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就“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两个概念的范畴,阐述了图书馆人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使个性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和谐。  相似文献   

2.
论新世纪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世纪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对图书馆员在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概念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就“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两个概念的范畴,阐述图书馆人应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使个性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和谐。  相似文献   

4.
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已成为包括我们档案人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继续成长的必由之路.不少国家为规范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活动,从20世纪70年代相继出台了终身教育法、终身学习法、继续教育法等法规文件.  相似文献   

5.
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图书馆员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安 《图书馆论坛》2003,23(5):164-164
从不同方面 ,探讨了图书馆员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并对终身学习的内容、原则和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探讨了终身学习的概念和终身学习的原因,叙述了公共图书馆在发展终身学习中的地位和深远意义,分析了公共图书馆的优势,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在发展终身学习中应采取的实施策略,突出了公共图书馆在未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就公共图书馆如何为营造终身学习型社会服务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传统图书馆的划分,应以文献信息载体形式的新旧为标准,不应以时间的前后为标准;当前探讨的图书馆传统是指传统图书馆固有的工作方式,而不是其他方面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孙娇  丛全滋  李春利  刘琨 《图书馆学刊》2009,31(10):17-19,32
通过对于鸣镝先生丰硕的学术成果进行研究,提炼出他在治学方面富有个性的研究特点和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多角度展示了一个图书馆学家的风采,同时,为图书馆同仁从事学术研究和管理服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图书情报工作》1998年第 2期上李明同志所撰的《洛特卡定律再探》一文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4.
办好医学专科杂志中的"继续教育"栏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史宇 《编辑学报》2005,17(3):179-180
探讨办好医学专科期刊中继续教育栏目的经验.认为以专家笔谈、继续教育园地为精品栏目,可以扩大期刊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5.
师范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母机”地位和使命已被社会所公认。高等师范学生既是信息的利用者 ,又是未来社会的信息教育者、传播者。本文从“师范教育”视角透视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分析师范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策略 ;探讨师范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师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者多为教育部或机构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他们没有结合各高校的特色优势进行建设,也没有发挥每所高校的力量进行联合建设,所以在权威性和专指性方面有所缺失。因此,高师院校图书馆联合建设"中国教师教育信息中心"(CTEIC)对于整合我国的教师教育资源和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信息资源中心有着重要意义,是国内外信息资源建设规模化、专业化、权威化的必然要求,将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确分类标引 避免错误加“0”——兼与于新国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新国先生所举的加“0”例证存在着许多错误,其错误不在加“0”技术上,而在如何分 类上,应避免产生这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按时间的先后,分别对我国古代藏书机构、传统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的"教育与学习"功能进行了阐述,勾勒了"教育与学习"功能首开先河、大力拓展到富有现代精神的一体化的发展轨迹.从而突出了图书馆"教育与学习"功能的作用和意义,论证了这一功能是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而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仅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具有国内连续出版物号的期刊就超过20种,近40个版别;主要报纸5种,200多个版别.绝大多数的中小学英语教辅报刊一直以辅导学生参加中考和高考为主要内容,有些报刊甚至将自己的刊名与“高考“或“中考“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Project ASTER III (Active Science Teaching Encourages Reform), a scien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early elementary teachers,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people learn best by doing. Very few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focus o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how best to integrate informal science centers into teaching. In ASTER III, development teams—consisting of university scientists, science educators, K‐3 teachers, and educators from a hands‐on science museum—developed 5E lesson plans aligned with the Ohio Academic Content Standards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useum’s exhibit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mpact of the ASTER III model on teacher perceptions about the role and effect informal science museum visits have on subsequent teaching and student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