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灵鸟很得意,整天在林间飞来飞去,到处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歌喉。一天,百灵鸟飞到了一处农家。它站在农家院中的树上正要唱歌,突然听到旁边的枝头上发出“布谷、布谷”的鸣叫声。百灵鸟扭过头一看,是一只布谷鸟,它正站在枝头上起劲地叫着。百灵鸟嘲笑布谷鸟,说:“嘿!别唱了,  相似文献   

2.
衣着,是人们穿戴的总称。不同的人对衣着的选择和追求也不相同,这就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恪、文化品位以及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层次。由此,我们在阅读与教学中,体会衣着描写的妙处,注重对人物服饰的鉴赏,对成功的把握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衣着描写有哪些妙处呢?  相似文献   

3.
我们一家从西宁出发,驱车来到令人神往的青海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地处青藏高原,海拔3260米。蒙语叫“库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意思是青色的海,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我们的车沿着青海湖边缓缓行驶。公路两边是苍茫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牦牛  相似文献   

4.
【出处】 明·方孝孺《鹦鹉》:"幽禽兀自啭佳音,玉立雕笼万里心。只为从前解言语,半生不得在山林。"(幽禁的禽鸟仍然发出悦耳的鸣叫声,在雕饰的笼中亭亭玉立不免有高飞万里的心境。只因为从前会说话,懂得人们的言语,所以致使半生不能在山林中自由地生活。)  相似文献   

5.
雁阵高飞     
蓦然听到雁阵的鸣叫声,循声望去,一队大雁高飞,不久便消失在茫茫天际了。这是我回到老家的第一个傍晚,西天的彤云渐渐黯淡,黄昏渐浓,不经意竟于此时看见雁阵。雁过后的大地一片沉寂,一下子变得无限空阔,我好像已经数十年没再听到过大雁的叫声了。印象中,大雁只是我童年的鸟儿。我的家在黄河故道上。  相似文献   

6.
秦岩 《初中生辅导》2009,(32):15-17
"愁"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最凄婉同时也最具感染力的情感,早已成为文学作品中常被描写的对象。在我国古典诗坛上、词史里就曾经涌现出了不少写愁的高手,他们为后世留  相似文献   

7.
古诗中的音乐描写,用语不多却能尽显音乐的妙处,把无形的抽象的音乐变为有形的具体可感的形象。为此,诗人们采取了许多手法。本文就这一问题,分析了几首诗歌以期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蟋蟀声声     
丁超 《老年教育》2008,(9):44-44
九月返乡,住在童年的老屋里。听到那久违的蟋蟀鸣唱,不禁想起了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童年,我是一个捉蟋蟀、斗蟋蟀的能手、彻头彻尾的“蟋蟀迷”。参军后,秋日里行军宿营的时候,偶尔听到蟋蟀鸣叫声,心头总会激动一阵,那种抹不去的“蟋蟀情结”,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少有了。  相似文献   

9.
善良的寻找     
一天,善良迷路了,流落到了一座孤岛上。岛上生长着茂密的热带丛林,或挺拔苍劲,或绰约多姿。许多海鸟的鸣叫声不绝于耳,她们或在不远处悠闲栖息,或在湿地上跳跃觅食,或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对这些美丽的风景,藩良无心欣赏。善良在等待,哪怕只是一只独木舟,只要能载他回家就好。  相似文献   

10.
森林与鸟     
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栖息着许多种鸟类。鸟的鸣叫声不绝于耳,有的叫声悦耳动听,有的叫声婉转悠扬,有的叫声浑厚嘹亮……百鸟齐鸣,场面煞是壮观。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易位,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词语互换位置或倒装,从而加强语势,调和音节,错综文法,把言语表达得恰如其分,起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成长过程几乎都伴随着游戏活动,游戏在学生的课余时间、课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会经常看到: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潮涌一样冲出教室享受自由的阳光,并常能听到孩子们冲出教室时小鸟一样快乐的鸣叫声。短短的10分钟,孩子们尽量地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尽情地宣泄着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中,勾画、点染头发,写头发的长短、颜色、疏落等,就能以一当十,平中显奇,对塑造人物、突出主题、增强表达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艺术功能.仔细地体味分析有关头发的描写,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对提高作文水平,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王峥 《成才之路》2014,(2):64-65
作文重要,人人皆知。但我们的部分学生忽视观察和思考生活,对"身边事"和"平常人"视而不见,写出来的文章缺乏具体生动、细致入微的典型细节。注重细节描写,可让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林文 《云南教育》2015,(Z1):30-31
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大家都喜欢鸟。外形美丽的翠鸟,活泼可爱的小燕子,通人性的海鸥……在作家笔下是那样栩栩如生。不同鸟的外形、动作、姿态、叫声都让人迷恋、让人喜爱。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品味语句,倾诉"人与鸟"的真实感情呢?一、细读文本,感悟人与鸟的深情俗话说:"天空是小鸟的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由此可见,保护鸟儿,爱护生态环境是多么重要啊!文本中,作者深入大自然,深入到鸟  相似文献   

16.
蛙跳大赛     
小朋友,夏天的夜晚,青蛙在池塘里哇哇地叫着,和着蟋蟀小虫子的鸣叫声,多像一部夏天的交响曲呀!让我们动手叠一些跳跳蛙,看谁叠的青蛙跳得高、蹦得远,好不好?  相似文献   

17.
江南小夜曲     
月色溶溶,风吹动树叶,发出一种好听的沙沙声。人们有的散步,有的静静地听着沙沙声,有一种田园的味道,让我想到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就是我们江南的夜晚。我喜欢江南的夜色,因为我能听到知了的声音。它的声音如歌。别  相似文献   

18.
布谷鸟有好几个名字,学名杜鹃,又名杜宇、子规、望帝等。名字里隐含着哀婉凄美的传说故事。你翻开厚厚的线装书,它会从《诗经》《离骚》和唐诗宋词里扑棱着翅膀飞出,以突如其来的鸣叫,让你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9.
正孙绍振先生说,"要在学生忽略掉的,以为是不言而喻甚至是平淡无奇的地方,发现精彩,而且揪住不放,把问题提出来,也就是把矛盾揭示出来。"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下面以《老人与海鸥》一文的教学选段为例来具体说一说。【课文选段】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看来  相似文献   

20.
正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它是汉语写作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法。准确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呆板的文字生动起来,使阴暗的画面亮丽起来,使模糊的人物清晰起来。为使学生真正学会准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尤其是懂得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时的妙处,并逐步学会运用它们,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少以修辞见长的课文。在这些课文中,作者通过巧妙地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