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可贝 《新闻世界》2013,(9):150-151
本文分析了网络时代公共突发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特征,即主体多元与共时传播,进一步概括公共突发事件的网络话语表达特征,即简单片面化、嘲讽娱乐化、冲动暴力化和“意见领袖”化,并提出了公共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2.
政府公共传播是组织传播和媒介规范的交叉概念。作为推动民主社会进程的机制构成,政府公共传播是基于公共决策、信息接近和社会责任的最佳社会决策框架而建立的“公共话语系统”。社交媒体重构了政府公共传播的要素指涉语境,“秩序协同”成为我国政府公共传播话语实践的主导模式。通过运用语境重构方法对微信平台的政府公共传播多元话语主体生成的关键文本进行文本间语境重构分析,以检验政府公共传播各行动者在社交媒体的策略实践能力。研究发现,在重大公共事件传播中,官方机构以“权威发布”的强话语文本建构公共传播“主调”,并通过机构间文本互文和修辞维持话语秩序。媒体文本对政府文本,尤其是关键文本高度依赖并将“协作修辞”作为其主要话语策略,此外,公众参与政府公共传播的话语空间仍然有限。据此,本文提出了我国政府公共传播的“协同责任”媒介规范理论,主张社会责任论与公民参与相结合的责任协同范式。  相似文献   

3.
微信的普及不仅带来了社交方式的变革,也为社会舆论的表达开辟了新的空间。目前,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介逐渐成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传播的发源地,网络舆论的勃发和反转都集中于此。但是社交媒介中谣言和情绪化信息泛滥,政府部门与主流媒体的失声和滞后造成了网络舆情危机的出现。本文就"山东疫苗事件"的微信传播为例,分析移动互联时代舆情的流变及其特征,探讨政府、权威部门和媒体在面对舆情危机时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4.
李永  李雁 《传媒》2021,(21):77-79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网络空间日见清朗,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社交媒体的协同合作日见成效,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呈现更大的可为空间.特别在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多元声音融合互动增强,网上网下多元主体的善治力量正在成为危机危急时刻城市管理者可以依赖的重要社会资源.在近期重大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的主力军作用与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等相互呼应,争取到了全社会最广大的理解和支持,并且营造了建设性的舆论氛围,为救灾防灾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下,负面的网络舆论会对社会公共秩序及公众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网络舆情的治理难度日趋上升,给新形势下公共危机舆情治理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对公共危机治理带来的双重影响及舆情治理困境,据此提出新时期公共危机舆情治理的新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6.
严艳璐 《东南传播》2020,(12):68-71
新冠疫情背景下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现实诉求将重大突发事件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研究意义和紧迫性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重大突发事件场景下传播主体呈多元化趋势,主流媒体携手新媒体、社交媒体优化对外传播阵营,舆情信息呈裂变式扩散,国际舆论形势愈加复杂。通过转变中国对外话语叙事思维,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中国故事全球传播,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加持突发事件传播等策略,以达到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目的。传播效果评估反映中国国际传播主体数量少且影响力较低、传播内容吸引力不佳等问题,为改善国际传播策略提供有效建议。因此,未来研究中亟需加强重大突发事件的传播机理与规律等理论创新,不断完善基于新兴科技的传播效果自动评估与智能优化系统,为重大突发事件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聚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健康信息传播,研究通过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检验了党媒、市场化媒体、社交媒体意见领袖与公众等多元话语主体间的多层次议程互动情况.研究发现,在第二层属性议程设置方面,公众的属性议程相对独立,党媒和市场化媒体主要影响到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层面;在第三层网络议程设置方面,党媒对社交媒体舆论场...  相似文献   

8.
当下,社交媒体影响力不断增强,公众信息沟持续缩小,社交媒体用户主体意识呈现出崛起态势,甚至可以影响社会公共事件的发展,对和谐社会的价值建构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同时,社交媒体用户主体意识崛起也具有双面性,本文以近期网络热点事件为例,分析社交媒体用户主体意识崛起所带来的影响,探讨如何管理与引导社交媒体用户的意见表达,以推动构建健康有序的社交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Web2.0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话语表达和行为方式,还为公共领域的重构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解读社交媒体语境中公共领域的失守:技术层面,互联网络的局限性;社会层面,社会转型,矛盾升级并细化,公众立场不一;个人层面,个人追求个性、独立、物质,出现身份认同危机;主体层面,公共领域私人化,私人领域公共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和延宕,中国网民在社交媒体空间协作联结书写和再生产各种与非典相关的记忆文本,展示了社交媒体作为一个新兴记忆生产空间的潜力,其可供性让多元网络行动主体塑造更具参与性和多元化的非典集体记忆,也不断更新对于新冠的认知。此外,不同行动者之间的记忆书写竞争和协商呈现出一个动态、协商、复杂的过程。多元的网络行动主体,包括官方、媒体和公众于新冠疫情期间,在中国社交媒体上通过话题属性和话语框架的调用整合,唤起和重塑了中国网民关于非典的集体记忆,以及中国网民当下对于新冠的定义和想象。  相似文献   

11.
杨维东  曹兰 《传媒》2018,(13):64-67
社交媒体催生新的传播格局,使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呈现出瞬时爆发、难以预测、破坏力强等特点.本文在审视舆情事件生成的动因、演变规律及消亡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舆情治理新范式,提出应建立舆情生成期的预警机制、健全舆情扩散期的引导机制、完善舆情消减期的善后恢复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李星玥  杨千 《档案与建设》2020,(3):23-26,40
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广泛,社交媒体不仅是政府和公众沟通重大突发事件的主要渠道,也成为记录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记忆的重要平台。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归档有助于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留存珍贵历史记忆。文章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的突发性、持续性、多样性、价值性特点从归档目标、归档主体、归档范围、归档方法四方面提出归档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7,(3):65-69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不断普及。媒介化社会和高风险社会双重背景下的中国,突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呈现出群体非理性等特征。社交媒体的去中心化传播特性和开放的话语表达使得极端言论和情绪快速增殖,民间话语和官方话语在社交场域中既相互博弈又相互融合,重构了新的话语空间和公共领域。文章以近两年各地频发的"出租车罢运事件"为案例,从场域理论、话语分析出发,分析群体性事件中社交场域的话语互动与博弈过程,并提出群体性事件中社交媒体舆论引导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张子晗 《东南传播》2015,(2):124-126
本文以兰州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作为突发事件案例,选取主流媒体官方微博在该事件发生后五天内的全体相关微博作为分析样本,发现主流媒体官方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议程设置大大被其他话语主题消解,且缺少主动性。在建构突发议程的过程中,不同主流官微平台之间缺少跨单位、跨平台合作。民众越发依赖社交平台、谣言甚嚣尘上的今天,这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将为今后突发事件中社交平台领域的主流媒体应急信息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22)
本文从媒体这一行动主体出发,以北京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介呈现"作为切入口,对2008-2015年间的北京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体首发报道开展研究;侧重从报道的地方特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议程互动及社交媒体平台会话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仍然是北京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爆料的主要平台,消息来源以公众和媒体曝光为主;新媒体在传统纸媒、电视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持续发酵之后,承担了延续公共讨论的作用,部分社交媒体中的公众讨论呈现了扭转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倾向。公众的话语在社交媒体平台中成为主导议程的主体,通过质疑、反对等方式,扭转了主流媒体对部分报道的议程;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进行争夺。  相似文献   

16.
李婷婷 《视听》2023,(5):14-17
主流媒体短视频实践从话语选题、序列结构、私人化阐释、多模态符码等层面进行转向,探索并形成了精准触达的话语生产机制、汇聚多元主体的话语融通机制、激发公共情感的话语扩散机制等三方面的独特效能机理。主流媒体需进一步克服其话语传播困境,在平衡媒体话语的可看性与可信性、加强人格化叙事、深化PUGC模式等方面推进主流话语与短视频传播平台的深度融合,以充分发掘主流媒体话语的连接能力、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戎立 《东南传播》2020,(10):26-27
当今社交媒体技术不断更新和升级,传统的舆论模式和媒体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引发的舆论很容易对社会治理产生巨大影响,传统的新闻舆论工作在新时期面临新的挑战。基于整个媒体时代的新形势,结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媒体实践,梳理和总结突发公共事件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经验和启示,将有助于加快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服务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8.
移动社交短视频在近几年获得快速发展,其轻松娱乐的基调和个性创意的内容让移动社交从文字、图片向视频过渡,同时给媒体带来新的传播形态。国内外媒体在运用短视频素材、尝试短视频新闻报道以及建立短视频新闻服务机构等方面取得初步进展,但其对短视频的功能价值挖掘有限。随着网络的优化升级以及用户扩增,短视频能在突发事件首发、现场报道取证、媒介产品创新以及多元媒体融合方面与新闻报道紧密结合,构建新的信息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19.
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着社交媒体上信息过剩与优质信息匮乏并存;面临如何处理遇难者生前在网络上的信息的尴尬;传统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如何在社交媒体时代更具竞争力;突发事件报道面临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伦理的冲突等新问题。今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发展方向和可尝试的路径:媒体突发事件报道应该对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进行核实;谨慎公开遇难者生前的网络信息;传统媒体应该在内容和渠道两方面上努力,寻求突破困境之路;突发事件报道应更多地聚焦于突发事件本身。  相似文献   

20.
兰海  张钰  魏东 《青年记者》2020,(11):53-53
新媒体背景下,信息发布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传播格局的变化,社交媒体以即时性和互动性优势成为公众在热点突发事件发生时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传统媒体的主体地位和报道范式面临挑战.由于突发性事件具有无先兆性和偶发性的特点,各路媒体急于发声,传统媒体容易出现失实报道等不专业现象,使公信力受到重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