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一、故事激趣,引出"点(、)"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讲一个故事,请注意听,听后要告诉老师,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师:同学们,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生:这个故事讲了"眼睛"的重要性。师:这位同学听得真仔细,体会得很对。那你们知道,我们汉字中哪个笔画被称为汉字的"眼睛"呢?——对的,是点(、)。  相似文献   

2.
3.
天快黑的时候,一个男人来到了学校门口。男人头发蓬乱,双眼通红,密密匝匝的胡须似乎很久没剃了。他的出现立刻引起了我的警觉。我拦住他问:"你找谁?"男人看到我,搓了搓双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是胡小花的爸爸,我来接她回家。"此前,胡小花都是由她奶奶来接的,她爸爸我还没见过。我把胡小花叫出教室,说:"小花,你爸爸来接你了。"胡小花飞快地跑向门口:"爸  相似文献   

4.
《给予是快乐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圣诞节前夜,保罗与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轿车旁相遇,并与小男孩共度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领悟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的事情。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第六册(洪宗礼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的人情世态小说。如何解读好这篇课文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编者在预习提示说:“作者让于勒经历了挥霍、发财、潦倒三种经济状况,菲利普夫妇则是一撵、二盼、三躲……”从而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自私、虚伪、冷酷、惟利是图”的性格。  相似文献   

6.
<正>杜甫风尘仆仆,回到久别的故乡。故乡正经历着战乱的摧残,一片残破。这天,杜甫正在树下乘凉,忽听见自家院子里的鸡叫了起来。他循声望去,两只公鸡正为了一只小虫子而争斗,它们都竖起了颈部的羽毛,瞪大了眼睛,谁也不肯相让。院子里有一口古井,一棵古柳,还有一幢简陋的茅草屋,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静谧。杜甫刚把鸡赶散,忽然听见了敲声门,心中不禁泛起了疑问:这兵荒马  相似文献   

7.
《蒲公英》(苏教版第五册)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所持的态度不同,所作出的选择不同,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8.
陈静梅 《江苏教育》2006,(8B):23-23
《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中的第20课课文。该文作者意图通过对丹顶鹤美丽外形和高雅姿态的说明、描写,引发读者对其的喜爱,进而滋生出保护、关爱野生动物的志趣。课文篇幅不长,层次清楚,内容生动,语言通俗易懂,识字写字量适中,较为适合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欣赏。下面我就谈谈这篇课文的教学构想。  相似文献   

9.
在校本教研中.课例研究是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形式。我们选取了苏教版第九册课文《爷爷的芦笛》作为课例,先由两位教师拿出教学设想.之后分两个备课组进行两轮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诊断反馈.各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0.
11.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对于数的改写和省略内容是这样编写的:为了方便,常常将数改写成“万”、“亿”作单位的数,或省略“万”、“亿”后面的尾数,然后举了一个例题加以说明(苏教版第十二册59页)。因为是总复习,教材这样编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作为教者,不能因为是复习课,就按教  相似文献   

12.
德国的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母亲的恩情》是苏教版第四册教材中的课文。笔者教学这一课时,有几个细节,越是回味,越感芳醇。细节一:师:母亲,多么亲切的字眼,小朋友们,你们平常怎么喊自己的母亲?你们还知道哪些喊法?生:妈妈!生:娘!生:香港人叫妈咪,我在家里也这样喊。生:英语中叫mother。……师: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  相似文献   

13.
<正>【文题展示】只要有爱,每一个季节都是暖人的春天;只要有爱,每一个人都不害怕失败;只要有爱,在暴雨里也能看见阳光……爱无所不在,只要用心去聆听、触摸、感受。请结合你自己的成长经历,以"爱无处不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中心,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课文《窗》的主题,一般的教学参考资料大都认为是褒贬人性的善恶,笔者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觉得不对。笔者认为《窗》的主题与其说是褒贬人性的善恶,还不如说是针砭世人心灵的闭塞,本文通过详实的剖析和充足的论证,树立正确的观点,纠正错误的提法,以避免现行教学中的误差。  相似文献   

15.
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北上打工。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她也曾想过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父亲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  相似文献   

16.
17.
18.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九年义务教育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讲了一位哲学家在生前以如何除去旷野中的杂草为议题,给自己满腹经纶的弟子们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课——一个人光有学问还不行,还必须拥有起码的美德。每个人的心灵就像旷野,如果你不用美德充实净化它,那么各种私心杂念必然会乘虚而入,占据它,污染它。  相似文献   

19.
《狼和鹿》是苏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通过狼和鹿数量之间的变化 ,告诉人们不能盲目破坏生态平衡 ,这是一篇进行环保教育的好课文。就内容而言 ,狼和鹿之间的关系只是表面现象 ,如何抓住现象看本质呢?笔者认为只有抓住人们捕杀狼前后的现象和动物之间数量的变化进行对比 ,从比较中探究、感悟 ,从而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一、插图比较 ,显现矛盾讲课伊始 ,教师出示文中插图 ,以鲜艳美丽、充满生命的色彩———绿色吸引学生 ,谈自己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感受 ,并找出与图匹配的相关文字进行朗读、领悟。此时 ,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片段师: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看,读着读着,哪个标点符号,哪个词,突然就跳进你眼睛里了?生:跳进我眼睛里的是那个"居然"。我觉得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