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邹依航 《今传媒》2021,29(4):154-156
网络作为第四大媒体,以其实时性和广泛传播性成为当下社会人群信息获取和交流的最主要途径,其在社会领域的影响力也日益凸显。随着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界限的不断模糊,加之虚拟性的加持,越来越多的现实社会问题逐渐渗透入网络社会,对公民道德评价标准产生影响,道德绑架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对网络生态中的道德绑架及其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就如何规避网络生态中的道德绑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道德绑架"一词随着网络的发展,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该文结合时下发生的例子论证网络舆论中出现的道德绑架现象,通过现象分析道德绑架这一问题形成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网络媒介为网络舆论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着网络影响力的扩大,也引发了愈加严重的道德绑架现象.本研究以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理论为基础,对网络舆论中名人的道德绑架事件进行调查,并从信源、编码、释码、译码、受众与反馈几个方面对道德绑架事件的传播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出网络舆论中道德绑架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4.
网络已经成了一个大众的舞台,不需要印刷机、不需要发射台,只要一台电脑甚至一个手机,每一名普通公民都是一个媒体,都是新闻的发布者。当我们在为公众表达自由鼓呼的同时,一种自由过度之后的“网络暴力”随之显现。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形式正在迅速发展,其影响一方面激发了人们对于新闻关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网络道德绑架事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频繁发生,对社会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就当下网络道德绑架现象的特征、成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有效规避网络道德绑架现象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于希 《现代视听》2012,(3):22-28
随着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道德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发展各阶段的道德状况,希望促成人们建立对"网络道德"流变过程的认识,以便人们更好的净化网络环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由表层参与到深层参与,由网络暴力到网络关怀的分析,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所以,我们要把握"网络道德流变"带来的积极影响,消除其消极影响,促使网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彦青 《东南传播》2018,(7):100-103
道德绑架是现今社会发生最多的网络暴力现象,并逐渐成为社会舆论关心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当下网络暴力的类型,以及道德绑架舆论的特征分析,发现网络舆论带有很大的负面情绪特征.探讨网络舆论下的道德绑架风行的成因,道德绑架盛行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如仇富问题、道德观扭曲问题以及法律问题以及对人身心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入手进行多层面的分析探讨,并寻求解决办法,旨在在现今道德绑架比比皆是的环境里更好地应对并解决网络舆论里的道德绑架.  相似文献   

8.
蒋宁 《东南传播》2020,(8):113-115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互联网与现实社会的融合度在不断增强,伴随5G时代到来,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网络交往过程中道德问题频发,加大了网络空间治理的难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来看,这些问题是人在进行生产与交往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处理人在网络中的三个方面关系,即人与网络空间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将成为网络交往活动主要的道德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舆论传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影响着受众,名人道德绑架也借由网络舆论甚嚣尘上,乔任梁去世事件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当前网络舆论中道德绑架的现状,引人深思。本研究从对乔任梁事件案例分析出发,立足于大众传播场模式理论,提出当前网络舆论下名人道德绑架的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新媒介自由的媒介属性回归了全息化人际交往的可能,众多用户在高黏度、湿性化的传播空间中敞开心扉,分享欧文·戈夫曼"戏剧论"所定义的"后区行为",而这个空间却频频受到来自道德层面的严肃挑战。本文选取"范玮琪晒娃遭批"为案例,并对事件发生前后一年间主人公的微博内容进行分析比较,一方面指出新新媒介前后区行为空间自然的生态分布不应屡遭无端罪名的侵袭纷扰,另一方面直面涉及"后区行为"话题的信息琐碎、价值甚微等现实问题,呼吁社会个体转变粗放型的媒介使用态度,兼顾资源内容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力促新新媒介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一种我国特有的传媒内容的现象,即道德"绑架"内容。这是指新闻报道中不遵守新闻从业准则,意识形态挂帅,以"道德"名义扭曲基本事实或具体情节。文章从多个方面论述了道德"绑架"在这类传媒中的表现,并从三方面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笔者认为,以"公众利益"、"道德宣扬"的名义而又在具体行为中不遵守基本的道德(体现人性、敬畏生命、实话实说、守法等等),这就证明了目的的不真实。手段的合理合法与目标的正确,应该是对应的、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在快餐化的信息时代,受众对于文本单元的停留时间越来越短,原本主要通过传统媒体发挥作用的社会舆论,现通过网络平台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而网络新闻生产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之一就是道德绑架。新闻的生产者或从业者一旦对于价值做出仓促的判断之后,就容易出现道德绑架新闻的现象。道德绑架网络新闻现象的出现有其深层次原因,它是媒介生产过程中各种力量因素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一味迎合受众需求的产物。网络新闻的公信力虽不及传统媒体,但其受众面更广,传播更为快速,产生的影响力也更广泛。作为媒介内容的传播者,在维护公众利益和宣扬道德品质的同时,更需要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去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王誉俊 《今传媒》2016,(3):30-31
相较于传统的媒介平台,网络空间作为新闻发布和传播的场所有其独特性.在这样的空间里,舆论的参与度和传播速度被极大地提升,这在对于塑造社会道德建设作出巨大作用的同时,也生成了道德绑架在内的负面问题.本文站在传播学的视角,分析了新闻生产语境下道德绑架的现象与成因,并从自律与他律的角度给予规避该现象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微博平台的出现,网友将其变成社会的"舆论场",网络舆论作为一种建设性力量,对社会一度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这个众声喧哗的年代,一些热点事件经过网民的激烈讨论之后,往往会偏离正常的轨道,以一种偏激的、暴力的形式出现。本文通过研究"舆论绑架"存在的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阐述如何规避"舆论绑架"现象。  相似文献   

15.
信息传播的飞快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迅速普及,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道德"的日渐下降,也是当今社会主要问题之一。网络中的资源共享,言论自由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情绪的平台,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宣泄不满,发表言论,其中也不乏一些人使用过激的语句和行为。自"人肉搜索"出现至今,引发了很多"网络暴力"行为。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的利弊分析,网民心理分析等方法,提出一系列控制"网络暴力"的方法和措施。从网站和社会对"人肉搜索"的引导和利用,到网民自身素质的提升,给"网络暴力"问题带来新的出路。使"人肉搜索"在一个健康的态势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旺 《新闻世界》2011,(12):88-89
“网络暴力”往往表现为语言暴力、敌意行为等。它不仅损害当事人的权益,也对青少年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网民的媒体素养教育和自律意识,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一封受害者的公开信,让延安城管“跳脚踩头”事件再次引发热议。公开信中称,“在这个事件中,打人者固然不对,但客观地说,我也有一定责任”,希望广大网友“不要因为这样一个特殊事件否定延安革命圣地的形象。”网友和媒体普遍认为,打着官腔的公开信并非出于刘国峰本意,而是当地政府事后危机公关的举措之一。“跳脚踩头”事发后,我前往事发地点延安,期望能还原事件,从而在网络间标签式的舆论纷争中,提供一点有史实意味的故事和思考。对于公开信,我也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8.
核心阅读:新闻舆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大大小小的社会事件都需大众媒体给予及时、正确的反映和引导,因而人们不允许媒体在重事件前失声,事实上,在新兴媒体的有力推动下,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介,都在尽力发声、及早发声。  相似文献   

19.
传统媒体如何避免被“网络审判”绑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增 《新闻实践》2009,(6):69-70
"媒体审判"指的是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对司法机关正在办理,但尚未定论的民事或者刑事等案件的事实和性质,抢先作出带倾向性观点的大量报道,从而对司法机关客观公正依法处理案件产生不良影响的媒体行为.  相似文献   

20.
网络曾创造自由市场的神话,让全民言论达到了空前的自由。然而,网络言论也需建立在非常简单的事实基础之上,当网民在对现实行为进行"道德审判"时,网络的自由市场也应受到规范和治理。本文通过网络上几起引发争议的事件,对网络道德审判加以反思,讨论网络言论自由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