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旧媒体融合发展下,跨屏互动已经成为传统电视发展的客观需求与必然趋势。本文从电视观看体验角度出发,对跨屏互动时代下电视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基于服务与内容的跨屏互动是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提升电视消费者体验性,增强电视吸引力与粘着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倪敏 《新闻实践》2014,(9):69-71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多屏正逐渐成为生活的主流,并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跨屏营销自然而然也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成为各大客户关注的目标。作为屏幕之一的电视,将如何迎接跨屏营销时代?作为最主要的屏幕,电视台将如何面临PC机、平板、手机等多个屏幕的强势竞争?  相似文献   

3.
陈媛 《视听》2021,(3):45-46
由于在跨屏传播的实践中表现不佳,从开播至今已近十年的电视新闻求证类节目《新闻大求真》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比从前.本文分析了节目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的问题,希望能有针对性地给予节目一些建议,让其在全媒体时代发挥潜在优势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新媒体高歌猛进的势头面前,传统媒体如何在沉寂与复兴中选择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依托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互动性强、拥有海量信息等特征,打破时空界限的互联网已然成为新时代的宠儿,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了冲击,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正在寻找破冰之法。本文以春晚跨屏互动为例,探索电视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及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大数据已经深入到我国社会各行各业,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电视行业特别是收视率调查,电视媒体开始重新思考和探索全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发展路径。在此背景下,电视节目现已不局限于电视荧屏这一"大屏",电脑屏幕"中屏"、手机等移动媒体"小屏"终端分散着传统电视节目视频的受众,单一以电视终端为收视调查的手段,已难以准确反映全媒体环境下的收视结果,重建收视率调查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张燕  邓枭弋  管英含 《传媒》2019,(9):92-96
媒介技术革新带来传媒使用形式的变革,受众到用户的转变是传统媒体面临挑战的根本原因。在新的融合语境下,厘清受众与用户的本质差异,探讨其双向转化机制十分必要。本文在深入分析受众与用户的本质差异,双向引流的动因和风险的基础上,提出设计引流时间窗,考量受众和用户最大公约数进行内容生产,根据具体渠道特点进行本地化、差异化的强调与设计等跨屏传播中双向引流的博弈策略。  相似文献   

7.
滕伟 《新闻传播》2022,(14):101-103
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下,人们为了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资讯,会积极地运用各类媒介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信息获取量。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媒介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这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将是一项重要的职业挑战。需要新闻记者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准确的了解各个媒介的特点,并根据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提高自身采编能力。总体而言,新媒体时代记者需要具备的采编能力,应该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采写能力、编写能力和版权能力,新闻记者必须从这三个方向出发,不断提高职业素养,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新媒体时代下跨媒介采编工作的任务要求,本文将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电视的未来——新媒体时代电视如何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小华 《传媒》2008,(8):39-42
2008年,中国电视诞生50年,世界第一次电视试验广播80年。回望来时路,留给我们抚今追昔的时间其实并不多。  相似文献   

9.
曹健敏 《传媒》2015,(14):65-67
移动新闻客户端是读屏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创新的典型应用,图片所具备的感官刺激、形象化表达特征使之成为吸引受众、占领市场的利器.但是,实际应用中却普遍存在图文分离、图片来源不明等问题,图文合一、图文互证成为移动新闻客户端图片应用应坚持的专业原则,图文融合是移动新闻客户端保持权威性、新闻性、专业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的发展与进步,始终与媒介形态演变并行。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趋势突显,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创新,促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新闻摄影的未来发展。但新闻摄影融合不能一味固守传统,还要继承传统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生动性、准确性优势,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不断探索新闻摄影跨界、跨屏、跨语言的融合发展之路。本文从媒体融合下我国新闻摄影融合特点入手,分析新闻摄影融合过程中出现的伦理转向失范,并针对性地提出新闻摄影融合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跨设备信息检索是跨屏行为领域的优先研究课题。对同一任务情境下大学生跨屏信息搜索影响机制进行探究,有利于企业针对用户的跨屏信息搜索需求提供更好的跨屏检索服务。文章通过访谈质性分析整合出初步影响因子,再结合创新扩散理论、任务技术适配模型和期望确认模型等理论,构建同一任务情境下大学生跨屏信息搜索影响因素理论研究模型,采用结构方程对影响因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提供跨屏信息搜索优化路径策略。研究表明,任务技术适配为跨屏信息搜索服务提供了重要外部动力,服务质量是主要保障,跨设备检索作为信息检索的新方式,相对优势显著,兼容性是助推器,同时,用户的自我效能感和结果预期对促进跨屏信息搜索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屏时代背景下,受众的注意力随着移动屏幕的转换而跳动,纸媒要在多屏时代背景下谋取生存之道,运用新媒体思维进行创新则成为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大学生健康信息跨屏行为有助于探索大学生健康信息跨屏行为产生原因,帮助大学生有效地搜索健康信息、了解跨屏现象,为刻画用户跨屏图景提供理论依据。论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38名大学生健康信息跨屏行为的访谈内容进行编码与分析。研究发现个人特征、信息特性、设备特点以及情境因素会对大学生健康信息跨屏行为产生影响,并以此建构大学生健康信息跨屏行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李竞 《出版广角》2022,(2):82-85
近年来,博物馆凭借多样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文化体验,热度不断攀升.无论是主动同报纸专栏、电视频道、商业机构谋求合作,还是调整内部管理、组建年轻化团队、布局新媒体平台、重塑内容产品,如今的博物馆传播不再局限于"以物为媒、以人为媒",复合媒介的应用成为传播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三星堆博物馆立足于古蜀文化,从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三个方面改善,为博物馆的跨媒介传播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内容为王之理念坚守@陈永光广东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在多屏时代,传播策略有很多,我觉得核心策略还是要坚守内容为王的理念,广播电视台这几年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个理念。例如:2005年以前,广东的电视媒体竞争非常激烈,九个境外频道在广东落地,广东电视被前后夹击,内外夹攻。2003年开始,广东卫视从新闻内容上进行改变,市场份额超过香港的电视频道。现在内容为王的理念与以前有所区别:第一,以前更注重普众化,全媒体时代的今天更关注细化、分众的内容;第二,传播内容以前单一化、电视单向传播,现  相似文献   

16.
吴湘琼 《声屏世界》2021,(13):65-66
新媒体时代,在手机为主流的传播环境下,媒介产品日益碎片化,长纪录片的传统生产方式逐步向短平快的新模式演进,微纪录片应运而生.微纪录片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简洁的叙事结构表达某个主题、传递生活感悟,创作空间巨大.文章主要对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微纪录片创作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宇 《声屏世界》2017,(3):66-68
为了适应新兴媒介环境,传统电视台需要积极进行变革经营方式,采用新的经营策略.首先要发展独家节目资源,尤其要获取体育和娱乐节目的独家版权,并据此形成压倒性竞争优势.其次要借助新兴媒介技术和平台深度整合线上线下内容资源,构建门户入口,与观众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对于那些拥有大量节目资源的知名电视台应积极探索直销模式,即采取付费收看方式直接面向观众提供服务,而不是通过传统付费电视运营商或网络视频集成商的平台为观众提供付费收视服务.总之,传统电视时代已经过去,但传统电视在新兴媒介环境中依然拥有强大的活力与竞争力,通过融合发展和创新经营,将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8.
董伟康 《视听》2022,(4):74-76
跨屏综艺的传播渠道既包含传统电视媒体,又包含短视频App、微博等非传统电视端、非网络视频平台等传播渠道.相较于电视传播端,短视频的媒介环境延伸了人们的触觉,扩展了用户交互节目内容的形式,使综艺节目的时空收看条件发生改变.从电视到短视频的媒介变化,体现出跨屏综艺的视觉内容从横屏转向竖屏.视觉呈现成为媒介环境的作用对象,反...  相似文献   

19.
张之羽  丁晋 《传媒》2023,(9):31-34
数字技术消融了各媒介的边界,为不同艺术形态的互通融合打开了渠道,形成多媒体与跨界融合的特征。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影视与电子游戏在技术制作、艺术思维、美学风格等方面开始相互借鉴,并在一些层面趋于融合。这种趋势不仅对影视与电子游戏的艺术界定和规范带来了挑战,也扩展了各自的艺术边界,产生了更加多元的表现形式,以适应当代新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依托传媒技术的变革,实现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但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在影视艺术语言的表达和创作上,创作者在海量信息冲击之下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优劣、保不住收益,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新问题。在积极推动影视艺术进步的征程中,创作者应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抓取更具时效性的创作主题,构建能够保证品质的模型,以多元化创作和分发实现收益的有效保障,形成“以大数据应对大数据”的新模式,切实推动影视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高效能突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