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然而,我国的中学数学却过多地关注了问题解决,长期忽视了问题提出的教学,导致学生只会做学“答”,不会做学“问”。我们不否认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新,但我们更强调问题提出的创新。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把提出数学问题的训练和培养作为数学教学创新教育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谈他们心目中的屈原形象时,有如此一说,即“屈原不识时务,屈原之死,不得其所”。闭目沉思:这算不算“创新”?这是不是独到见解?为何成人阅读时没有这样的想法?对青少年学生来说,除了屈原,他们还怎样看待自愿为变  相似文献   

3.
在开展文明礼貌教育活动中,吴忠县利通一小不满足于“开几次会、讲几次话、作几次报告”,而是扎扎实实地进行工作。首先,他们多次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应向雷锋学些什么?”“讲文明礼貌是不是虚伪?”“什么是真正的美?”“我为人人是不是会吃亏?”等问题,明确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意义。各班级利用讲座、广播、墙报、故事  相似文献   

4.
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然而,我国的中学数学却过多地关注了问题解决,长期忽视了问题提出的教学,导致学生只会做学“答”,不会做学“问”。我们不否认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新,但我们更强调问题提出的创新。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把提出数学问题的训练和培养作为数学教学创新教育的切入点。本文是“正切和余切”的教学实录,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期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不妥之处,还望专家、同行斧正。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5.
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 ,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 .然而 ,我国的中学数学却过多地关注了问题解决 ,长期忽视了问题提出的教学 .导致学生只会做学“答” ,不会做学“问” .我们不否认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新 ,但我们更强调问题提出的创新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 ,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把提出数学问题的训练和培养作为数学教学创新教育的切入点 .本文是“正切和余切”的教学实录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以期引导学生学会从最自然、最朴素的角度提出问题的方法 .不妥之处 ,还望专…  相似文献   

6.
当今教育界已普遍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创新教育上,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科教育教学也开始了广泛的理论探讨,历史学科也不例外。但是,在我们探讨什么是历史创新教育和怎样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创新不是标新立异,挑战定论不是目的。从表现来说,创新肯定会不同于原来的观点和理论的,但若简单地把“标新立异”作为创新教育的含义,把“挑战定论”作为追求的目标则完全是一种误解。创新教育应首倡“科学”,要有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准确地说,“…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科创新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教育界已普遍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创新教育上 ,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各学科教育教学也开始了广泛的理论探讨 ,历史学科也不例外。但是在我们探讨历史教育教学如何开展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 ,即什么是历史创新教育和怎样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同时 ,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创新不是标新立异 ,挑战定论不是目的。从表现来说 ,创新肯定会突破原来的观点和理论 ,然而 ,如果把“标新立异”作为创新教育的含义 ,把“挑战定论”作为追求的目标 ,却完全是一种误解。创新教育应首…  相似文献   

8.
翁惠 《幼儿教育》2003,(9):10-10
当前,许多幼儿园都在开展创新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创新教育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少误区。正视这些误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幼儿创新教育。一、片面强调求异思维,创新价值观模糊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往往片面强调求异思维,把创造思维等同于求异思维。教师提出任何一个问题,让幼儿从事任何一项活动,都要求幼儿做到“和别人不一样”。如果不一样,教师就会鼓励或表扬幼儿;如果一样,教师一般反应平淡。幼儿为了做到“和别人不一样”,有时就脱离活动的内容,随意地、漫无目的地回答问题,答案虽然和别人不同,但答非所问。  相似文献   

9.
杨俊 《四川教育》2010,(6):31-31
当前的中国教育缺少“野性”教育,学生少有“野性”品质下的个性张扬、大胆创新、坚毅果敢,不敢冒险,经不起挫折和考验等.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完全要学校来承担这个恶果,显然不符合事实,也是不可取的。在现实中,出于学生安全问题的考虑,学校很是无奈。比如,学校想搞点挫折教育,外出搞次活动,往往立刻就会遭到家长和社会的反对,主管部门也会以安全为由不予批准。我们只能始终要求孩子们要听话,师长不让做的事绝对不做,不能有任何出格的行为,要像个小大人似的有长者的稳重之风。  相似文献   

10.
李佩寅 《辅导员》2014,(4):73-73
“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正如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不正是源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个问题吗。让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本要求,因为创新往往始于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多争取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地提升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教育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我们从本期起开辟“教育创新大家谈”专栏,为大家纵谈阔论教育创新提供一个平台和窗口,欢迎赐稿。来稿要求解放思想,立足实际,重在解决现实问题。篇幅一般不超过3000字,文风力求多样化。稿件请注明“教育创新大家谈”字样。  相似文献   

12.
任何革命的行动都有相似点,它必然伴随着阵痛,充满着挫折和痛苦。创新教育既然是一次革命,它必然和前一样。没有人会否认创新首先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观念上,而且这个“新”不是简单“创”出来的,而需要经过一次深刻的“革命”。但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给我们的感觉是,部分教师更多的把重点放在教学形式的完善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上,  相似文献   

13.
信丰县大阿中心小学是赣州市教育局多年蹲点联系扶持的学校。2000年上半年在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之后,我们敏锐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成为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于是,我们就着手研究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的问题。最后确定了“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的方案。该校8月份开始实验。试验不久,我们就感觉课堂面貌、学生面貌变化很大,有很大的推广意义于是,2001年3月和10月,我们两次召开现场会,两次下文,正式向全市推广“创新教学”改革。2001年6月,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下半年国家级实验区开…  相似文献   

14.
邓力群同志在视察青海时的一次讲话中指出:“一九九○年以前,一定要把师范教育放在我们教育工作的第一位。师资问题解决不好,师资不合格,普及教育也是形式,难以保证质量,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就会遇到新的障碍。”我们以为邓力群同志的意见,非常中肯,抓住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扬 《考试周刊》2011,(88):217-217
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者会遭遇诸多尴尬:苦口婆心地规劝学生,“明知不可而为之”地管教学生,学生不理解我们,家长不理解我们,学校也不理解我们,最终连自己都不理解自己,这种状况,我们称之为“教育道德悖境”。文章对“怎样才能消解教育真实境遇中的‘道德悖境’”等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谈谈笔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1.更新教育观念。生物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变传统“标准”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7.
《云南教育》2009,(3):41-43
对于“减负”,我们的中学生会怎么看?《云南教育》的记者与云南某市一重点中学的同学们约了一次“会”,亲密接触后,达成共识:中学生们向《云南教育》“真情表白”,我们也绝不当“叛徒”——不透露他们的身份(化名)。  相似文献   

18.
培养创新人才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级学校应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特殊使命”来抓。1999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无论大中小学都应加强创新教育,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教育的内涵是指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创新精神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有创新的想法,不满足现状,不满足现成的答案,不墨守成规,善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新的问题,凡事问一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 ,其重要性无需多讲 ,但如果让我们从具体的落实情况考察 ,我们就会发现实际的效果并不是尽如人意的。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关键还在于教师身上。一方面我们大声疾呼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 ,我们自身却又因循守旧 ,很少去考虑如何去落实创新教育。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认识和反思这个问题 ,只怕创新教育会很快的被弃之不顾 ,难以落实。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就创新教育的实施进行了一些尝试 ,也走了不少弯路 ,但经过这些摸索之后 ,深深地体会到 :教学 ,尤其是语文教学 ,必须教给学生如何去创新 ,而“教创新”又必…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陀螺不抽不转,蜡烛不点不亮。”比喻有些人好像陀螺和蜡烛似的,很不自觉,不识时务,需要经常提醒和敲打才行。难道蜡烛真的不点不亮吗?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