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广告营销理论发轫于20世纪初,而后不断丰富与发展。各个历史阶段所形成的广告营销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演进关系。本文把广告营销理论的百年发展梳理划分为四个时期,厘清广告营销理论发展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特征,以期明晰本事,鉴照来者。  相似文献   

2.
浅析定位理论的缘起及其贡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定位理论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广告营销理论之一,对广告界和营销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定位理论与其他广告理论在各个时期的融合入手,分析了定位理论与其他理论之间的源缘和差异之处,并阐释其在整个广告营销理论史上的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9,(2):76-83
市场全球化使我们由生产型社会迈入消费型社会,中国已经进入感性消费阶段,逐渐呈现出消费感性化的趋势。本文通过认知神经实验和问卷调查研究情绪对广告传播的影响,考察了情绪的维度理论框架下情绪效价、情绪唤醒水平与广告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广告诱发的被试情绪唤醒水平正向影响其广告观看时间,但广告诱发的被试情绪效价与其广告观看时间不呈相关关系;第二,广告诱发的被试情绪唤醒水平与其广告态度和购买意愿无关;第三,广告诱发的被试情绪效价正向影响其广告态度和购买意愿。本研究的发现为感性消费时代情绪在广告传播中的运用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彭靖佳 《东南传播》2011,(6):115-117
笔者翻阅了20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申报》,通过一手资料分析的方法,试图剖析上个世纪李施德林漱口水平面广告的投放策略及其广告特色,并且对比中外相同时期的李施德林平面广告,从而总结出广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我国高校广告教育超常规发展的时期。市场经济大潮推动了中国的广告产业大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高校的广告专业与广告教育。由于与市场经济的天然联系,广告专业由一名新生儿迅速成长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宠儿,被公认为近年来我国高校中发展最迅猛的专业之一。据统计,1983年6月厦门大学建立了中国大  相似文献   

6.
广告艺术论     
葛在波 《新闻世界》2014,(6):186-188
本文分析、论述广告艺术化现象的社会和历史动因,认为广告"艺术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最根本的动因是经济基础及由之决定的经济与市场环境。在广告的发展史上,一直存在着科学性与艺术性之争。这一争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达到高峰。此后,随着西方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对广告"两性"之争渐趋平息。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广告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在笔者看来,这恐怕也只是在从现代性转向后现代性的当代语境下广告的一种自我粉饰罢了。  相似文献   

7.
程明 《青年记者》2002,(2):46-47
广告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给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载和表现着时代的变迁,在这个过程中,广告自身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为广告”点睛之笔”的广告语,对于广告的成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传播媒介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告语适应广告传播发展的需要,也具有了若干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李化来  沈玲玲 《新闻世界》2010,(11):117-118
广告摄影是科技、艺术、文化的综合体,是集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身的特殊摄影门类,是艺术价值的市场体现。在现代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广告摄影的信息充斥社会各个角落,深入探讨广告摄影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其艺术价值与市场效应之间的深层关系成为必要。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进行广告摄影的艺术性与实用性之间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关系研究,有利于我国广告摄影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近代广告产业的兴起及其早期广告"学"状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广告产业与广告研究迅速崛起,它对20世纪中叶以后日本成为世界广告产业大国和广告研究强国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广告产业与广告"学"互动发展的历史路径和个性特征,对我国广告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18)
在广告理论研究中,广告主题应该成为广告内容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学术界对其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深入的探究。本文通过对广告主题的界定以及广告主题研究现状的探析,结合广告发展历史的回顾,对不同时期广告主题内容及特征的表现进行探究。依据四个不同时期将其分为四种广告主题类型,这四种不同类型的广告主题,彼此联系相互融合,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广告传播策略的制定和广告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生活中无处不渗透着广告,受众便开始渐渐对其熟视无睹,而保持浏览,则成了最普遍的媒介接触习惯。广告的强命中率已然减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泛广告时代的悄然来临,受众的特征更加难以把握,因此,对于广告及其受众的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理论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比较并列举出实证范例,发现泛广告时代的受众环境与受众变化,重新审视广告与受众的关系,为新时代的广告商及广告受众提出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2)
本文分析现代意义上的广告研究领域两个基本的哲学论"主因"——本体论和认识论,认为尽管此两种"主因"之间是交融互渗的关系,但总体而言二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各自沿着不同的价值轨迹发展。当认识论越是被推向极致,对本体论的呼声便越是高涨,反之亦然。作者认为,现代广告研究总体而言是本体论"主因"一统天下的局面,但认识论从未远离人们的视线,每一次广告认识论的突破都会带来广告本体研究的大发展。另外,大约始自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随着后工业和后现代社会的来临以及包括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后学"的兴起,广告研究认识论的受重视程度得到了空前提高,且新时期的广告研究认识论将在新的基础上迈向价值论,从而使基于认识论的价值论广告研究成为广告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13.
广告传播活动是人类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从简单的推销术到如今广告学科体系的建立,广告传播理论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笔者通过对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的总结和分析发现,在广告市场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不断涌现的过程中,广告传播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不断发展的理论均是对前一个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个性与差异一直是广告传播理论中所强调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张璀 《新闻知识》2002,(9):45-45,43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正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互联网慢慢从一种非盈利的系统转化成为一部为人谋取商业利益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媒体想要继续保持新闻与广告之间明显的区别己经是不现实的了,新闻与广告式新闻的界限正变得渐渐模糊起来。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时代,网络交互广告已经迅速崛起,开始跃居主流广告之列,并发挥了重要的优势与作用.本文结合交互广告发展实际,重点分析了网络交互广告发展的特征、问题和趋势,以期进一步完善网络交互广告理论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6.
浅谈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维权 《新闻世界》2010,(10):99-100
不管是作为商业艺术还是艺术本身,广告总是要呈现出一定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早在1917年,英国小说家诺曼·道格拉斯就曾断言过广告在全球的蓬勃发展:"通过广告你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理想。"20世纪以来,广告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人本主义观广告也在崛起。  相似文献   

17.
王姝颖 《东南传播》2018,(7):139-141
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装置艺术在当下依然热度不减,在商业广告作品中也有越来越多的装置艺术元素融入,广告主和设计师们综合利用通过不同的场地、材料、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意,呈现出极具综合性、交互性和艺术性的装置艺术广告.而运用装置艺术的商业广告能够丰富商业广告的表现力和冲击力;同时增强广告作品本身的渗透力和传播力度,放大其社会影响;较之于传统商业广告形式,装置艺术广告拉近受众与产品品牌的距离,并且它突破传统商业广告信息传达方式,创新广告载体,推动社会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成为广告传播的重要手段,也使传统的传播媒介与现代的传播媒介逐渐融合。同时广告受众也由被动地接受信息向主动选择广告信息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制定更加科学的、适合时代发展的广告传播策略,将对广告传播的效果与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AISAS理论,在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对广告传播的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世界也就随之进入到了品质化的时代。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无论是对于社会经济的主体企业,还是对于社会经济的推手媒体,也都被烙上这个时代的印记。特别是对于广告  相似文献   

20.
台湾的政治选举可以追溯到日据时期,但是选举广告的盛行却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1989年以前,台湾的选举法规定不得利用大众传播工具刊登广告以从事竞选活动,20世纪80年代末,刚刚对选举开放的报刊业只允许刊登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并没有成为参选人为自己宣传的一个媒体渠道。1991年,电视媒体首次播放政党政治广告,此后,大众传媒工具在台湾大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台湾五都选举中高雄市长竞选为例,对不同候选人的竞选广告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