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堰     
我的故乡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大大小小的堰塘养育了丰美的鱼儿、稻谷和故乡世世代代的人。每到初夏双抢时节,便是小村里的人最忙的时候。收完了第一季稻子,又要忙着灌水插秧。灌溉都靠西边小沟里流来的水,但这个时节水已经采枯  相似文献   

2.
尘土飞扬     
有一天我去写我的故乡,不知道该如何落笔,我找不到一条通往故乡的路。但是一想到路,我立刻知道该怎么写了,很多年前,的确有一条土路从野地里伸向我的村庄,厚厚的黄土堆积,一辆车或者一阵风过去,都要卷起漫天黄土,那是什么?"尘土  相似文献   

3.
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读到这句话,我是哑然的,但我竟是可以理解的。饮着故乡这方水,浇灌的却只有稀零的、陌生的记忆。比之于张抗抗,我是如此幸运,因为我尚且不必靠茫然去寻找故乡所授予我的根性。故乡,如何不重要?而张抗抗却只是故乡的过客。读到文章中那鸟声盈盈的回忆,那  相似文献   

4.
已经十二年没有回故乡过年了,想到故乡的好,童年的欢乐,多少次在梦里笑醒。又有多少次和孩子们说起故乡,讲那里的山,那里的土地,风土人情,还有父辈们一代代的艰辛。故乡是我脑海里一个极美的世界,无时无刻地牵引着我。就像是一项必须要完成的使命,今年我要带着孩子们回老家过年,让故乡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心里。身心已经来到了故乡,出现在我眼里的故乡,竟是一种无法言表的凄凉,所有的景物,只能用破败二字来形容。最让我心酸的是,我碰到的几个长辈,  相似文献   

5.
故乡小院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又快到清明节了,每年清明节爸爸都要带我回故乡老家祭祖。我的老家在一个遥远的小山脚下,爷爷奶奶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那是一座古老的土砖矮房,门前有个小院,院脚有一棵古老的枣树。虽然老家没有名山胜水,也没有奇花异草,却是我朝思暮想梦魂牵系的地方……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每次回故乡我总会看到爷爷喜欢搬一把破旧的摇椅,靠在枣树下,悠闲的品尝着自种的山茶,看着一本破得没有封面的线装书。那份投入,那份自在,令我羡慕不已。我也曾尝试着躺在摇椅上看书品茶,却不及爷爷摇头晃脑,韵味十足,但那份情趣也颇…  相似文献   

6.
故乡,既是现在的故乡,也是过去的故乡,还是将来的故乡,它是永远的故乡。到了 20世纪,我们听到了台湾诗人余光中这样的声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在一唱三叹中,乡愁和“我”一起成长。   历史的故乡,从少年到白头,从大陆到台湾,从黄皮肤到黑眼珠。   故乡在哪里 ?…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目光     
我是告别故乡,辞别母亲时,才发现母亲的目光竟然是如此的厚重. 那时候我正年轻,一心想要离开故乡,去大城市里闯荡一番事业.我不顾母亲的苦苦劝阻,执意要走.看到我去意已决,母亲不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帮我收拾着行囊.偶然间,我从忙碌中抬起头来,母亲正在默默地注视着我,见我看向她,她的目光连忙转向了别处.可就在这一瞬间,我看到了母亲眼中的不舍与伤感.  相似文献   

8.
周敏同学问:“《故乡》一课写‘我’的内容也很多,但主人公为什么不是‘我’?”辨别一篇小说的主人公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二是人物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故乡》一课成功地塑造了三个典型人物:闰土、杨二嫂、“我”。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通过“我”的见闻与感受,既写出了故乡的黑暗现实,又写出了在故乡生活的人(闰土、杨二嫂)的深刻变化。“我”热爱故乡,又对  相似文献   

9.
乡音     
<正>说到故乡,往往易让所有美丽的词句黯然,而华丽的词句又极易使故乡的影像虚无失真。宛如淮扬菜系一般,故乡,因清淡味醇而隽永。故乡的风物于我,实在有着太难以割舍的联系。而真正要付诸笔端,却不知从何道起。它们完全与我的生活融为一体,浸润着我所有的感官和记忆,角角落落,无法剥离。  相似文献   

10.
七月的一天,我与川北医学院的大学生一起“三下乡”。一路嬉戏,不觉已到孩提时伴我度过春夏秋冬、曾留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的故乡小河。伫立小河边,一位大学生姐姐碰了碰我,疑惑地问:“小弟弟,这就是你常跟我提起的那条美丽的故乡小河?”她的话将我从无穷的憧憬与追忆中拉回来。她乃城中小姐,但对乡下有浓厚的兴趣。闲暇时,我与她谈起故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特别是故乡的那条小河。我滔滔不绝,她眉飞色舞,执意要与我一同前往村前的小河边,亲眼目睹它的风采。当我们到小河边,举目望去,眼前的一切让我不由得发出哀叹,心情也沉重起来。对比过…  相似文献   

11.
徐则臣是新世纪以来文坛崛起的70后作家之一。从2004年以短篇小说《花街》和中篇小说《啊,北京》在文坛崭露头角开始,他的创作激情一发不可收拾,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京漂系列和故乡系列。在故乡系列里,运河亘古不变地流淌着,靠船讨生活的汉子们走上石码头,所有故事都在花街上发生。在混乱喧嚣的人群中,我是一个叫作穆鱼的少年,站在暗处观察着周遭的世界,一个人孤独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衬托八法     
衬托,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常言道:“红花虽好,也要靠绿叶扶持。”这句话很能说明衬托的道理。写文章亦如此,运用衬托这一技巧,会把所描写的对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下面以初中语文的课文为例,简要地谈谈衬托的八种方法。一、以景衬情。《故乡》第二段描写了故乡荒凉、冷落、窒息的景象,烘衬了“我”的悲凉心情;《七根火柴》结尾描写了熊熊燃烧的篝火,烘衬了红军战士生起篝火后的欢快心情;《挖荠菜》第八段描写了一幅美丽、和平、静穆的晚归图,烘衬了童年的“我”孤独、苦闷和恐惧的心情………  相似文献   

13.
故乡     
陶潜云:"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桑。"此文表达了两代人失去故乡的痛楚、伤悼与迷惘。在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人们离开童年的故乡似乎越来越远。对于那些还有故乡的人们,那里是理所当然的存在。"我也不知道我的故乡是哪里,所以我说我没有故乡。""但是我爸爸有故乡。可是他说他也没有故乡了,他的故乡在水下,不在山上。"故乡从生命中抽离时,你会不会也像  相似文献   

14.
故乡是幅画     
故乡是一曲思念的歌,唱出我对故乡的回忆;故乡是一首深情的诗,写出我对故乡的眷恋;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画出故乡的美丽……离开故乡三年了,我终于体会到什么才是“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人是故乡亲”。  相似文献   

15.
友人从故乡来,给我带回一包在故乡原野里采摘的干花。在岁月的风尘中缩水的干花,像一位暮年的美人,尽管花容失尽,但气魄依旧。铮铮花枝如同一双干瘦的手臂,把故乡紧紧握在手中,高过我的头顶。  相似文献   

16.
回眸自己并不算长的人生道路,不禁百感交集,当我从大山里的故乡走向色彩斑斓的大都市时,我酸甜苦辣的人生和一颗自强不息的心就注定要和自考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宗华 《语文知识》2015,(3):32-34
鲁迅小说《故乡》的人物设计非常讲究艺术性。《故乡》中的主要人物有闰土、"我"以及"我"家斜对门的那个向"我"要"破烂木器"的豆腐店里的杨二嫂。有人说,如果将有关杨二嫂的文字删去,似乎不影响闰土形象的塑造,也不影响《故乡》主题的表达。要不要删去有关杨二嫂的文字?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对杨二嫂形象价值的再认识。一、杨二嫂之于"我"的形象塑造刘熙载在评价《左传》时说:"左氏叙事,纷者整之,  相似文献   

18.
故乡的画     
故乡的海,是一幅彩色的画,时时飘荡在我的心上;故乡的海是一首抒情的诗,海波荡漾,时时萦绕在我的心间。故乡的溪,是一幅清澈的画,时时流淌在我的心头;故乡的溪,是一首优雅的歌,歌声悠扬,时时回荡在我的心间。故乡的树,是一幅碧绿的画,时时浮现在我的心上;故乡的树,是一幅幻想的画,树儿青翠,时时浸润在我的心头。故乡的山,是一幅千山一碧的画,时时流连在我心上;故乡的山,是一幅高不可攀的画,山高路陡,时时出现在我心头。故乡的阳光,是一幅温暖的画,时时照耀着我;故乡的阳光,是一幅明媚的画,阳光灿烂,时时映照在我眼前。故乡是一幅五彩缤纷的…  相似文献   

19.
远离故乡十余年,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常常进入我的梦境,勾起我对故乡、对父亲的怀念。我的父亲,常穿着一套蓝色的皱巴巴、打着补丁的衣服,高高的颧骨。他是一名教师。刚记事时,我真不愿意人家知道他就是我的父亲,一是他身材矮小,二是一副十足的乡巴佬样子。  相似文献   

20.
    
时光渐渐幽暗风也是如此,润冷的气息像是从故乡走来,一路不停地窃窃私语这使我不由收拢心情看着一些事物的背影在流沙和一株棕搁的沉默里渐渐地越走越暗我仿佛,见了祖母.依普门槛打吨薄甚在她脸上晃动—像要施灭的火苗在另一顺星辰上亮起我的嘴唇说出故乡的名字暮@远人$湖南省长沙市第十三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