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铨晟 《视听》2021,(3):11-13
随着分众时代的到来,大众根据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圈层.出于对神性的内心需要的追求,不同圈层的人在呼唤代表自己圈层的圈层明星.而清单体文化新潮提供了聚焦效应,强化了圈层明星的曝光度;后物质主义受众越发地将消费用于自我表达,为圈层明星的生存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过滤泡沫技术强化了文化圈层的界限,实现了大众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网络视域下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表现。以中国韩流粉丝为例,分析其在网络中的三种身份表现方式。韩流粉丝在网络中建立理想的虚拟身份;韩流粉丝进行"粉丝实践",参与"文化创造";在网络话题讨论中呈现"群体极化"。  相似文献   

3.
刘斯航 《视听》2021,(1):116-117
随着网络媒介与技术的更新,粉丝队伍发展壮大,催生了粉丝文化,并对社会经济文化与网络生态产生了双面性影响.在和时代各行各业共同进步的同时,粉丝创造出的独特文化体系也带来了解构主流文化、影响网络文化空间秩序等问题.粉丝群体应学会如何面对网络与生活,将二者清晰地区分开来,使粉丝文化走向积极、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4.
孟威 《当代传播》2022,(4):11-17
本文突破社会学研究传统,从“技术—关系”角度介入研究,认为圈层文化是青年亚文化的新技术文化形态,技术即观念,观念即成长,互联网技术—关系对文化建塑具有创造性价值;揭示传播新技术驱力下的互联网青年圈层关系,探索亚文化的同一性特征,进而探讨互联网圈层亚文化的公共性,探究互联网青年圈层亚文化的表征、独特性与根源;通过研究进一步深化对技术—文化复杂性、文化创新及社会治理方向、路径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粉丝控评是明星粉丝应援行为的一种.在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中,控评成为粉丝自发组织的宣传方式之一.文章基于参与式文化理论,对明星粉丝控评行为所引起的粉丝与非粉丝间的圈层对立现象进行分析,从圈内支持与圈外冲突两个方面探析圈层对立背后的原因,并对今后粉丝控评的发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曾昕  沙垚 《当代传播》2023,(4):63-70
“饭圈”是近年来饱受争议的青年文化现象,各类粉丝组织表现出强大的组织力、行动力甚至战斗力,各种反转行为在网络中被不断发酵和热议。本文聚焦于饭圈行动如何由娱乐议题引发公共探讨,以及在行动过程中其组织性力量的变化及与主流文化的互动方式。研究发现,粉丝在维护偶像的行动中不断介入公共领域,甚至借助公权力来实现行动目的,与主流文化的传统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粉丝行动已突破了娱乐文化表达的领域,具备了形成自组织的能力,有潜力形成一种社会动员的民间机制。行动过程中一方面突破娱乐话语权,以正义为名介入公共领域,建构公共意义;另一方面,其行为动因和手段并不足以支撑其名义的公共性,又导致行动过程中公共性的消解与自我反噬。  相似文献   

7.
在万物互联和社交媒体时代,豆瓣小组作为亚文化圈层的汇聚地,正不断“出圈”。本文以豆瓣小组为切入点,研究对话理论视域下亚文化圈层的热点传播现象,具体探析亚文化圈层热点传播的特征、传播机制和传播影响,并以此提出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8.
粉丝亚文化再现与媒介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丝所特有的重复而持续的消费行为,使得大众传播媒介在对粉丝现象的再现过程中对粉丝群体表现出培植和利用的商业意图.大众传播媒介所主导的娱乐文化常常以娱乐的方式、狂欢的姿态再现粉丝亚文化,而粉丝现象唯有满足大众传媒所规定的“新闻价值”标准才能获得广泛的传播,媒介对粉丝现象的再现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对社会既定秩序的再现和强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因而不符合主流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亚文化也能够得到传播和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自媒体环境对于亚文化传播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并探讨了自媒体时代亚文化传播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刘瑞雪 《报刊之友》2013,(3):149-150
随着大众传媒的蔓延及网络的发展,粉丝及其文化逐渐从边缘化的地位走向人们的视野中心,一方面汲取着早已有之的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及青少年亚文化研究的理论及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也为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吸引着包括学术界在内的众多关注。本文拟从大众传媒研究、受众研究、青少年亚文化研究等多重角度切入,对粉丝文化进行多维度的审视,以阐发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社会的日渐发展,粉丝一族开始在各大媒介上掌握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明星粉丝暴力行为因此日益盛行。为深入探究粉丝暴力行为在新媒体语境与传统媒体时期的差异,本文以社会冲突论为依据,对多个粉丝阶层展开访谈,归纳出了新媒体语境下粉丝暴力行为的语言化、扩大化、深度化等变迁,并最终得出,变迁实为冲突消解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侯玉芹 《今传媒》2023,(5):114-117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语境下粉丝文化的变化以及粉丝文化的主要特征,并探讨了粉丝文化的成因与影响,认为粉丝文化“双刃剑”效应明显,家庭、学校、社会各方要形成合力,推动粉丝文化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帮助青少年在粉丝文化中找到正面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获得积极动力。  相似文献   

13.
陈蓉蓉 《今传媒》2016,(9):24-25
麦克卢汉说:“媒介是人的延伸”。今天,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则极大地解放了人的感官能力,这一点在明星与粉丝双向互动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媒体的发展多方面地丰富了粉丝文化的内涵。本文结合新媒体语境的传播模式,分析明星与粉丝的双向互动和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丹 《声屏世界》2022,(2):53-55
带货直播作为依托互联网平台的一种线上营销模式,是人、货、场三者的有机统一,人统领了货和场的发展取向.带货主播以其个人风格魅力吸引了观众流量,并将之固化为粉丝,打造了专属的粉圈.粉丝经济伴随着直播带货走向成熟,具有粉圈属性的消费者以独特的"粉丝情结"对带货主播产生了"我们"的情感,不断推动着主播向"明星化"转型.文章基于...  相似文献   

15.
苏丹 《视听》2021,(4):124-127
从古代的神像祭祀到现代的偶像崇拜,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人格化的偶像崇拜促使年轻人成为粉丝,粉丝们又自发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线上、线下粉丝社群,最终形成独特的饭圈生态.本文借助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手段,从线上网络粉丝社群的分析入手,对明星肖战的虚拟粉丝社群进行拆解,探究不同类型粉丝群体的行为特征,旨在对不同类型的粉...  相似文献   

16.
盛芳 《新闻世界》2020,(3):90-93
近几年,丧文化、佛系文化等流行,新兴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娱乐化、碎片化、流动化等特点,当代青年在传统文化认同上的背离、政治文化认同的隔膜、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偏差等问题日益凸显,主流媒体应革新观念及传播方式,学会用看不见的宣传,以期积极建构并引领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丧文化、佛系文化等流行,新兴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娱乐化、碎片化、流动化等特点,当代青年在传统文化认同上的背离、政治文化认同的隔膜、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偏差等问题日益凸显,主流媒体应革新观念及传播方式,学会用"看不见"的宣传,以期积极建构并引领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游戏直播的出现供给游戏玩家一个专门交流和培训的空间,更重要是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游戏直播和它的粉丝,都是具有传播性质的现象,但是学界还没真正深度挖掘这个领域,再加上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已经过时,赶不上此行业的发展速度.因此游戏直播与粉丝的结合研究成为一个可以开拓的新天空.本文会从游戏直播和粉丝的基本了解入手,进行重新思考游戏直播粉丝的身份特征.  相似文献   

19.
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推动了依靠兴趣、职业、年龄等集结的"网络圈层"的产生。其中,"饭圈"这种具有严密架构和内部规则的网络社群,对网络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至拥有了掌控舆论风向的能力。而在治理其乱象的同时,饭圈"圈层化"传播模式中组织化、高忠诚度、高创造力的特点有一定可以汲取的价值。本文以立足于饭圈的圈层化传播,探究其中值得"提纯"的价值,尝试为主流媒体更高效、有力的舆论引导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向爽 《新闻世界》2020,(2):49-52
网络语境下动漫粉丝群体媒介素养缺失主要表现在信息辨别能力缺失、安全素养缺失等方面。群体特性和内部独有的话语体系为媒介素养提升教育带来一定困难,需要从群体内部培养意见领袖和提升整体素质入手,配合提高媒介接触质量、改善使用环境和构建监管制度进行巩固,并利用群体特性进行体验式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