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复习浮力的定义后,分析定义中“浸在”二字的含义,即只要把物体放在液体中无论是。部分浸入——漂浮物,还是全部浸入——浸没物都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在我们常见现象中,有一类物体如木块、塑料、船只能浮在液面;有的物体如铁块、石块等沉入液体中;还有的一物体如潜水艇、鱼等可以停留在液体下任何深度的地方。这是什么原因呢?课文中在此仅提出一个设问就平铺直叙给予分析解答了。我认为这样处理不是最佳手段,显得有些平淡。不能引起学生注意。若换成这样的开头:先取一个玻璃制的水槽,加入水,将一木块放入水中浮,将一铁块…  相似文献   

2.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是新课改的主旋律。本文以笔者在西南大学物理学院科技文化节中教具设计与科技制作一等奖的部分作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尝试进行了"物体的浮沉条件"探究式教学设计并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3.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这部分知识往往与质量和密度、压力和压强以及力的有关知识综合在一起 ,学生感觉难度较大 ,不容易灵活掌握。为此 ,在复习时 ,首先要搞清楚这部分知识及与这部分相关的知识间的联系 ;其次要搞清楚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然后再精选一些新颖、实用、典型的题进行分析 ,针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点拨 ,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其分析综合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物体浮沉条件应用实例分析1.轮船是利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的。轮船在水中的状态是漂浮。因此船所受的…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高考理综物理压轴题是一道陈题翻新组合题 ,给学生的感觉是 :该题是一道物理情景全新的综合题 .其实可以运用多种知识组合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它 ,但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本文对该题的解答方法及失分原因作些分析 ,并给出几点复习启示 ,供参考 .题目 :一传送带装置示意如图 ,其中传送带经过AB区域时是水平的 ,经过BC区域时变为弧形 (圆弧由光滑模板形成 ,未画出 ) ,经过CD区域时是倾斜的 ,AB和CD都与BC相切 .现将大量的质量均为m的小货箱一个一个在A处放到传送带上 ,放置时初速为零 ,经传…  相似文献   

5.
学习浮力时,许多同学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很大偏差,关于这方面的试题,常见的有三种题型:漂浮型、悬浮型和综合型,又由于涉及浮力的题目多变,且常与密度、压强等知识密切结合,是中考必考点,准确理解和利用浮沉条件是  相似文献   

6.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内容,尤其是对初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学好这一知识更为困难。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对学生学好“浮力”的知识,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至关重要。为了能突破这一难点,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实验做了如下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1)当ρ液〈ρ物,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就下沉,是物体在重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下,向下运动的结果.例如:在水中下沉的石块.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教材“物体的沉浮条件”一节首先用二力平衡条件以及运动和力等知识,从物体受力方面分析出物体的沉浮条件。然后运用阿基米德定律和已得出的物体的沉浮条件等知识,用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大小的比较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学生感到抽象,缺乏感知,不易接受,以致往往死记硬背条件和结论。为此,我将这节讲授课改为学生实验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出物体的沉浮条件,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
  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是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浮力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以往教师不了解学生头脑中关于浮沉条件的前概念,又受到“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课堂教学价值观的导向,在确定教学重点与学习难点时,注重在僵化的知识方面。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对以往教案中的重点、难点做出重新的审视和确定。本节课第一: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纠正学生头脑中错误的前概念;第二: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新知识的探究、生成和深化的过程,体现出“过程比结论更重要“这一新课堂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浮力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浮力题时,首先分析出物体的浮沉情况,以便用不同的浮力计算公式求解.而在有些题型中往往并不直接告知物体的浮沉情况,而需要学生通过浮沉条件加以讨论分析最终确立物体的浮沉,从而增加了解题的难度.现将有关隐含浮沉的浮力题型和解题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学习浮力时,许多同学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有很大的难度.同学们反映浮沉条件容易记住,但到了应用时,有时忽略它的用法,有时用错,对更深层次的应用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从理顺知识人手,加强对物体浮沉条件相关知识的理解,再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形成直觉,便于有关浮力题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2.
1问题的提出 科学教材物理部分关于液体中物体浮沉条件作了定量的描述,数学关系也容易理解,但实验只作了定性的说明,未能从定量的角度予以具体演示,难免有肤浅之感;对此笔者提出既能定性地说明又能定量地描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1问题的提出科学教材物理部分关于液体中物体浮沉条件作了定量的描述,数学关系也容易理解,但实验只作了定性的说明,未能从定量的角度予以具体演示,难免有肤浅之感;对此笔者提出既能定性地说明又能定量地描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会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发展观察和空间想像的能力。教学设想: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这一课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因此本课拟安排观察喷壶、动物玩具、小汽车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  相似文献   

15.
科学思维是物理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唤起学生思考,在他们思考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科学的认知方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形成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  相似文献   

16.
陶本友 《物理教师》2011,(10):33-33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活动,是物理研究和发展的根基,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尽可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浮力"是八年级物理的教学难点,特别是学生学习阿基米  相似文献   

17.
过去,我们曾按常规方法,用一个小玻璃瓶(如图一)瓶内装入适量细砂,将瓶口用蜡密封,再在瓶口处绕上几圈细铜丝,放到水中。通过增减铜丝的方法使其达到随遇平衡。实践证明,调试困难,既不易达到最佳演示效果,又不能同时演示浮、沉现象。  相似文献   

18.
现行北师大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探究性实验中,为了说明密度比水呔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以及钢制的潜水艇能在水中随意地下潜和上浮,书中用一只铝制的废牙膏袋来做实验,因为铝的密度为2.7×10^3kg/m^3,与钢铁类似,都比水的密度大,  相似文献   

19.
曹宏 《物理教师》2015,(3):38-42
本文以物体浮沉条件为载体,论述了多样化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可行性、包容性、穿越性.呈现多样化教学设计在有效达到教学目标上的共性和科学设置探究要素上的个性.同时充分肯定了教学设计多样化是一个对课程资源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对物理教学大数据广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