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气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使学生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3.向学生进行保护空气环境的教育。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塑料袋、烧杯、可点燃的香一根,学生准备一个塑料袋。 三、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找空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塑料袋实验: 先用手压一压。 (观察到:瘪的塑料袋鼓起来,因为它被空气充满了。 ) 其次,用书扌扇 扌扇 ,头发飘起来,脸上有空气流过的感觉。 (思考后明白:教室里有空气。 ) 再次,出示水槽和空的烧杯,学…  相似文献   

2.
高一化学第一册(必修)(2003年6月第1版)P19实验1—4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原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该实验时,本地还处在较热的时节,水沾在烧杯底的玻璃片上难以冻结,在班上演示可见性较差;同时,药品用量过大,混合过程中及在烧杯中搅拌时氨味很浓,污染大,对师生造成危害。改进办法:用装过加碘盐的塑料袋(或用其它结实些的塑料袋,以防搓破)代替烧杯,称取2.5g 氯化铵晶体倒入塑料袋中,从中间系扎。再称5g 粉末状氢氧化钡晶  相似文献   

3.
1教材中的实验 教材中的实验是:"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取表面上水的白磷",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见图1).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有关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图2所示。实验操作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图1),观察现象;然后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图2),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5.
师:我们看这个烧杯,里面好象是空的,它真是空的吗?生:里面有空气。师:里面是不是有空气?我们用实践来检验。请同学们把烧杯倒过来压进水里,然后慢慢将烧杯倾斜,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分组实验)生:杯子里跑出许多小气泡。师:这说明什么问题?生:说明烧杯里有空气。师:除了烧怀里有空气外,还有哪些地方有空气?  相似文献   

6.
高级中学化学“钠跟水起反应”实验图 1(见教材图 4 1 )。从图上可以看出 :把用拇指堵住装满水的试管放进烧杯里 ,如果烧杯太小 ,操作很不方便 ,如果烧杯太大或用玻璃水槽 ,那么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低 ,影响实验效果 ,或者需要更多的酚酞试液。更重要的是 :如果试管口稍大 ,拇指很难堵住管口 ,空气会进入管内 ,且用拇指堵住管口 ,也不科学。图 2  见于以上情况 ,只要稍加思考便会知道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中的“大气压”实验会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当试管装满水后 ,用稍厚纸片盖上 ,倒立 (如图 1 ,纸片会掉、水会洒吗 ?为什么 ?) ,…  相似文献   

7.
教材上的该实验是在铁架台上吊一个平衡杠杆。该装置笨重,不易提携;平衡杠杆难找;难糊纸袋。本人将该实验作了改进,装置如右图: 1.把一充满空气的小气球放在一个大烧杯中,小气球沉至烧杯低部,因为气球内外都是空气(如图A); 2.将充满CO2气体的集气瓶,向烧杯中倾倒,马上会看到小气球往上浮,最终悬于烧杯中(如图B)  相似文献   

8.
1 实验装置如下图全封闭铁硫反应装置图2 实验仪器及药品  大培养皿、带盖的小坩埚、 5 0 0ml钻孔烧杯、带导线的橡皮塞、5 0ml注射器 ,4支 5号干电池及导线、NaOH溶液、铁硫混合粉末。3 实验步骤3 1 取铁硫混合粉末 (硫比理论量稍多一点 )一药匙于坩埚盖上 ,并压实。3 2 将坩埚置于培养皿中 ,再加入约2 0 0ml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3 3 将二片滤纸放入烧杯底部 ,加少量NaOH溶液润湿 ,再将烧杯罩在坩埚上。3 4 用带针头的 5 0ml注射器抽取烧杯内的空气 ,使液面稍低于坩埚盖 (该操作目的是防止反应过程中烧杯内气…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一些课本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点燃蜡烛,用另外一个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不久,蜡烛熄灭。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然而,在这个实验的解释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许多疑点值得讨论,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1.对《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一课中,“空气的存在” 这一实验的失误与纠正。我1995年参加省教委“普实县”验收检查时,发现有的教师教学中失误,导致学生形成知识性错误。他们是这样进行实验的:将空烧杯倒立按入水槽水中,慢慢倾斜烧杯,看到空气从水中冒出。从实验方法、现象、到得出实验结论,学生边做边答。但仅以此实验来说明“空气的存在”是很不科学的。因为空烧杯倒立在水中,杯内有空气存在,空杯拿出水中放在桌上,  相似文献   

11.
许多种动物,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有发生休眠的现象,以渡过不良的环境.我在讲解昆虫冬眠的时候,在课堂上边讲解,边做这样一个小实验:取一大烧杯,内盛装2/3冰水混合物,并置于投影仪上,接着再取一透明无色塑料袋,把蝴蝶放入袋中,系上袋口,放进烧杯中.过一会儿,便看到活跃的蝴蝶渐渐僵硬,进入了麻木状态.取出塑料袋,放在室温条件下,蝴蝶又渐渐复活.实验证明,温度对动物的休眠有一定的影响,低温能够引起动物的冬眠.按照上述方法,把苍蝇放在塑料袋中,实验发现,苍蝇却死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中和热测定”中玻璃器皿易损坏,保暖性较差的问题,我们用塑料容器自制了简易热量计。外壳是用废塑料园盒子(如海鸥洗头膏的外壳)替代大烧杯;内壳为商店出售的小号塑料奶瓶(不需奶头)以代替小烧杯。制作时,先在塑料园盆盆盖上挖一园孔,大小使之正好紧匝  相似文献   

13.
高级中学化学"钠跟水起反应"实验(见教材图4-1).从图上可以看出:把用拇指堵住装满水的试管放进烧杯里,如果烧杯太小,操作很不方便,如果烧杯太大或用玻璃水槽,那么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低,影响实验效果,或者需要更多的酚酞试液.更重要的是:如果试管口稍大,拇指很难堵住管口,空气会进入管内,且用拇指堵住管口,也不科学.  相似文献   

14.
没想到吧?随处可见的塑料袋能玩出那么多花样来。而且通过塑料袋游戏,我们还可以培养宝宝的有意注意力,发展宝宝探索科学的思维能力,锻炼宝宝的身体协调性和手眼协调能力。怎么样,跟着我们一起玩吧!你需要准备:大小塑料袋若干只、绳子、小纸片、水、牙签、磁带。你见过空气宝宝吗(2~3岁)妈妈拿出一只塑料袋,引导宝宝用塑料袋抓空气宝宝,抓住之后用手握紧袋口,看看谁抓的空气宝宝多。在抓“空气”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宝宝理解塑料袋鼓起来、瘪下去的原因。飞起来,飞起来(2~3岁)妈妈帮助宝宝把装着空气的塑料袋扎紧,让宝宝试着把塑料袋向上抛…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高一教材中学生实验十“分子量的测定”进行了若干次试验,初步找到了产生误差的原因和应采取的措施,在实验方法上作了一些改进。现介绍如下。一、实验用品。除教材上所述的实验用品外,增加毫克砝码、表面皿、温度计、钻孔硬纸板盖、粉笔匣。把石棉铁丝网改为无石棉的铁丝网或泥三角。二、实验中应采取的措施及注意事项。 1.加热烧杯中的热水时,烧杯口应盖上表面皿;用无石棉的铁丝网或泥三角代替石棉铁丝网,以缩短加热时间。  相似文献   

16.
a.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此实验是把无色的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集气瓶里慢慢倒入立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把空气排出,使两支蜡烛自下而上先后熄灭。倾倒时,需谨慎小心,让二氧化碳沿器壁流下,若操之过急,会使高位烛火先熄灭,或同时熄灭,导致实验达不到原设计要求,而且也少了实验的趣味性。对此实验略做改动,成功率可达100%。在立有蜡烛的烧杯一侧插入一塑料板或玻璃片(不可全插到底部,底部要留有空隙)。在一侧倒入二氧化碳,速度快慢都会使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补充实验:用一个大烧杯倒扣住3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着…  相似文献   

17.
年年收到学生的好多贺年卡,除了欣赏同学们的贺词外,卡中的“音乐块”又成了我的教学器材。用它做以下几个实验,取材容易,实验简单,效果很好。 8.“真空不能传声”实验。 器材:锥形瓶1只,带玻璃管的橡胶塞1只,抽气机1台,“音乐块”1套(带小喇叭和电池)。 方法:①将“音乐块”开关接通放入锥瓶中,再将橡皮塞盖紧,这时可听到悠扬的音乐声音。②用抽气机抽去锥形瓶中的空气,可听到声音逐渐减弱,当抽成真空时,声音消失。 b.“水能传声”实验。 器材:“音乐块”1套,水槽1只,塑料袋1个。 方法:用塑料袋将“音乐块…  相似文献   

18.
这个实验课本上是这样做的:在三角架上放一个石棉网,在石棉网上放一个烧杯;在烧杯底放一些锯末,往烧杯中倒入水;用酒精灯把水加热。过一会儿,摸摸水的冷热有什么变化?通过教学实践,感到这个实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水凉时让学生摸摸还可以,可是等水热了再让学生摸,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学生无法看清烧杯中上层水随着冷、热水的相对流动逐渐变热。这也是(或干脆就在铁架台上做这一实验),在铁架台的横梁上系两个温度计,一个温度计接近烧杯的底面,一个接近水面。这样学生在水加热前,通过用手摸摸,通过看温度计,知道烧杯里的水相对来说是凉的,而且温…  相似文献   

19.
萘的熔解和凝固实验 ,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 ,但是用老方法操作这个实验 ,实验效果不十分理想 ,整个实验时间较长 ,所以有必要对该实验进行探讨。首先介绍该实验成功的标志 :1.萘熔解的过程中 ,固液共存 ,温度计读数稳定不变达 3分钟以上 ;2 .完成该实验全过程不超过 2 5分钟。其次 ,介绍改进方法与措施。之一 :采用大试管、大烧杯 ;之二 :在萘粉中加入金属屑 ;之三 :用细金属丝 ;之四 :用金属框架 ;之五 :用锥形瓶代替烧杯 ,用空气代替水。最后 ,归纳总结这五种改进方法的特点及完成实验所需大概时间  相似文献   

20.
小学《自然》(人教版)第九册第5课《热空气》一课中安排了两个实验,即“纸蛇旋转”和“塑料袋上升”实验,说明了热空气可以上升。热空气为什么可以上升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课本用语言叙述: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学生只能照本宣科熟记,并不能理解,因此,我这样设计实验:在天平左右托盘上分别放大小相同的烧杯各一个,使天平左右平衡,用铁丝穿上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到其中一个烧杯中(此烧杯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