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感,是一种迅速领悟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自然形成的,它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如小孩学话,就是在没有理性指导的情况下,完全靠听话、说话的语言实践形成语感的.但是,这种自然形成的语感是低层次的、并且是完全不可靠的,真正高层次的语感离不开有意识的语感训练,离不开理性指导.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找到了一种较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品味语言,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2.
语感分析的特点及技法初探洪镇涛语感是一种迅速领悟语言的能力,可以在语言实践中自然形成。如小孩学话,就是在没有理性指导的情况下,完全靠听话、说话的语言实践形成语感。但是,这种自然形成的语感是低层次的,并且是不完全可靠的。真正高层次的语感力特别是书面语感...  相似文献   

3.
品味语言增强语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 ,是一种迅速领悟语言内涵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自然形成的 ,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如小孩学说话 ,就是在没有理性指导的情况下 ,完全靠听话、说话的语言实践形成的。但是 ,这种自然形成的语感是低层次的 ,并且是不可靠的 ,真正高层次的语感力也离不开有意识的语感训练 ,离不开理性地指导。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找到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那就是 :品味语言 ,增强语感。品味语言 ,就是对语句的意义、情感、色彩、分寸等进行细致的分析鉴赏。“品味”的目的 ,不仅在于对一词一句的认知 ,更重要的在于养成语感———一种对语…  相似文献   

4.
谈谈语感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可以在语言实践中自然形成。如小孩学话,完全是在自然形态下,靠听话和说话的语言实践形成口头语语感的;还有许多成年人,也完全是在自然形态下,靠读文章和写文章的语言实践形成书面语语感的。但在语言实践中自然形成语感,往往是低效的,并且是不完全可靠的。真正高层次的书面语语感的形成,离不开有意识的语感训练。语感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感实践,一是语感分析。语感实践,就是指导学生感受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5.
语感指的是一个人对语言敏锐而正确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是固定在人的头脑之中,不需要经过理智的思索即可运用自如的。四五岁的儿童虽然并不懂语法规则,但已能熟练地说话,他所依靠的就是长期在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自然形成的语感。这就充分说明了语感在语言学习中的...  相似文献   

6.
方洁 《现代语文》2002,(11):32-33
一、关于语感1、语感是操某一种语言的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于这种语言和运用的正误、优劣、常殊的一种直觉能力。2、语感能力也是一种语言能力,广义语言能力必须包括语感能力。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语言能力,而语感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和前提。3、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地、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二、语感的基本特征和类型1、模糊性。语感是一个外延较宽的概念,在实际运用中它一般又表现为多种语言感知能力的综合,因而它对千姿百态的语言现象的把握也是呈现一种模糊状态。如一个“打”字用法多多,“打…  相似文献   

7.
语感是人对语言这一对象的直接的、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长期语言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尤其重要。在实践训练中,我总结出以下八法:  相似文献   

8.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然而形成的。英语教学有它自身固有的特点,语感便是英语教学的支点。那么,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呢?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然而形成的。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英语语感是人  相似文献   

10.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英语教学有它自身固有的特点,语感便是英语教学的支点.本文将详述在英语教学中语感的作用及其培养.  相似文献   

11.
浅谈文言文语感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行文言文教学的弊端,我们应该尝试文言文语感教学。这里的“语感”是指“一种迅速领悟语言的能力”,而文言文语感也就是一种迅速领悟文言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文言文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文言文语感教学与现行的文言文教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语言文字刺激作用人的视听感官而产生的心理反映,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的捕捉到的深层意义。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长期训练,反复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语言文字刺激作用人的视听感官而产生的心理反映,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的捕捉到的深层意义。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长期训练,反复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1、阅读教育中见见人。①注重语境意识,培养语感能力。语感是语基本素养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知力。这种能力的真正形成,有赖于在语阅读实践中不断揣摩,  相似文献   

15.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这一表象直接的、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长期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尤为重要。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一种再创造性的认知活动,要翻译出上乘佳品,并非易事,必须能够深入原作里层,抓住原作的意境及神韵,努力在语言学习实践中培养出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这种语感需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精心操纵方能成功。而这种语感对出高质量高品味译作无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若语感是“风”,翻译是“纹”,正所谓“风行水上,自然成纹”。  相似文献   

17.
胡直龙 《西宁教研》2001,(5):35-35,13
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进行的。不管是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有赖于敏锐的语感。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长期的语言实际中形成的,带有比较浓重经验色彩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了敏锐的语感,读起文章来就能深刻领会其内容,写起文章来也能意到笔随。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驾驭文字。”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这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种独特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语感的培养,这种培养应从低年级就开始。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8.
马凤香 《现代语文》2005,(10):56-57
语文课程的价值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学生的言语技能是不能靠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形成的,因为能力和技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在语言的运用中需要直觉的参入.马克思曾说"人,不仅在思维中,而且也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人类个体的母语的掌握都是在生活情境下在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中以感知的方式逐渐积淀内化而自然实现的,这种对语言的感性的直觉能力就是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教学的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就对外汉语教师与汉语学习对话时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对外汉语教师在与汉语学习进行交际时使用的语言一般称“照顾语”、“保姆语”(caretaker talk),我们称之为“对外汉语教师的非自然语感语言”;这种语言与他们和母语交际时使用的语言有所不同。本讨论了这种非自然语感语言使用的相关情况和成因,认为对外汉语教师的非自然语感语言对教学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是学生在长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语言媒介的自然反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语感培养进行了探索,总结和阐述了以下四点做法:引导语言体验,鼓励语言积累;重视吟咏诵读,强化语感熏陶;创设语言情境,揣摩品味语言;借助想象联想,培养语言思维。为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有效的语感培养路径提供参考,以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打牢语文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