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的青年导演宁浩通过《疯狂的石头》以及《疯狂的赛车》在电影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宁浩导演的疯狂系列电影不仅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就,同时赢得了较高的票房,这也引来了众多学者开始研究他的作品。宁浩导演疯狂系类电影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剧中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塑造转化成小人物的塑造,改变了以往英雄主义人物的塑造模式,这也是他的电影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也为电影界开创了另一个新的领域。本文主要讲述的就是宁浩导演疯狂系列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中具有的小人物情结。  相似文献   

2.
黄璐 《青年记者》2016,(14):84-85
今年新春佳节,有周星驰导演的电影《美人鱼》陪伴是一种小小的幸福.小人物的逆袭、反讽式喜剧、悲喜交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夸张表达等核心元素,构筑了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风格.这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王童是台湾新电影时期重要导演之一,尽管他与其他台湾新电影导演一样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在影片艺术特征上却与他人有明显区别。他致力于以小人物凸显大历史,以浓厚的悲剧意识、荒诞的艺术形式和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来营造独特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4.
顾长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曾担任多部电影的摄影师.与其他第五代导演宏大的历史革命叙事题材相比,顾长卫则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小人物的人生际遇.在其带有现实主义色彩倾向的电影《立春》中,可以通过顾长卫叙事性的镜头语言来体会大时代下小人物的世界,解读在北方小县城里一群艺术青年在艺术梦想与残酷现实的矛盾中痛苦挣扎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种族问题历来是最受西方电影创作者们关注的话题之一,作为一名黑人导演,斯派克·李立志拍出真正能代表黑人意志的影片,主要拍摄种族之间的关系和黑人的觉醒,尤其是有一定地位的黑人明星和在纽约奋斗的小人物.导演对黑人所处的社会困境深有体会,其代表作品《四个小女孩》用纪录的手段再现了一件种族歧视的血泪事件,痛斥了种族隔离的暴行.斯派克·李的影片犀利而有爆发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在马丁·斯科塞斯的3D电影《雨果》里,全篇的悬念就是为了寻找那个神秘又传奇的电影魔术师乔治·梅里爱。在电影的婴儿时代,很少有人能够想象到它超越日常生活的潜在可能性,它更多是被视作一种活动的照片而已,直到有了乔治·梅里爱梅里爱在2012年再度被人们追忆,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电影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拍摄的3D电影《雨果》,向这位电影艺术的早期拓荒者致以了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7.
文艺电影,与商业电影一起共同构成了华莱坞电影的核心部分。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冲击下,华莱坞文艺片日益没落,大批文艺片阵营的导演转战商业片。然而,在国际市场华莱坞商业片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可,冲击国际电影奖项屡屡失败,但是与此同时作为东方文化深刻载体的文艺电影却时常受到国际电影节的青睐,这一现象引发了华莱坞导演的反思与转型。2014年,获得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艺术影片《白日焰火》和张艺谋导演的新作《归来》都在中国内地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绩,其后陈凯歌导演的《道士下山》、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侯孝贤导演《聂隐娘》等文艺电影陆续入市。2014年被视为华莱坞文艺电影的复苏之年。  相似文献   

8.
武恒 《东南传播》2018,(7):26-28
2017年,一部黑白电影以较高的姿态赢得观众的大加赞许,并被称为台湾电影的新生力量,这就是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的电影《大佛普拉斯》.这部电影除去对现实主题的关注,更多的是呈现方式的创新;其中贯穿全片的导演旁白、黑白影像、窥视视角等表现手法以介入性的叙事方式打破了观众的观影幻觉,从而形成一种置于电影之外的观影体验.  相似文献   

9.
周星驰(StephenChow),生于香港,著名电影演员,兼导演、编剧、电影监制以及电影制作人。有香港"喜剧之王"之称,亦是"无厘头"电影始祖,在华人世界具有极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很多人都知道,周星驰喜欢李小龙。李小龙说过:我不怕会一千种腿法的人,只怕将一种腿法练习一千遍的人。周星驰也是一样,他的电影始终讲述小人物用坚持获得伟大力量的故事。同样的主题,同样的风格,只是不断变奏、变强,按照《西游:降魔篇》玄奘师傅的话说,再好一点点。  相似文献   

10.
石丹 《今传媒》2014,(8):102-103
电影创作的核心是导演,但"东方好莱坞"香港出现的明星主宰系列电影风格的神话却成为特例,其中周星驰电影更为典型。周星驰的电影被标示为"无厘头"风格,在故事情节和视听形象上都开创了一种独特的话语体系[1]。而他从一位演员到一位导演的转变,更经历了多年的历练,本文将周星驰作为演员的代表作《大话西游系列》与其作为导演的最新作品《西游降魔篇》进行对比评论,阐述周星驰先成"魔",后成"佛"的蜕变。  相似文献   

11.
2014年,第六代导演刁亦男的新黑色电影作品《白日焰火》备受业界关注.影片将现实题材、黑色电影、霓虹美学等元素进行完美融合,以"白日焰火"作为隐喻符号,揭露出潜藏于影像文本下的人性欲望.拨开电影表面的悬疑迷雾,影片人物塑造、狂醉场景氛围的营造、强力意志的宣泄等层面都体现着非理性的精神特质,小人物的悲剧亦蕴含着形而上的强...  相似文献   

12.
长镜头起初作为表现手段被采用,又渐渐转为电影风格被追求,究其原因在于巴赞理论本身的魅力——“嫁接性”,即各国导演可以将它“嫁接”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时代背景以及个人对电影本性、电影美学的理解之上,形成民族化、时代化、个性化的长镜头电影风格。在这个“嫁接”的过程中,民族的文化内涵、审美情趣是怎样影响导演创作的?特定时代是怎样“约束”导演思维方式的?还有导演的个性特征、价值取向又是如何左右其创作风格的?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巴赞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第六代”导演中,娄烨身上的标签最为明显。某种程度上,娄烨已经转变了身份,从一个“看不见”的导演变成了一个“可以被看见”的导演。他坚持着自己的艺术风格,在被一众商业大片垄断的院线里努力突围,他想使中国电影更具多元性但他注定是个给“散客”拍电影的导演。  相似文献   

14.
电影是不是一个人的?一种集体创作的高技术含量的艺术,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导演对视觉世界的理解和表达。这也许是任何电影导演的宿命——在何种意义上你拥有一部自己执导的电影?所以,王小帅的宿命也就变成了难以言说的现代美学困境:在最大限度保持个人艺术品格的前提下,既做到不被好莱坞大片挤兑,还要成为中国主流电影的代言人。这使得王小帅的影像世界一直呈现出寻找的焦虑意向。  相似文献   

15.
香港电影以活色生香之皮相诉尽了风流恣意,被《纽约时报》形容为“尽皆过火,尽是癫狂”。作为一位香港怪才导演,彭浩翔声名鹊起之时,被媒体称为“妖刀”、“新一代开山怪”。尽管他否认自己是“怪咖”,但鬼才“妖刀”之名,贯穿在他电影创作历程之中,成为他作品的烙印。事实上,对于“电影作者”而言,这种烙印是荣光,因为“作者电影论”要求导演的作品具有明确可辨识的个人风格,而彭浩翔电影的烙印就是前面所言之“怪咖”。  相似文献   

16.
邵娣 《新闻世界》2009,(7):175-176
在中国电影圈内,有一批30岁左右的电影导演,他们的作品给观众带来一种新的视觉冲击,被称为第六代导演。从诞生之初,他们就面临着第五代导演不曾遭受的巨大压力,随着贾樟柯在威尼斯电影节一鸣惊人之后,也让人开始再次审视第六代导演这个群体。本文就是从这个群体的艺术创作背景来浅析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陆川导演的影片《南京!南京!》。  相似文献   

17.
恶之旅     
很多人认为这部《稻草之盾》是导演三池崇史的“改邪归正”之作。相比于他之前那些令人咋舌的经典“邪典”电影,这位被影迷称为“老妖”的导演,这一次的表现确实内敛了许多。很明显,三池崇史对于这部电影有着另外的期许,而不单单是展示暴力与血浆。  相似文献   

18.
拍过《美丽新世界》之后,施润玖开始被称为“电影导演新生代”,与愤怒而消沉的第六代导演相比,他们看起来更注重市场,更注重电影的可看性,更向大众靠近。 施润玖的新片《走到底》即将出炉。施润玖强调说,这是一部不会让观众提前退场的电影。  相似文献   

19.
李欣泽  张华 《视听》2022,(3):89-91
《冥王星时刻》是导演章明目前所有影片中唯一一部在元电影理论与思维下创作拍摄的电影作品.该片主要通过导演的自我暴露与自我反思、嵌套式的叙事结构以及对其他影片的互文性策略,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元电影的叙事特色.在观照电影本体的同时,导演章明积极探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实现了从元电影到文化自信的创造性重构.在美学价值上,...  相似文献   

20.
黑泽明是20世纪日本著名导演,被称为"电影天皇"。一生共导演了31部电影,被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称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拍摄于1980年的《影子武士》为黑泽明带来了至高的荣誉——第3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并入选日本名片200部。基于此,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来解析主人公影子武士从退缩惧怕到与主动继承武田信玄的"衣钵"延续武田家族的命脉,再到企图挽救兵败落没的武田一族这一系列想法时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冲突,从而对本片有更好的理解,对黑泽明"武士电影"有更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