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差异教学是给每名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把学生从不良心理状态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进行创造性的努力.本节课的设计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逐步经历由椭圆定义式推导椭圆标准方程的形成过程.利用差异教学策略通过学生讲解、变式、编题等力图使其牢固掌握概念.  相似文献   

2.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中最有价值的行为.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以课标和教材为引导,精心设计问题,启迪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能够思考起来,把启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落到实处,让学生的思维之花盛开在数学课堂上,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现象教学提倡“回到问题本身”,强调学生要从真实现象中观察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用现象教学观点设计“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并进行课堂实教,给出设计原理分析和实践结果评价。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一节常规数学课堂教学实录分析,反思其成功与不足.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运用探究性、合作性、体验性等学习方法,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升高三一轮复习课的效益,是广大高三数学教师十分关注的话题.切实把握高三一轮复习课与新授课在目标定位、内容选择、问题设计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基本要求.以一节概念课的复习为例,以问题为引领,突出对概念内涵的揭示,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对提高复习效益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圆锥曲线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椭圆的学习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从知识上看 ,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椭圆图形的实物与实例 ,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 ,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看 ,通过一年多的实验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 ,积累了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 ,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8.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我日常教学中普通的一节概念课,授课对象为塘沽一中理科班高二学生,针对学生理解力的特点,以及椭圆在解析几何中的承前启后的独特地位,我对本节课的概念引入给予了强化,目的是引领学生掌握概念的研究思路,为后续的双曲线及抛物线的概念引入作铺垫。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学生省时、有效地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讲解椭圆的定义以及椭圆的教学思路;第二,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教学思路;第三,在讲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况的合理预设、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及师生的积极互动来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以期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画椭圆的过程中发现椭圆的几何特征,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利用坐标法、逻辑推理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在知识的获得与运用过程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在学生学习用坐标法研究直线与圆的定义与性质之后,用坐标法研究的又一种几何图形是椭圆.“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定义生成、几何定义代数化、代数方程的推导及代数量的几何意义分析等过程完成教学任务,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等素养,培养了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数学运算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最近 ,我校举行申报“省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汇报教学示范课 ,我组青年教师对全校教师上了一堂“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改示范公开课 ,现实录如下 .教师 :我们以前学习过圆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圆的定义 .学生 1 :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教师 :我们是怎么画圆的呢 ?同学们画画看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块硬纸板 ,并发给每一位学生两颗图钉及一根定长绳子 .)学生 :(动手画圆 .)教师 :“圆是动点P到定点O的距离为常数的点的轨迹”说成“圆是动点P到定点O的来回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 .”行不行 ?学生 :(齐声地 )…  相似文献   

14.
设计背景:新编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首次明确提出:为了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必修课的内容中安排"研究性课题".研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制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第二章<圆锥曲线>的第一课时,掌握椭圆的研究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发现、概括、推理、和探索能力及研究方法,又为后续学习双曲线、抛物线乃至整个解析几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这句话深刻指出了新课程下的课程要注重生成.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倡导学生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本文在"曲线与方程"的概念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反例辨析、小组讨论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7.
1旧知回顾,视角提升教师:在《数学2》中我们学习了“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实录课教学有助于进行教学反思。本论述了实录课教学对教学反思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实录课教学的现状,并指出实录课教学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为例,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思维发展规律出发,探讨在概念课教学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数学史的角度看,圆锥曲线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可分成截线定义从运动轨迹到解析几何轨迹定义与普通方程截线定义和轨迹定义的统一性四个时期。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重构、借鉴椭圆定义产生和椭圆方程推导的历史,设计截线定义—焦点性质—机械作图—轨迹定义—标准方程的流程,让学习更自然;设计相应的主问题,引导学生再发现再创造。课后反馈表明,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感,促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