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洁 《乒乓世界》2001,(5):19-19
1999年8月,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的张莹莹,与马林合作,登上了第45届世乒赛混双冠军的领奖台。 两年多过去了,张莹莹似乎是昙花一现。在许多国际比赛中,她常常不敌对手,再后来,就很少在国际赛场上见到她的身影。 今年的世乒赛,她再次入选第46届世乒赛的参赛阵容,参加混双和女双比赛。 “近来练得怎么样?”在正定训练基地,我见到了她。 “我状态有所回升。”她一字一句地回答。看到她那副认真劲儿,我不禁笑了。 都说直板正胶快攻打法要出成绩  相似文献   

2.
马琳     
6岁开始打球,1990年进省市队,1994年进国家队。右手直板反胶快攻结合弧圈型打法,是激情型的选手,打法凶狠,心理状态稳定。曾经三度夺得世界杯男单冠军,成为继孔令辉和刘国梁之后中国男队的绝对主力。其标志性动作就是在比赛中经常旋转自己的球拍。2004年夺得雅典奥运会男双金牌。2004年第47届世乒赛男团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希腊站、新加坡站男双冠军、男单亚军,无锡站男单、男双冠军,总决赛男双冠军,男单亚军,雅典奥运会男双冠军,世界杯冠军;马琳  相似文献   

3.
马琳     
《乒乓世界》2008,(7):157-157
经历了悉尼的落选之痛,雅典的喜忧掺半,2008年的马琳再一次走到了奥运的门前,而此时的他,面对奥运,多了一份执著,多了一份成熟,也更多了一份自信。  相似文献   

4.
工兵马琳     
第45届世乒赛使世界重新认识了马琳。 在含金量最高的男单比赛中,他击败了欧洲三虎之一的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阻住了韩国名将金泽洙势不可挡的脚步,又冲破了上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得主瓦尔德内尔的防线。他为中国队最终夺得该项冠军立下头功,令众多选手不得不重新掂量他的分量。 马琳,原籍沈阳。1980年2月15日出生。  相似文献   

5.
马琳的影子     
《乒乓世界》2014,(12):113-113
“马家军”的传承与创新 虽然马琳已经淡出国际赛场,但是他的“马家军”依然在被直板球迷们追逐。从YE到YEO,马琳使用过的所有直板几乎都成为了不朽经典。只是马家军的阵容已经太久没有变化,当家的YEO如今已经有八个多年头了。追溯到YE0的起源,它的前辈YE2(已停产)首次使用胡桃木这样的硬质木材作为五夹球板的面材,而由YE2演变过来的YEO将硬面五夹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增加了球板自身的脱板速度又不失纯木的手感,扩大了直板在台内球以及击打、推挡的优势。作为直板,YEO的能力非常突出,而作为横板,具备极强个性的YEO就显得有些剑走偏锋了。  相似文献   

6.
马琳的幸福     
《乒乓世界》2014,(1):30-39
  相似文献   

7.
王文兰写给马琳的这首小诗虽不工,却是的真情流露。让我们一起祝福马琳,一起祝福他吧! 不必为昨天的失利解释太多, 因为你也曾胜利过; 不必为今日的排名降低懊恼, 因为你也曾名列前茅; 但是,不管昨天,今天怎样, 我们得展望明天!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观看马琳在比赛中的技术录像,利用分段指标评估法对马琳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特点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马琳的技战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但是一旦马琳的前3板技术被对手所控制,后面的技战术运用就显得比较被动了。因此,如何运用、处理好前3板技战术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8,(12):10-10
用“常青树”来形容马琳,是不是有些早了?像老瓦、老佩、老萨、老罗那些已经被认定为“常青树”的人,都驰骋了20年左右的时间,直到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仍然能有所建树。但马琳的资历比他们差很多吗?  相似文献   

10.
何翠青:“打一场像马琳叔叔那样的比赛……” 2009年7月8日上午,四川眉山体育馆。13岁的何翠青艰难地走上体育馆二层,她右腿的假肢最近把皮肤磨破了,每走一步都生疼生疼的。何翠青是青川木鱼中学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去年5·12大地震的时候,她和同学们正在午睡。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奥运会之前,马琳一直说:奥运会是勇敢者的游戏。马琳极具天分,绝顶聪明,坚韧不拔,努力不懈。但是他很勇敢吗?他的主管教练吴敬平了解他;琳的风格是稳中带凶。在凶与稳之间,马琳肯定选择稳,所以每次出现问题,十有八九是因为那种侥幸心理。曾经的队友、现在的主教练、同样是直板打法的刘国梁更了解他;压力和竞争,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运动员的激情和斗志。只有把马琳逼上绝路,他才能在危机时刻摆脱怯弱和侥幸,他的内心深处勇敢的那一部分才能激发出来。所以北京奥运会之前的这两年,刘国梁和吴敬平联手,整天琢磨着如何把马琳往绝路上逼,不给他任何退路,把他逼到极限,甚至几次濒临崩溃。这才有了马琳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绝路逢生,超越自我,最终两次登顶。  相似文献   

12.
宋斐 《乒乓世界》2009,(6):20-23
人们总是将一些客观存在的既定事实再次加工,赋予其理想化的感情色彩,就像文学艺术之于日常生活,斑斓梦想之于来淡现实。  相似文献   

13.
1988年电视里直播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我点着了一根没有扫帚苗只有短头的扫帚,当它是奥运会火炬举着满处跑。  相似文献   

14.
陈偲婧 《乒乓世界》2013,(11):38-41
在北大邱德拔体育馆,马琳和王励勤正绕着球台打表演赛,由于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刘国梁决定加入奖惩措旌,没接到球的人要钻球台。接着马琳打飞了球,老老实实地从球台下钻了过去。从当年的仰望球馆上空“Beijing2008”的大字,到现在近距离接触地面,马琳对这座体育馆,可以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当年他是这里的主,如今他仍是这个场馆里获得掌声和尖叫最多的人,这就是马琳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8月8日世乒赛结束,国家队于11日回国。19日~23日,马琳参加了澳大利亚公开赛。9月2日~8日,是城运会的比赛。9日下午5点回到北京,10日一早他又要坐飞机到山东参加擂台赛。时间很紧,我们只好把采访时间定在早上。 睡眼惺松时,感叹四场球难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法、录相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马琳的台内球技术的运用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总体上马琳技术全面,特长突出,在相持技术不逊于横板选手的前提,其台内球技术及运用具有其他横板选手难以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马琳和马龙这对兄弟挺神奇,从上一个世乒赛团体赛开始,他们的轨迹总是相反。 记得莫斯科世乒赛前,男队在北仑集训时,前奥运会女单冠军、男队的心理老师陈静说当时马龙是心理最稳定的,既获得了参赛名额,又因为成绩稳定不用担心在比赛中能否被派上场;而心情最焦灼的是马琳和王励勤,马琳说那次集训是他有史以来最难受的,总感觉要被队伍淘汰了。  相似文献   

18.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1):98-101
直板选手最大的威胁莫过于侧身位的进攻。由于直板选手反手位的弱点,几乎所有专业运动员从小就会加强侧身位的技术训练,力图通过正手的优势来弥补反手技术的不足。如今,乒乓球技术讲求实力,从击球质量到击球空间都有了很大发展,这要求运动员在力量、速度、旋转上都要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08,(10):74-75
刚刚结束的马来西亚世界杯,是我继两年前乌鲁木齐世界杯后第二次参加女子世界杯的比赛。虽然以前打过很多大型比赛。但拿到单打世界冠军还是第一次。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新的奥运周期已经开始了.这是新周期里的第一个比赛.也是我的第一个目标。赛前,我就非常想证明自己,不管有谁参加,我给自己定的目标都是要拿冠军.所以信心比较足。现在我拿到了这个冠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相似文献   

20.
由美孚石油公司赞助的“美孚1号中国明星赛”于今年6月7日至8日在北京北方交大体育馆举行,16名男女优秀选手参加了角逐。在男子比赛中,名将孔令辉、丁松分别被马文革和张勇拼掉,决赛在马琳和马文革之间进行。17岁的广东小将马琳表现出色,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