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认识对象的探讨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认识对象只能是客体——人化自然部分,而不是整个物质存在。因而认为客体是认识论范畴,而物质(存在)则只是本体论范畴,哲学的基本问题则没有认识论的意义。另一种观点坚持物质世界都是认识对象,但又否认用客体人化自然范畴说明具体认识的必要性。这两种观点,都没有看到物质和客体的历史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人为自然立法”是最能体现康德哲学反对机械认识论,重视人的主体能动作用的一个命题。人是一个自觉、自主、能动、创造的主体性的存在,是其认识论中一个主要结论。康德考察说明,认识是人作为主体的一种能动活动,而不是人的被动接受;人的主体性的本质特征之一就在于它能够超越“经验自我”的狭隘性而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知识;理性的职责不是给人类提供“现成的真理体系”,而在于不断地从理论上探求人类知识也即认识能力本身的发展条件,不断批判任何企图把人类现有知识凝固化的观点和作法,从而促使人不断追求完善;追求合理性既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也是人作为认识主体而存在的最高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并清醒地认识了人的“自我”意识的哲学家。他宣称“人为自然立法”。事实上,这正是康德哲学的一个根本精神。在认识领域,康德高扬了科学对自然的主体性,从而人为自然立法;在实践领域,康德主张人应该超越自然,从而人为自身立法。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康的“人为自然立法”思想。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和美学的基本命题.在汉代,这一命题被下降为身体与世界的同构关系.首先,按照汉代的元气自然论,人体与自然均被视为“气“的凝结物,所以双方是同质的;其次,自然像人一样有自我完成的身体,所以双方是同体的;再次,身体性的自然是生命、情感、意志化的自然,所以双方是相动相感的.据此,汉代哲学的天人合一,起于人对自然的身体想象,终于天与人的互感和互动.现代意义上的“自然人化“,在此表现为自然的身体化;“人的自然化“则表现为人以身体为范式建构对象世界.  相似文献   

5.
提出“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命题,是为伦理学重新寻求真实的自然基础。要对伦理学的这一自然基础予以求证,须先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入手:伦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生命一人”何以存在和怎样存在才最好,由此,伦理本身是生态的。伦理学生态性,既指其存在的整体性,又指其存在敞开的生成化,因为,无论是生命还是人,都是未完成、待完成并以其自身之力而不断追求完成的存在体;并且,命和人的这一生存努力方向的敞开,不仅要遵循自然之理,更要遵循血缘法则。从狭义的人本角度看,伦理即是人类遵循自然之理和血缘法则把自然(充满物理本性)的人打造成文明(有节制和德性)的人的那样一种开放性生成的努力方式。  相似文献   

6.
自由和“自由哲学”毫无共同之处。自由是一个哲学范畴或政治概念。“自由哲学”是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必然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人们在尚未认识客观规律、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尚未达到目的之前,是没有自由的。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就是说,只有当人们认识了  相似文献   

7.
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并清醒地认识了人的"自我"意识的哲学家.事实上,这正是康德哲学的一个根本精神.在认识领域,康德高扬了科学对自然的主体性,从而人为自然立法;在实践领域,康德主张人应该超越自然,从而人为自然立法.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思想.  相似文献   

8.
自然是伟大的,也是神秘的,但并不是符合每一个人的愿景的。因为作为人,也是自然的一分子,千千万万个人有千千万万个希望,一起构成复杂的自然。所以人只能限制自己去适应自然,而不能愿景自然,处处随你的心。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人在万物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可以逐步掌握自然规律,认识客观世界的万物之灵长。  相似文献   

9.
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讲,所有的科学都是哲学,一切科学问题都可以化约成哲学的问题.在哲学本体论上,人不是因"实践"而为人,而是"知"而为人.正是因为人具有"知"的秉性和可能性,人才具有了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与世界万物的各种关联.哲学是人类意识中特有的高贵素质,亦是思想之中的贵族.它的作用很像一面镜子,目的是让我们人类看到真正的自然宇宙世界和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0.
自然是伟大的,也是神秘的,但并不是符合每一个人的愿景的。因为作为人,也是自然的一分子,千千万万个人有千千万万个希望,一起构成复杂的自然。所以人只能限制自己去适应自然,而不能愿景自然,处处随你的心。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人在万物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可以逐步掌握自然规律,认识客观世界的万物之灵长。  相似文献   

11.
"非人"出自<庄子·应帝王>.在此篇中,"非人"的使用范围是政治领域,是庄子在政治主张上所排斥和摒弃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产生根源于"非人"的认识方法,表现有三:"我"对自我的偏见、"我"对他人的偏见、"我"对他物的偏见.要解构这种思维,人就要看到世界在存在论上"道通为一"的本有状态,以"以明"的方法重新审视人和世界的关系.破除这种思维误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人最终达到"逍遥游"的理想状态,而这也构成了庄子哲学的核心与真谛.  相似文献   

12.
自我是一个玄奥的哲学概念,自我相关问题阻碍着对自我的明确认识,但哲学研究以直觉智慧证悟了自我的存在,并从多方面探索着"我是什么"之奥义。"为何有我"的问题又导致对自我之由来的追究,在各种可能的答案中,"宇宙——我——众我同一"的理论具有合理性。同时,自我之谜关系着存在之谜和意识之谜,研究自我问题在本体论(存在论)、认识论和自我意识发展中都有重要意义,并在延长人体寿命的高新技术创新中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3.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指出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 ,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哲学社会科学 ,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 ,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 ;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 ,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 ;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 ,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 ;…  相似文献   

15.
有一种观点认为:“哲学的最高问题是关于世界本原问题”。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妥当的。对于这种观点,许多同志已写文章从理论方面和哲学史方面进行了反驳,我不再赘述。在这里,我只想指出:“哲学的最高问题是世界本原问题”这一命题本身就是一个倒退回古代哲学的形而上学的命题,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表述。首先,我们知道,追求世界本原,这是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的命题中,人与自然结下原生关联,并且人的存在及其生存敞开,都要接受自然法则的引导.这种反惟人本中心论的生态整体思想,要求得全面的确立,不仅要探讨伦理的生态本性,更需要重新认识我们人自己.因而,重新考察我们作为人的来龙去脉,重新认识我们的存在之母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重新去发现我们与自然宇宙、生命世界以及万物生命之间的血肉关联,是全面求证"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命题的根本认知前提.  相似文献   

17.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以下简称“两变”),是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提出的一个认识论命题。近年来,哲学界对这个命题有过一些讨论,其中有的文章认为“两变”不是一个科学的命题。我们认为,对“两变”命题的看法直接关系到对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认识论的评价,也直接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因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和澄清。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的命题中,人与自然结下原生关联,并且人的存在及其生存敞开,都要接受自然法则的引导。这种反惟人本中心论的生态整体思想,要求得全面的确立,不仅要探讨伦理的生态本性,更需要重新认识我们人自己.因而,重新考察我们作为人的来龙去脉,重新认识我们的存在之母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重新去发现我们与自然宇宙、生命世界以及万物生命之间的血肉关联,是全面求证“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命题的根本认知前提。  相似文献   

19.
现代哲学是主体间性哲学,存在被认为是主体间存在,世界不是客体而是主体,是自我主体与之对话并达到理解的另一个主体。主体间性不是从主客关系而是从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来规定存在。它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只有把世界(他人与自然)不看做死寂的客体,而看做像自我一样的主体,才是本真的存在,才能最终把握世界和达到自由。也只有把世界(他人与自然)当成主体,才可以在与世界的交往、对话中,克服自我与他者的对立,建立和谐的关系,达到互相理解和自由,这才是本真的、理想的人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自然科学家在长年累月的科学研究的实践中,对其科学研究的对象——自然界会形成一定的根本性的看法,即自然观。这样,自然科学家就自发地形成了一定的哲学信念。由于自然界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这就决定了自然科学的研究必须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而自然科学本质上就必然是唯物主义的。从而进行自然科学研究的绝大多数科学家的哲学信念又必然是唯物主义的,即自然科学家中占主导地位的哲学信念是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