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越界限     
生命的价值就在于闪光,在于以瞬间的闪光带来生命的永恒,只要你敢踏出那一步。——题记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台湾退伍老兵,因为一笔银行业务与上海的退伍军人朱捷成了忘年交。一场意外变故,让原本富足的老人一文不名,先前婉拒做义子的朱捷却把老人接到家里照顾起居,像亲儿子一样为老人养老送终。直到老人的老战友写来了一封表扬信,才揭开了这段跨越海峡十年的拳拳"父子情"……  相似文献   

3.
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于4月26日~5月3日,先后赴南京.北京,西安,上海进行访问;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5月5日~13日。先后赴西安,南京,上海,长沙,北京进行访问。胡锦涛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连战一行和宋楚瑜一行。这是——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张有点泛黄的照片,照片上5个人的穿着都很整洁、端庄,没有那个贫穷年代常见的寒酸和破旧。但它那泛黄的色泽告诉我们,这张照片确实已经有点年纪——它拍摄于新中国还没有成立的1945年,算得上是"爷爷辈"的了  相似文献   

5.
那一幕,黄昏下,街道旁,有一对老人在漫步……他,显得比较年迈,手拄着一根龙头拐杖,花白的头发比较简短,微微地,坚定的眼神望着前方……她,仿佛要比那老公公年轻些许,尽管,头发也斑白,但似乎比较有精神,  相似文献   

6.
7.
涂翠珊 《留学生》2011,(2):62-62
《家国何处不入梦》这本书,是我和北宸一百余封通信的选辑。一个大陆人和一个台湾人合伙来写一本书,写他们各自眼里的大陆台湾,前世今生,好像还是第一次。 我试图给北宸讲述大陆是怎么回事儿,北宸试图给我讲台湾是怎么回事儿,有时候我们也会争起来。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被一种浓浓的牵系所感染。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读准并理解“杭州、患病、凋零、骨髓、彼岸、袭击、空旷、暂时、身躯、涓涓流出、骨肉同胞”等词语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四大支柱中的学会求知(Delors,1996)与其他几大支柱相互联系:与学会做事联系在一起,是指创造性、革新性地应用知识;与学会做人联系在一起,是指一种全人的发展:与学会共处联系在一起,因为认识自己被视为理解他人并学会共处的根本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另一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李博士以及医护人员在余震的危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凋零、含苞、骨髓、绽放”等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 1.重视朗读,在多样的训练中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以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以读写训练为纬,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凋零、含苞、骨髓、绽放等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部分词语。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内化语言,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理解“生命桥”的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学习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谈“桥”导入,板书课题,提“示峡”字,质疑“生命桥”的含义。2.交流课前读书感受。3.…  相似文献   

15.
正【片段一】师:词语学得不错,课文读得怎样?下面来检查一下课文的朗读。打开课文,这课有7个自然段,标上了吗?谁来读第1自然段?(生读)师:读得非常正确,你让我知道了杭州很美。谁再来读读这段?(生读)师:你让我感受这是个美丽的早晨。听老师来读读。(师示范读第1自然段)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那么这预示着故事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生:美好。师:让人满意的结局。同学们,在写人叙事类的文章中,作者写景不是随随便便写的,他写景是为了后边的故事发展做铺垫的。谁来读第2自然段?(生读)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回顾了二十世纪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指出对父权制下的女性日常经验和心理体验的关注是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重心,这反映在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力图打破传统的文学分类,寻求最能表达她们思想,情感和理想的创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通过对高中美术综合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讨了在学科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在注重美术自身结构的同时,如何融合各学科的内容和方法,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式.解决了学科间知识不能衔接的问题,促进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该方法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版语文第七册第22课&lt;跨越海峡的生命桥&gt;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带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理念走进语文阅读课堂,感觉心里很踏实。于是我又把这一理念带入词语教学,使这一本身有“重工具”之嫌的教学过程更具人文色彩,使两者和谐统一,真正做到“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文章通过真实的事例改编,再现了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生命之桥的感人一幕。我引领着孩子们从词语这扇门,走进了情感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苏童在长篇小说《河岸》中,讲述了一个少年的故事,描写了这位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遭受到的孤独感,跨越父母的影响以及性意识萌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在成人眼中显得不足为奇。"河岸"对少年与成人来说都是彼岸,如何连通彼此,苏童没有给出答案,但他提出的问题却不仅关注现实,也关怀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