制度建设、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的诸多有益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通过构建全流程、全品种覆盖的图书质量监控制度,设立为出版物意识形态和选题导向把关的专门机构,实施集团层面的统一培训和各部门的自主培训等措施,为其在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经验作法可为高校出版社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邢红 《陕西档案》2012,(6):42-43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规范化是加快医院整体信息建设的重要内容。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认识到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不断自我学习和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术,从而满足信息化时代下的现代档案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2.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是对图书生产过程中各个重要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与控制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系统。建立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明确目标、完善制度、严格奖惩;要有秉公执法的监督机构;要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贯穿于图书出版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文章从领导管理、选题优化、坚持"三审制"、坚持"三校一读"、队伍建设几个关键点入手,探讨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CALIS西文书目数据库质量分析及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ALIS西文图书联合目录数据库为我国西文图书编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书目数据源,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文章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该数据库目前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了提高书目数据质量的措施,如改变分编人员的观念,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健全校对制度和动态完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书店是知识和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发展网络书店有助于提供更丰富的阅读资源,促进社会的知识和智力发展。中国国际图书专营店在运营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复杂多变的互联网图书市场中得以立足发展。分析中国国际图书专营店的经营方式、营销手段与经营成效,提出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培养敏锐的市场嗅觉,保持图书行业经营初心等发展建议,以期助力网络书店建立自身品牌,满足读者需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书商的高校图书馆"图书两级采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两级采访"系统,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中由图书采访人员具体实施,学科专家、教授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图书采访协作体系;是通过网络采购图书,优化文献资源配置,完善馆藏结构,丰富馆藏内容,提高文献保障率的一个管理平台;是书商提供集成书目的、优化的"一站式"图书采访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家书屋工程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以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农家书屋在日常运行管理中出现了设施运行没有保障、图书资源不能满足农民需求、服务形式单一等问题。同时,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功能重合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为解决这些问题,不少地方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包括开展专业化培训,建立图书流动网络,丰富服务形式,实行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等。综合各地经验,可以将农家书屋纳入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建设主体合一、经费统筹使用、设施统一管理、服务统一规范、人员统一培训,通过两者融合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参考文献33。  相似文献   

17.
CALIS西文图书联合目录数据库为我国西文图书编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书目数据源。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文章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该数据库目前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了提高书目数据质量的措施,如改变分编人员的观念,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健全校对制度和动态完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在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贫困地区的图书馆建设可以借助该机制,大力拓宽和丰富图书形式、图书来源渠道和文化服务方式,以做到制度扶贫、智慧创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巨变,从知识传播方式来看,也同样发生了巨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质图书不断问世,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但是在出版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图书出版的质量令人担忧。作为图书编辑工作者,要重视图书的质量,确保图书生命力及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本文从编辑的视角对图书质量提升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夏爽 《编辑学报》2018,30(1):83-85
青年编辑入职培训有其特殊性,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完成,兼顾实用性与理论性,常用的编辑培养方法无法满足入职培训的需求.应该明确入职培训在组织、文化、制度层面的目标,增加对于入职培训的时间、人员、智力的投入,完善培训内容,丰富培训方式,并且建立完备的评估和反馈制度,利用集团化优势进行集约化培训,这将为科技期刊的长远发展及文化形成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