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笔者主要针对《羊城晚报》的"故事化"新闻手法将"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新闻写得生动而吸引广大读者的兴趣,这就是《羊城晚报》的精彩之处,也一直以来以其鲜明独特、新鲜活泼的风格吸引着广大读者、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唐衍欢 《传媒》2023,(18):28-30
《光明日报》的“中国好手艺”专栏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记录他们的手艺故事,专栏文章朴实地展现传承者的精神风貌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风采。本文从对专栏中各文章的分析中总结了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策略:情景交融地展现劳动之美、以发展的眼光看传承和创新、打造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范本,以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4.
高卫兵 《新闻战线》2021,(11):108-110
苏州日报以小康建设为主题,借助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通过外籍人士与苏州结缘、实现自身梦想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他们眼中的中国小康。宣传苏州小康,以点带面,能生动反映我国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传播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5.
赵雯  高艳 《新闻前哨》2022,(19):24-25
新时代语境下,主旋律作品在不断尝试创新叙事话语。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融合创新类报道不仅能让乡村故事传播得更广,亦有着构建乡村与农民形象,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振兴议题社会化等潜在功效。本文以《党员生活》“红色美丽村庄行”系列报道为例,围绕“乡村小故事融入时代大主题”“调研式采访深入浅出做文章”“多媒体呈现有全景有细节”“融合传播助力乡村振兴”等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利用全媒体平台,讲好新时代的乡村故事。  相似文献   

6.
曹丹 《新闻知识》2015,(4):14-16
第24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三北"造林记》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激起正能量。解读其突破常规、融合创新之策略,对探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作品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价值。在叙事策略上,其紧密联系"当下中国"题材,关注"普通人"的人性正能量;综合运用多重主线结构材料,让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和精神张力得以自然展开;注重描绘高清晰度的现场素材,拉近受众与故事情境的距离。在传播策略上,其通过行进式报道实现时效同步化;通过网络专题实现内容立体化;通过多媒体出版物实现影响延伸化。但其中也存在"新闻抒情"话语偏多、可视化水平不高等问题。研究者认为,融媒体背景下,新闻工作者应避免代受众立言、代受众抒情,防止"新闻抒情"话语喧宾夺主;新闻工作者须增强信息可视化的呈现能力,全力提升新闻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形式更为丰富、多元,大批“可视化”新闻的出现尤其引人注目。其中,手绘因其独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题材的新媒体报道中。文章以各类手绘新媒体产品为例,分析了手绘的应用领域、自身特性及其如何助力新媒体传播,并就手绘新媒体产品生产面临的困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晶 《新闻前哨》2023,(23):15-16
本文结合《“一带一路”行·一线踏访》中亚吉铁路所感所知、采访经历和报道方式等,从如何引起共鸣、故事讲述角度、体现报道温度等方面阐述提升国际报道的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煤炭企业的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报道形式,又是一种对基层煤矿进行调查研究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蹲点"采写在煤炭企业新闻报道中尤显重要,需要传承和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蹲点"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戴贞健 《新闻窗》2007,(1):43-44
“台上台下,布标高挂,群众鼓掌,领导讲话”,这是一般受众对电视会议新闻的印象。长期以来,会议报道充斥电视新闻,成为一个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拿《贵州新闻联播》举例,每天会议新闻安排按领导级别排序,从上到下一算,一期20分钟的节目往往已经用去十几分钟,轮到地、州、市新  相似文献   

11.
顾雷鸣 《新闻战线》2023,(23):26-28
新华日报立足“一带一路”交汇点这个独特的省情,突出“国之大者”与地方作为的交汇,注重宏大叙事与“小而美”故事的交汇,强化优质内容与创新表达的交汇,抓好对内宣传和对外传播的交汇,着力在“融”字上下功夫,在“汇”字上创特色,以“交汇”思维讲好“交汇点”故事,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生动深入的全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12.
杨文静 《东南传播》2023,(4):101-103
在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的今天,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中国同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社交媒体为中外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以其低门槛、互动性、传播性吸引着国内外的自媒体进入。在华外籍人士自媒体以“他者”的视角向世界讲述中国本土故事,下至中国的衣食住行,下至中国的政策与方针。中外受众在“他塑”的中国形象中重构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尽管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带有“他者”属性的“洋网红”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形象进行最大化的客观呈现,但是由于刻板印象与定式思维,也造成了一定的文化误读,对中国形象的对外传播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方星梁 《传媒》2015,(14):59-61
近年来,《义乌商报》把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作为最重要的责任,特别是2014年10月底以来,《义乌商报》一方面加快构建新媒体平台步伐、全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另一方面,突出“内容为王”,通过挖掘新闻事件中的“附着力”因素,讲好新闻故事,增添新闻报道感染力,尽力避免概念化、说教式宣传,推动提升传统媒体的传播影响力,从而巩固与扩大自己的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5.
《咸宁日报》自去年九月创办“乡村速写”专栏以来,迄今已刊发了80余篇稿件。该专栏载在头版,都是由记者深入村组、农户、田头地边采写的有血有肉的新闻。它典型精彩,文字活泼,如田园诗,似山水画,字里行间既散发着浓烈的泥土香味,又展现了改革开放的画面,读后使人感到新风扑面,其可读性和感染力都是近年来报纸上常见的那种靠“第二手材料”编就的新闻所不可企及的。纵观这些稿件,大致有如下特点: 主题突出 视角新颖 这80多篇“乡村速写”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们把展示农村改革开放成就与发展远景作为指导思想。不仅题材涵盖农业…  相似文献   

16.
刘弘 《新闻前哨》2021,(5):57-58
要想写好新闻,必须把好采访关.采访要有好“脚力”,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遇到困难还要有“牛力”“巧力”和“缠力”,才能抓到新闻“活鱼”,满栽而归.  相似文献   

17.
高杨 《传媒》2023,(14):80-82
<正>近年来,一批红色题材精品频频出圈,叫好又叫座。它们运用创意化形式、“年轻态”表达成功圈粉年轻人。202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红色题材叙事互动作品《星火筑梦人》横空出世,好评如潮。作品发布仅一周,就在华为应用商城、App Store分别得到4.9、4.3的用户评分(满分5分)。其MV、PV等周边作品也获得众多官方账号转发,播放量累积达3000余万次,在微信、  相似文献   

18.
文怡 《新闻前哨》2022,(21):57-58
在媒体融合的语境下,如何创新报道主题新闻,是转型期传统媒体面对的一道考题。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江西萍乡新闻传媒中心推出以“寻找萍乡工业‘老字号’”为名的主题报道,通过全媒体呈现丰富升级报道形态,在强调新闻“新”的基础上,凸显“专”“精”“特”精神,为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打造了全新范本。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如何更有深度--以《新闻调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聪聪 《新闻世界》2011,(9):283-284
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呈现出全球性、全时性等特征。与此同时,新闻的碎片化、简单化和快餐消费日益凸显。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多变和海量信息带来的麻醉效应,深度报道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新闻调查》栏目的经典案例为例,分析电视新闻构建深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成为信息传播的发展方向,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新的契机。本文以新京报“我们视频”的发展原因入手,探求传统媒体制作的新闻短视频的传播特点,并分析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传统媒体新闻短视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