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组织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三大阶段:与社会浑然一体的非形式化阶段,有目的的分离、逐渐实体化、形式化阶段和由专门机构承担的制度化阶段,其在每个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从非制度化教育的视角来看教育组织形式的嬗变,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组织形式上表现出从无形到有形再到无形的变化特点,实现了教、学、媒介三要素的转换。这是教育源于生活、与社会分离又趋于融合的历程,也是教育民主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是一种公共服务 教育在人类经历的漫长岁月里,无论是非形式化教育还是形式化教育,无论是制度化教育还是非制度化教育,一直也将永远承担着传承文明、创造未来的使命,教育劳动不属于“对象化劳动”(即“物化劳动”),而是以“人”为对象的服务性活动,教育具有辅导、指导和管理的属性。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教育在大声疾呼人本化和主体性,教育的服务性更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欧洲哲学进入近代,经院哲学的实体学说已经极大地阻碍科学的发展,笛卡尔把实体的存在看成建立知识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于他的二元论观点,致使他陷入唯理主义独断论。洛克在经验论原则的基础上,对实体观念的产生、实体的名称、实体的存在进行了系统地反思,成为英国经验论从洛克到贝克莱到休漠的非实体化运动的转折点,并影响了康德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教育制度化”曾经是教育历史上的重大进步,时至当代“制度化教育”已经成为反思对象;中国“制度化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故我国教育改革须从中国国情及教育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教育制度化”曾经是教育历史上的重大进步,时至当代“制度化教育”已经成为反思对象;中国“制度化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故我国教育改革须从中国国情及教育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摘     
政校分开,学校实体化,在全国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已成为大趋势.政校分开:学校与政府部门(教育局等机构)脱钩,改变学校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基层组织的地位.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依法进行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等宏观管理.学校实体化:学校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即学校在政府大的政策方针指导下和宏观调控下,依法自主办学,成为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连的、具有自我发展机制的、充满生命力的办学实体.  相似文献   

7.
教育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那么,它是从哪里发源的?笔者认为,教育从职业技术教育开始。其理由如下:一、从“痒”字的造字法看,教育从饲养开始。字典中的“痒”,音xiang,解释为“古代乡间学校”。为什么最早的学校叫“痒”呢?按传统的六书(实际上汉字的形体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痒”是“象形”、“会意”、“形声”的结合体,是由“广”(多音字,一读an,同“庵”,多用于人名,形同房子;一读guang,多用于地名,如“广东”)“羊”(yang)组合成的,是关羊的房子。关羊的房子为何叫学校呢?就是在这…  相似文献   

8.
学校发展的历史沿革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学校的发展经历了由非形式化向形式和制度化的变迁,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学校在教育中的垄断地位和本身的僵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与挑战,有人甚至提出“废除学校”和“学校消亡论”;因此,未来的学校无论从地位上、还是从形式上都会产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学校空间史研究有利于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认识学校和教育的演变历程,有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学校和教育演变的内在逻辑和现代学校教育的本质属性。基于历史文献的梳理,借鉴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宏观角度分析欧美国家学校空间从流动空间到固定空间再到专属空间,以及专属空间内部结构分化的演变过程,探讨学校空间演变的内在意义。学校空间的变化过程既是教育活动场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位移过程,是学校从“无形”到“有形”、从前制度化到制度化的演变过程,是学校职能及其所开展的教育活动特性发生变化的过程,也是教育活动从人类其他形式的社会活动中逐渐分离和分化并成为一种专门和独特社会活动的过程,是不同时期教育观念和儿童观念的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10.
第一课时让学生结合【提问辑要】(第一类:“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二类: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第三类:为什么关注“我”是不是回到了母校?第四类:牛奶究竟象征了什么?第五类:关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为什么不写全?为什么以此为题目)和【故事梗概】,研读《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师提出四个设想给学生自由讨论。第一个设想:把所有的描写学校景色的文字都删去……第二个设想:小说直接从第49节开始……第三个设想:“我”一开始就知道了“我”受伤,只思考“这是不是我的母校”……第四个设想:“我”一开始就知道了“我”在母校,…  相似文献   

11.
12年前,“尊重教育”这个字眼首先出现在北京市东城区的教育系统,成为校长、教师和研究人员常常使用的一个词汇;如今,“尊重教育”已经跨出了区,跨越了市,吸引了更大范围更多的教育者参与到这项课题研究中来。而比地域、人数的扩大和增加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尊重”,逐步从研究者案头的概念变为教育者的行动。在学校里,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只是教师与学生发生关系,还有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等等人与人、甚至人与物的关系。因此,教育的过程包含了诸多“尊重”的研究因素。通过12年的研究,一个越来越清晰的概念跳跃出来:实现一切教育使命的前提,就是尊重。随着对尊重课题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很多参与的教师把目光聚焦到“教育习惯”上——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已形成自然的习惯,是不是都考虑了对学生的尊重?——“经常或一直做着的,就都是合理的吗?”教师们开始进行反思,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小故事和大行动——在全新教育理念引导下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12岁的刘思影成了“法轮功“殉葬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人们痛心而后深思:为什么朝气蓬勃的花季少年会涉足“法轮功“的练习?为什么刘思影从涉足“法轮功“开始到痴迷的过程没有受到遏制?为什么在我们的教育阵地里的刘思影会成为邪教的俘虏?笔者认为这正凸现了我们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薄弱点,说明从1999年取缔“法轮功“,开展拒绝邪教,崇尚科学的斗争以来,我们却忽略了对青少年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素质教育”这个词成了我们讨论教育话题时的一个“禁区”,提起它,不由自主地,教育者开始闪烁其词,媒体人士开始“绕行”,一线教育者们开始沉默,家长开始质疑,孩子们开始觉得遥远……特别是近来备受争议的“南京高考之痛”事件,让人们开始困惑:为什么教育改革越深入,反而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越“懵懂”?为什么到“素质教育”提出若干年后,才有那么多人诘问“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那些用行动践行素质教育的学校和教师们不再感到被尊敬和自豪?又为什么在我们听到“新课改”等更新的“名词”和“概念”之后,好像把“素质教育”这个曾令多少人慷慨激昂的“符号”遗忘了?  相似文献   

14.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肖川的话: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有之义,也是高品质教育的当然要求。我十分荣幸地作为这个话题的主持人。我们强调做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强调对操作主义、经验主义的超越,对教师职业内在尊严的诠释与追求,对急功近利的拒斥。做有思想的教师,从实践层面来看,还需要教师学会并养成“反思”的习惯。事实上,反思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共性特征,而反思与实践的结合,对教师教学智慧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主持这个话题时,我约请管锡基先生对反思的对象和反思的过程进行了审理,这是对教师个体而言的。另外,又约请了赖永康先生对学校办学思想进行了论述,而办学思想的形成,也离不开校长和教师们的思考,这是对学校群体而言的。希望读者在阅读这一组文章后,能对“为什么要成为和如何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有更为丰富和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学校系统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其中着重阐述学校系统的形成、学校系统的“系统属性”、学校制度的层级、学校系统对学校独立地位的影响、现行学校系统与一般社会系统之间的距离与冲突,从而揭示了“制度化教育”的局限性。从学校系统的内在原因证明改革现行学校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育德是教育的灵魂 动情是德育的关键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一、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德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德  教育的灵魂是什么 ?教育究竟能做什么 ?这是每个时代对教育进行哲学反思时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在反思德育时 ,则必须回答 :德育是什么 ?它与知识教学有何不同 ?有魅力的德育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历史地看 ,在古代 ,知识与道德 ,智慧与道德是不分的 ,它们有机结合而构成人类的生活和教育 ,并借以提升和丰富人的生命。只是到了近代 ,知识与道德 ,智慧与道德才开始分离 ,特别是后来 ,教育制度化了 ,德育在追求形式化的教育中被抽离出来、单列起来 ,情感在追求知性的德育中被排斥出去或被看…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神话还是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几年来,素质教育在中国教育界堪称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教育观念,从官方至学校、从公众到家长,都对素质教育充满了美好期待。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却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素质教育在推行过程中似乎困难重重,“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成为教育界有目共睹的文化景观。对目前的基础教育来说,素质教育好像只是“神话”而并非“现实”。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何处?笔者认为,应该到了对素质教育进行系统反思和总结的时候了,反思的目的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工作。造成素质教育难以实施的原因,观念不是最根…  相似文献   

18.
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作是组织治理和功能发挥的重要形式,事实上实体化运作存在联而不“合”、实体不“实”、运作不“畅”等问题。破解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问题,需要对市域产教联合体进行一体化组织再造,形成产权明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治理机制,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项目化运行,使市域产教联合体真正成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近十几年来,素质教育在中国教育界堪称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教育观念,从官方至学校、从公众到家长,都对素质教育充满了美好期待。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却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素质教育在推行过程中似乎困难重重,“素质教育轰轰烈烈, 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成为教育界有目共睹的文化景观。对目前的基础教育来说,素质教育好像只是“神话”而并非“现实”。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何处?笔者认为,应该到了对素质教育进行系统反思和总结的时候了,目的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西方数学教育界提出“非形式化的数学教育”的口号,要求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摆脱过度形式化的束缚,主张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使数学呈现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