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青铜葵花》这本书之所以成为名作,有很多原因值得我们探究。它表面上是写了许多大苦难,但更写了苦难背后的美与爱。这本书里还描写了很多的美景,看起来似乎是单纯的写景。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细细品读《青铜葵花》,我突然发现,书中的每一段景,都似乎与上下文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呢?郭老师曾对我们说过,写作要借物喻人,借景传情,要用侧面描写来烘托正面情节。对了,就是用细腻的环境描写来更好地表现全文的情境。这样不仅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数学实践活动课郭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新问题。同学们知道,我们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灵话地应用它,让它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看看今天的实践活动课对你们有什么帮助吧。在今天的数学实践活动课上,郭老师带领同学们把几个土豆放在一个圆柱形的玻璃容器里清洗,当郭老师把清洗完的土豆从容器里拿  相似文献   

3.
一、课前谈话 ,引入课题1 同学们 ,你们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吗 ?那你们愿意当“动物世界”的解说员吗 ?那好 ,今天这节课是作文课 ,我们上基础训练五的作文课 ,内容是“描写一种小动物”。2 我们班不是开设了红领巾广播站吗 ?下面 ,我们就在红领巾广播站里举办一个新的栏目“动物世界”。这节课 ,老师就请同学们到“动物世界”来当解说员。为了使同学们当好解说员 ,我们先来学习一篇描写小动物的短文。昨天 ,老师叫同学们回家预习《读与写》这本书上第六讲中的几篇描写动物的短文 ,下面 ,我们重点学习《刺猬》这篇短文 ,看看别…  相似文献   

4.
正一、借"题"发挥,激发阅读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课件出示:书名《你看起来像很好吃》)谁来读读故事的名字?(生读书名)3."你看起来像很好吃"?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5.
磲堂回放《香菱学诗》教学实录(节选)师:同学们,红学大师周汝昌曾经说过:最有智慧的人才能读《红楼梦》,才爱读《红楼梦》,因为这本书里有你一生所需要的知识.今天就让我们从《香菱学诗》这个经典片段走进《红楼梦》,做一次智慧的阅读,一起分享你们初读此文的原汁原味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正同学们在写作时,越来越多地面对一个字——"细"。那么应该如何把话说细?这堂课大猫老师要和同学们来说说"细致"。首先,大猫老师亮出了一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书籍——《吹牛大王历险记》,这本书在许多大人眼中是荒诞不经的闲书,却受到全世界孩子们的喜爱。这本书和这堂课的主题"细致描写"有什么关联,我们看看便知。大猫老师挑选了《吹牛大王历险记》中的一个片段——《我的五个得力助  相似文献   

7.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很多听课老师,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我们以凤鸣山中学的热情欢迎所有老师,好吗?(热烈掌声.)谢谢同学们.我们今天上《皇帝的新装》.(师板书课题.)哪位同学告诉我你最早看《皇帝的新装》是什么时候? 生:我第一次看这篇童话是六岁时. 师:这位同学告诉我们它是一篇童话.他六岁就看了,真不错.你说说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相似文献   

8.
题记:本想读一直向往的经典教育著作——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个建议》,还特别想表达一下读至纯至美的小说《青铜葵花》的感觉,因为这本书是我们一家三口人边笑边流泪读完的。但是,最近读薛瑞萍的书,有很多感想更急于表达。  相似文献   

9.
正乡下孩子青铜与城里孩子葵花本来并不认识,可是,上天安排他们做了兄妹。这是《青铜葵花》的巧妙构思。《青铜葵花》这本书中有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奶奶都病倒了还想着为青铜、葵花做棉袄棉裤;青铜一家虽然一贫如洗,但是他们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葵花上学……每一个故事自成一体,又紧紧相联。青铜为了葵花,逮野鸭煨汤,遭嘎鱼家诬陷;青铜在芦荡中与妹妹走失,  相似文献   

10.
正3月14日晴自从我们上了《科学》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老师表演的一次"气功"。刚开始教我们《科学》课的是林老师,林老师讲课非常生动,有一天,又到《科学》课了,只见林老师拿着两本书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他大声地对同学们说:"今天这节课,先让同学们来看我露一手‘气功’给你们开开眼,怎么样?"同学们齐声欢呼着大声喊着:"好!"然后,个个目不转睛地瞪着讲台上的林老师。林老师拿出两本书,说  相似文献   

11.
王运 《河北教育》2008,(5):9-11
《书本里的蚂蚁》每天走来走去,今天居然走出书本,来到同学们身边,给大家讲新故事。听听都说了什么:"同学们,三年级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这学期你们在学校读了那么多优美的课文,课下我和伙伴们的故事又陪伴你度过许多美好时光,今天我邀请大家一起玩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 生:《迎接绿色》。 师:(板书课题,提示“迎”的笔画,生跟着书空)大家预习了吗?老师先来出示一些生字、词语,看看你们能否读正确。  相似文献   

13.
师:今天老师为每位同学都带来了一本《威尼斯商人》,同学们不妨随意翻翻,看看这本书和你们平常读的书有什么区别. 生:这本书一直在写人物的对话. 生:这本书有很多精美的图片,虽然图片都是黑白的,但都充分表现了书里面的内容. 师:严格地说,这本书是一部剧本,而戏剧恰恰就是说话的艺术.同学们看,这本书是不是很小、很薄、很精致?据说,西方人每个家庭都会有两本必备的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在西方人心目中,《圣经》是宗教之神品,莎士比亚则是他们心中的戏剧之神.有人了解莎士比亚吗?  相似文献   

14.
今天该上姜夔的《扬州慢》。昨天在备课时候就设计了按常规讲解:分析题目、作者、背景后,再分析内容,情感以及技巧和语言特点。按惯例,我给同学们讲了作者、题目和写作背景后就该朗读。我先让学生自己看内容,处理朗读。因为近段时间都在讲诗词,我想借此机会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三分钟后,准备抽些同学朗读,看看他们处理得怎么样。可同学们都不愿意读,怕自己读不好。我说:"那你们就推荐一位你们很满意的来读吧。""推荐舒老师读。"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相似文献   

15.
教师导语同学们好!今天围绕与父母沟通话题我们一起上节活动课。这是老师与一所中学同学们的访谈视频,我们来看看他们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暑假里,老师给你们布置的日记是否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了呢?也许,你现在还很讨厌写日记,天天写,有什么可写的呢?其实呀,只要你把写日记当成一种习惯,用心去观察生活,就自然而然会有话想说了。英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日记,看看它究竟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吧!  相似文献   

17.
写作的信心     
很多同学对于写作文十分发愁,每当提起笔来就感到有点害怕,总担心自己写不好让人家笑话。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小故事吧。一群不安分的孩子被老师带领着,走进图书馆。这些小同学刚刚入校,这是他们的第一课。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读了其中一篇著名的童话。“这本书好不好?”读完之后,老师问道。“好!”同学们答道。“这本书是一个伟大作家写的。你们谁也来讲一个故事?”一个小朋友走上来,讲述他创作的故事,无非是“我有一个厉害的爸爸,有一个贤惠的妈妈”之类很简单的故事。但老师却郑重地铺开一张纸,很认真地记下这个故事。“现在,谁来为他的故事画个插图?”又一个小朋友走上前,把故事中的人物画下来。虽然是“涂鸦”,但老师却取出一个漂亮的封面,把这两页纸装订好,封面上写下这两位小朋友的名字。老师把这本新“书”高高地举起,说:“瞧,同学们,你们也能写书!只要你们愿意,什么事情都能干成。你们还小,只能写这种小书。等你们长大小了,就能写像书架上摆放的名著一样的书,你们都能成为伟大的作家!”是啊,很多看上去很神秘的东西其实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努力,只要有信心,你一样可以做到。写作的道理也是一样,只要你多读多想,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就一定能够写...  相似文献   

18.
一、揭题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图片,想不想看看? 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资源卫星、侦探卫星……) 师:同学们看得真仔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跟踪台风的卫星.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台风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跟踪?为什么要跟踪?)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要求:  相似文献   

19.
师:今天我们读一本书,它的名字叫《不老泉》。一、拿到一本书1.读封面。师:先来看看《不老泉》的封面,从封面上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这几个封面都和树有关系,恐怕是在森林里吧!生:看到题目有的是中文,有的是英文。师:你能推断出什么来?生:有可能是外国作者写出来的。师: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所以这本书最早的是英文版,翻译过来有两个版本,大陆  相似文献   

20.
你们、我们     
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堂课,一上课,她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你们”、“我们”这两个词语。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老师笑着说:“同学们,猜猜看,老师在想什么?”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因为没人敢肯定,自己想的就是老师在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