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闻组照是由若干幅相互联系的新闻图片组成的作品,它通过记录新闻事件、讲述新闻故事、展现社会现象来表达新闻主题。①有人称新闻组照为深度摄影报道,因其真实直观、生动形象,在全媒体时代深受用户青睐。②与单幅照片相比,新闻组照要求摄影记者必须增强讲故事的意识,充分挖掘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以体现深度报道的特征。要讲好新闻故事,需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常态下报道不寻常,是媒体人在新世纪开端之时谈论的共同话题。去年年底,解放军报社部队新闻组谋划新年度工作时,提出今年要在部队新闻版开设记者体验等新专栏,目的就是想以一种新颖的形式吸引读者的目光。  相似文献   

3.
王彤 《记者摇篮》2004,(2):56-56
2003年5月11日,一向以高公信力、大影响而享誉全球的美国精英类报纸《纽约时报》突然在头版和内页发表了一篇长达三页7500字的内部调查报告。报告承认一名刚刚离职的记者布莱尔,于2002年10月从纽约市新闻组调往全国新闻组后,到2003年5月1日离职时。所撰写的73篇报道中,至少有36篇是捏造或抄袭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又是一年两会时。从1月到3月,报道两会再次成为全国综合性报纸的头等大事。两会商议的是发展大计,程序性内容多,报道同质化比较普遍:会议程序性报道是既定的,报道难有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在发布会上透露的政策信息,媒体最感兴趣,但各报都在场,我有人有;作为两会报道的重点,很多代表议案、委员提案是通过大会新闻组发给媒体的,各报资源相同;每次两会,各报都挑选精兵强将投入战斗,大批记者面  相似文献   

5.
新闻组初探     
雷健 《新闻界》2001,(2):30-31
新闻组起源及其特点 新闻组是互联网提供的一种主要服务,也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讨论问题的最早形式,是网络传播的雏型。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美国有70%以上的网民使用新闻组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1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我国2250万网络用户中有19.33%的人利用新闻组来交流和传播新闻信息,讨论问题。说到新闻组的起源,必须先说到电子邮件。1972年,美国BBN公司(一家位于波士顿的咨询公司)的雷·汤姆森发明了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使用这种软件,就可以进行文件、图片和信件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新闻组』发掘出版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电脑软件和硬件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编辑工作、图书销售及出版社内部管理等的电脑化、网络化成为新的热点。因特网上的新闻组 ,为人们提供了进行交流的好场所 ,也为做好编辑工作展开了非常广阔的空间。以下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情况 ,谈一下利用网上“新闻组”发掘出版资源的体会。  1.什么是新闻组新闻组是因特网上的一种信息交换的组织形式 ,与一般浏览方式不同 ,它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让上网者方便地发表信息 ,并可以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针对上网者的兴趣 ,新闻组服务器下分设多个新闻组 ,上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进入相…  相似文献   

7.
在“两会”新闻学的门槛上新华社“两会”报道领导小组副组长朱承修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新闻大战的硝烟已经散去,“两会”新闻组于3月21日邀集首都一些新闻单位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总结。各单位在会上汇报的重点,是报道怎样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8.
Internet上经济信息资源检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nternet上经济信息资源很庞杂,要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就必须进行检索。介绍了利用搜索引擎、数据库、网站、学科导航、电子报刊、网上论坛和新闻组等途径进行网上经济信息资源的检索,并提供了常用网站的网址。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作为视觉文化的一部分,在反映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正因如此,报纸也越来越重视新闻图片在版面中的应用。近年来,伴随摄影记者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大幅组照出现在报纸上,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尤其是一些优秀的新闻组照,常常成为报纸吸引读者的亮丽窗口。笔者认为,具有思想性、重在策划性、贵在创新是拍摄好新闻组照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0.
罗勤 《新闻知识》2001,(Z1):42-43
媒体纷纷聚焦大型会议我过去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美国白宫记者争相提问的场景,这几年已频频出现在深圳记者和沿海较发达地区记者的身上。会议报道由过去大家避之惟恐不及,变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现在,只要有全局性的会议召开,都会云集一大批新闻记者。比如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新闻媒体和记者人数年年增加,今年更是达到2600人,和代表、委员之比是1:2。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沿地区的新闻媒体,更是派出大量记者赴京报道“两会”,仅广东省,每年都有三、四十家新闻媒体的记者集聚北京,以至于“两会新闻组每年都要对广东…  相似文献   

11.
这事,我不说没人知道。不说,是因为这事实在“丢人现眼”,“丢人现眼”的事不是那种拿出来同别人一起分享的东西。 我不说没人知道——因为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怀疑6月22日《山西工人报》一版头条位置《朱朝辉一“飞”惊天下》的新闻组照中那幅朱朝辉驾车飞越于水天之间的“主打”照片不是我拍的(虽然是同通讯员联合署名)。我现在告诉大家,这幅最重要的——最大的——在一版最醒目位置的照片……不是  相似文献   

12.
usenet网络新闻资源及其检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usenet网络新闻资源的分类、新闻服务器的选择和新闻组的检索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宗边 《新闻前哨》2012,(2):37-37
英国《卫报》10月9日报道,《卫报》决定实行一项“开放编辑部”的测试,将编辑部讨论的各项新闻选题在网络和Twitter上向读者开放:然后根据与读者的讨论和交流,确定报纸的最终选题。新闻编辑丹一罗伯茨(DanRoberts)称,通过Twitter,你将可以与我们的记者和编辑互动;在新闻组尝试开放期间,你将具备发言权。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网络发展迅速,已成为继传播的报刊、广播、电视三类新闻传播媒介之后的第四传播渠道。各类新闻传播媒介在进行新闻传播的同时,还要进行广告传播,网络上的多媒体广告,正在成为新闻学、广告学共同瞩目的新的研究对象。电脑网络上最早出现的广告是电子公告牌系统(BBS:BulletinBoardSystem)上张贴的“叫卖”广告。这种广告的广告主是以个人身份出现的电脑使用者,所一叫卖”的商品大都是电脑或电脑组件、光碟这类物品。因特网所提供的电子公告牌服务有一种叫“新闻组”(newsgroup),每个新闻组是由与某一论题相关的新闻稿组成…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新闻搜索引擎Deja News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互联网上新闻组信息搜索引擎Deja News 的基本情况, 同时深入研究了其主要功能、特点、检索方法和技巧, 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客观的评介。  相似文献   

16.
传媒名家     
余家宏,1916年出生,江西南昌市人。194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长期从事新闻教育工作。历任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新闻组主任,华东新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大范围走进家庭的今天,世界各国的报纸,杂志为争取更多读者,纷纷推出图文并茂的版面,使读者不时产生新鲜感和很强的读(睹)报欲.近些年来,在我国报纸和杂志上的摄影图片也渐渐多了起来.从各大小报纸的现状看,一般在一个版面上有一至三张图片,多数照片是作为“图片新闻”单独刊发的,与版面上的消息,通讯文章没有联系.在一张报纸上,除了要精心制作每一篇通讯、消息的标题外,若能配发多幅构图新颖、新闻性强的相关照片,这样,这张报纸就有看头了.本文仅就作者的通讯、消息稿配发组照的新闻效果问题试作探讨.无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亦称工作通讯),是人物消息还是事件消息(不论静态消息还是动态消息),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配发新闻组照的.小篇幅的通讯或消息,可配上一至二幅与所报道的人或事物的照片,大篇幅的可顺理推之.这样处理新闻稿,既可克服报纸上的长文章,达到“短些,再短些”的目的,又可美化版面,让读者用短时间从短文和图片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中国日报》就以其图文并茂著称,在世界英文报报林中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94江西电视奖作品评选,3月20日在萍乡市揭晓。笔者参加新闻组评选消息、评论、新闻专题、系列报道,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同时也想提出一些探  相似文献   

19.
一个通讯员,能受到读者的信任和支持,是很荣幸的事,也是很不容易的事。一九八二年我开始写稿以来,在这方面深有感受。我感到,要当好一个通讯员,除了要认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地、实事求是地向报纸、电台反映当地的情况外,遇事自己还得以身作则,不能做空头宣传家,丈二高的灯台,只照人家,不照自己。只有当自己的宣传和自己的行为互相一致时,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群众看一个通讯员,首先是看你的报道真实性怎样。在这方面我特别注意。据一九八三年到去年九月份的统计,我的稿件被电  相似文献   

20.
常驰国外的记者,根据当地报纸、电台、通讯社等新闻媒介提供的消息,来报道驻在国发生的新闻,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切忌照抄照转人家的新闻,记者要亲身采访,获取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生动而有特色的新闻报道。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记者盛世良采写的《苏联加速发展合资企业》的报道(见5月8日人民日报)就是围绕苏外合资企业发展景况这一主题,深入现场,多方收集资料,写出有个人见解的独家新闻,这就是美联社、路透社记者未曾深刻报道的。虽然篇幅不长,约800多字,却从侧面反映了苏联当前经济改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