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为人之魂,德育是诸育之魂。作为全员寄宿制高中校,我们始终强调教书、管理、服务“三育人”功能的发挥,强调“三结合教育”框架的整体构建,强调德育工作体制、机制、途径及方法的创新,强调德育队伍的建设和骨干力量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德育之中的主体地位,使德育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创新德育教育新模式,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申办了微信订阅号“叶县好家长”,开创互联网+家长学校的家教模式;以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德育和劳动教育工作创新,促进五育协调发展;构建协同教育新生态,办政府、社会、家庭、学校都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德育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德育必须在继承传统德育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突出全面素质观,知识价值观、生态伦理、创新意识、科学思维、协作与竞争精神、“网络”道德的培养和教育,实现高校德育方法和手段的个性化、科学化、开放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邹美丽  高军 《中国德育》2004,(10):50-51
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增强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单靠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还需要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密切配合。我校针对日常工作中忽视家庭教育、忽略社会教育的弊端,为了达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实验课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社会净化、环境控制与正确引导”三结合德育机制的思考河南大学王北生一、建立“三结合”德育机制的理论依据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不仅有效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带来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益观念、开拓...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具有丰厚的理论源泉,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华优秀传统德育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理论底色,坚持与发展教育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思想、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教育者先受教育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以中华优秀传统德育思想为理论底蕴,传承与升华以德为本思想、理想人格思想和“不言之教”思想,完成了对中华优秀传统德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理论底气,遵循与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理论、协同育人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7.
德育工作的“三结合”山东鲁效涛(一)加强德育教育与智育课教学的结合在成人教育德育实践中.我们山东财政学院的基本做法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使“两课”(德育课与政治理论课)与文化科学知识课教学的互相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提高.确保方向,从而实现二者的...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和“源”,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神”和“核”。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融合创新是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探究的实践课题。为此,要做到坚持课程标准与守正创新相结合、坚持讲好故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全员德育与家校共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是指美育与德育相互渗透、整体和谐,使学习主体在教师创设的富于美感的教育情境中自由、自觉地形成照好道德和健全人格。美育与德育的融合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审美特色的德育模式,突破了(但不否定)“以美辅德”的传统认识,鲜明地提出了“以美立德”的主张。“立德”是指具有美的言行和养成美的品德。  相似文献   

10.
王崎峰 《天中学刊》2007,22(3):125-126
主体性德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德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新举措。从主体性德育的内涵出发,存在着三种教育模式,即“选择-养成”的德育认知模式、“生命-关怀”的德育情感模式和“生活-体验”的德育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国教育学会共同主办的全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经验交流会于 2000年 9月 14日至 16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召开。   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 (教委 )主管处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委主管处室,教育部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中学德育、校外教育、教育管理、城市教育综合改革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及“三结合”教育课题组部分成员近百人出席了会议。   代表们在会上交流了各地推行“三结合”教育的经验并对今后如何深化“三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在教育上表现为注重德育。张载作为宋明理学和理学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充分肯定教育对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立人之性,分“为人”、“贤人”、“圣人”三个不同层次。加强道德规范的教育是提高社会道德风尚,达到德治的重要手段。从德育方法和原则上看,总体上要把握好“自明诫”与“自诫明”的关系,具体方法要得当。  相似文献   

13.
北京128中电子技术职业高中在探讨社区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辅助”的“三结合”教育网络。通过网络组建起校内外相结合的德育队伍,发挥了社会支持并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促进了学校深化改革和全面育人工作的开展。“三结合”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是由学校牵头,组织联合办学单位、共建单位、居委会、家长委  相似文献   

14.
阐述明进入21世纪在世界各国综合实力的激烈竞争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下,如何改进职高德育的新方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着眼道德的培养,人格的健全;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齐抓共育,以情育人,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德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当代学校德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德育工作者有必要在这个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传统的以“灌输”方法为主的德育模式,坚持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丰富德育方法,重视德育实践,构建主体性的德育模式,实现德育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6.
论思想品德课中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一个“创造之人”。思品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在德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努力改革思品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大势之趋,刻不容缓。于是我在重视继承思品课传统的同时,注意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在思品课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教改实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李培东 《德育信息》2002,(10):52-53
多年来,中原油田探索并形成了以“实施德育创新,提高德育实效”为宗旨,以“遵从学校实际,发展德育特色”为途径的工作模式,促进了学校德育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提高及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导刊》2011,(8):F0002-F0002
广州市海珠区前进路小学确立了以校长挂帅、德育i4-2~l领、班主任为主体、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模式;该校高度重视“三结合”教育,构建德育网络,组织社区教育共建活动,积极探索社工驻校的德育辅助模式,并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该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立品为先”的德育理念,注重德育科研、教育渗透,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德育实践活动;发挥红领巾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电子宣传栏等现删匕资源优势,开展学生“自娱自乐自教’’创新教育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功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灌输”教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推动下提倡创新、自由的一段时间里,伴随着启发式教育、理解教育、生命教育等新的教育方法的兴起,“灌输”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如同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然而,中国的教育要拒斥任何意义上的传递、灌输吗?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探索这一问题,无论是对德育还是智育,无疑都是十分严肃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高校德育在为社会增添和谐成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实施和谐德育。本文从转变德育理念、充实德育内容体系、更新德育的方式方法、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优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地实施和谐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