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国家形象也是一种生产力,对内体现为凝聚力,对外则体现为吸引力.如何塑造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形象,为国家的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是摆在今天电视媒体面前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变化,中国电视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可是,尽管中国对外电视一直努力在国际上建立公信力和吸引力,但是仍然不能摆脱"出口转内销"的命运--收视群是国内观众,主要收视目的竟然是学外语.要想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就要追根溯源,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为中国对外电视媒体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其早日成为国际媒介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黄廓  张平 《传媒》2017,(22)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创新对外文化传播无疑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来,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国家平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积极贯彻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战略,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突破对外文化交流的障碍与困境,实现了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9频道改版(改为CCTV NEWS)座谈会,由此想到央视对外传播的定位问题.定位首先要考虑的是--"传给谁",受众于是成为对外传播战略制定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进入全球市场经济,以及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显要.对外传播的现实需要由此而生.一、中国崛起与对外传播中国对外传播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与中国逐渐上升的国家地位有关.现在,已经不是中国要不要“出头露面”的问题,而是到了中国必须在国际上发出声音的时候了.现实的情况是,一有风吹草动,外界就会对中国的立场和态度说三道四.稍不留心,中国政府、中国国人的所言所行便可能给中国形象、中国声誉带来负面影响.这种高度的国际关注加上原有的负面刻板印象,给中国的对外传播带来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有种复合型节目形态可以将对外宣传和对内宣传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那就是:"重大创作主题、资深记者领衔、超长距离采访、越野汽车行动".百集电视系列节目《睦邻》的策划与创作正是基于这种思考与判断.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充分显示了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媒体,在文化输出中自然要起到先头部队的作用.近年来省级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创办就是中国的电视业在对外传播方面的一次出击.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省级电视台国际频道的探析,找出"国际频道"在省级电视台中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通过对西部电视媒体开展的对外传播实践进行研究,探讨西部电视节目在承栽对外传播功能时所面临的环境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促进提高西部地区电视媒体对外传播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别从电视节目进出口对外依存度、电视技术与设备进出口对外依存度以及电视产业对外资的依存度等三个指标,对中国电视产业对外依存度进行了详细地估算,结果发现:电视节目进口对外依存度一直保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但电视节目出口对外依存度偏低;电视技术与设备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出口对外依存度偏低;同时,电视产业对外资依存度非常低.对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我国电视产业对外依存度表现出结构性差异的特征:从各项指标进出口比例结构上来看,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从进出口区域结构上来看,电视节目进口对欧美、韩国的依赖程度较大,而节目出口区域则较为分散,不同省市的电视技术与设备进出口对外依存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从对外依存度指标的变化趋势来看,广播电视技术与设备进口对外依存度变动幅度较大,电视节目和资本对外依存度变化幅度较小.文章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电视产业对外依存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戎昌海 《传媒》2021,(22):12-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将党对新形势下开展国际传播工作的要求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长期以来,在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中,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记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我们党和国家借力友华新闻工作者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发挥了独特作用.中国记协的前身是成立于1937年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前辈们用他们手中的笔书写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不朽篇章,用他们的人格魅力影响外国同行为中华民族的不屈斗争呐喊助威.80多年来,中国记协引领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们灵活运用记者外交、媒体外交、新闻交流等独特的公共外交方式,积极服务于国家"大外宣、大外交"政策,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成为中国对外传播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所谓对外宣传纪录片,即采用国际化的内容和形式来进行的社会、人文以及自然领域的宣传.它涵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取向和民族生活方式的直观物质形象.中国电视对外宣传纪录片在创作中紧紧围绕文化这个主题,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文化自身的悠久历史、深厚积淀和博大精深,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文化交流本身具有相通性、共享性的特点,易于被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所认知、接受.  相似文献   

12.
电视节目视听兼备、声画并茂,具有十分逼真的传播优势,在各种媒体中和受众最为亲近.记者通过新闻片、专题片或纪录片,无论是传播政治思想还是再现百姓生活,都通过作品本身侧面反映了记者本身的综合素质.对外电视节目由于涉及对外报道,记者本身的综合素质往往对一个节目的制作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福建省南平市电视媒体如何着力推进对台入岛宣传和对台对外文化交流、全面展示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对外良好形象,关键在于把握岛内宣传价值趋向和取向,对既往的宣传模式和根深蒂固、陈旧过时的宣传手段进行全面更新。在此之前,我们的对台宣传常常带有泛政治化或泛娱乐化的倾向,而如今,又偏向于泛经济化。每次的"剑走偏锋"所  相似文献   

14.
余天华 《新闻传播》2014,(2):193-194
我国地方政府和党委非常关注电视台的对外宣传工作,外宣工作也是电视台的职责和使命。现今的电视外宣工作强调"大电视"的视野,重点关注基层人民的实际情况,努力做到"走、转、改",确保典型题材接连不断。本文重点探讨了和电视外宣工作相关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中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法国媒体与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法国媒体对"中国梦"的报道探寻提升"中国梦"对外话语权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王志敏 《新闻界》2012,(1):57-59
2000年CCTV-9频道的开播,标志着我国电视英语新闻传播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余年来,我国电视英语新闻传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塑造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战略背景下,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对外传播存在的受众群体定位模糊、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有限等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对外传播下一步发展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对外传播是指一国跨越国界、信息流向由内到外的传播,或在一国针对境内外国受众的传播。电视对外传播就是通过电视频道(如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电视节目产品(如音像制品)或其他渠道(如互联网)等方式开展的对外传播。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电视媒体以提升国际传播力为主旨,以锻造国家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为诉求,近年来,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国际传播策略,推进跨文化传播并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8.
CCTV电视国际传播及其对世界传播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电视对外传播已有40年历史,但真正进入国际电视竞争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CCTV是我国电视对外传播的绝对主力军.本文主要以CCTV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其历史发展阶段,分析了我国电视对外传播的发展特点及对世界电视传播格局的影响,并探讨了我国电视国际传播的优势、劣势及未来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李宇 《视听界》2012,(5):84-87
近年来,我国电视开始大举"走出去",对外播出的中文国际(对外)频道数量近40个。除中央电视台开办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罗斯语和阿拉伯语频道之外,大部分为中文频道。这些频道对报道中国的发展进步、传播中华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整体布局、技术应用以及海外运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通过分析在美国电视市场中我国对外中文电视频道的发展现状,探讨中文电视如何通过加强市场导向更好地"走出  相似文献   

20.
如果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成立对外部算起,中国电视的对外传播至今已走过了近25个年头.25年中,随着中国国内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大,随着电视数字化传送技术的进步,我国电视媒体对外传播实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增强.已呈现出多元化、多渠道、全方位、宽领域的大传播格局.然而,在跨越了最初发展的阶段后,中国电视的对外传播开始面临一个重要的命题:如何构建和提升品牌?如何在市场上进一步维护和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对外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