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中国村落研究范式众多,然而仔细梳理公认的四种研究范式,发现其很难推而广之。原因在于研究者依据不同地域概括出的范式,既是一种自证预言,也忽视了村落共有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既是当时村落社会公共性所在,也是更大层面社会共识能够达成的原因。回顾这一点有助于在新时期的乡村建设和研究中,更好地把握城镇化背景下的村落定位,推进新的村落文化公共性的形成,巩固社会团结和整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社会现代化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是一场既气势恢宏又曲折艰难的伟大变革。中国现代化的根基在农村,在制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时必须面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实际。因此,把握中国传统村落的现代走向,总结"后现代性"思想的有益启示,发掘传统村落里可利用的文化资源,探索传统家族村落向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有效途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村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日益加快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猛烈冲击着传统的农耕文明,其传承与发展也出现了断裂和危机。梳理文化变迁的概念,以贵州省雷山县苗族控拜村落作为研究对象,描述和解释苗族村落传统文化的变迁机制,研究其村落文化传承与变迁的过程及特征。探寻苗族传统村落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的方法及对策,为今后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民族村落文化做出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村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村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为了实现村落的现代化,对旧有文化和村民国民性格的改造是必须的工作,而这项工作的完成主要靠教育。因此,农村教育应当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村落文化的改造和民主意识与民主文化的培育,以及唤起村民觉醒、开发村民“脑矿”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立足社会学、民俗学、体育学,对城市化进程中徽州村落民间体育文化生存与发展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政府要加大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力度;重建徽州村落民间体育文化的自信与自觉;注重现代化转型;在全民健身、学校教育、村落民俗文化旅游中寻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徽州村落民间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和出路.  相似文献   

6.
张健 《河池学院学报》2004,24(5):119-121
家族文化是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村落则是家族文化赖以生存的空间,村落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和意识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的许多方面,并影响着中国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长久以来,人类学家对村落家族文化也有一定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有必要对壮族地区的家族文化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以促进壮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建设新时代文化温州的命题,使温州文学事业迎来了更大的机遇。温州文学创新发展,要落实文化强市战略,以顶层设计赋权温州文学创作的现代化转型,产业政策赋权温州文学事业的差异化转型,创新导向赋权温州文学性格的多元化转型;要完善数字技术,以数字化传播赋能温州文学消费量级的跃升,数字化生产赋能温州文学创意体系的健全,数字化社交赋能温州文学社交规模的扩大;要利用文化情感,以文学文本赋意温州文学共同场景的构建,文学发生地赋意温州文学情感共鸣的寻求,文化场域赋意温州文学共同意义的分享。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的改造,使乡村直接城市化,村落生活模式进入社区生活模式。生活环境转换引起了文化适应、心理适应等问题。乡村文化治理是乡村由传统村落向现代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变革的需要。通过考察温州新型农村社区村民“居民化”后文化心理认同的现状,采用了TOPSIS (优劣解距离法)等方法对7个社区在婚姻观念的变化等11个影响因素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总结社区间文化心理认同内在关联与特征,为探索有效的乡村文化治理策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学界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存在对传统文化、现代化概念的不同认识,对中、西文化的态度、取舍立场和思考范式上存在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范式面临重构的诉求,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走向的激烈争辩,陷入了物质与精神、中学与西学的“两难”选择。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并实现中国化后,带来了哲学思维和价值判断标准的根本性变革,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文化范式,并带领中国文化走出“两难”困境。这个文化范式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下的中国现代文化运行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范式。它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范式,也不同于西方文化范式,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范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时代性和世界性。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范式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古村落作为我国最大的文化遗产,备受现代游客的青睐。在现代化进程中,古村落的真实性及商业化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着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也影响着游客的精神体验。本文在探讨古村落文化真实性与商业化的基础上,结合廿八都旅游开发所遇到的瓶颈,进而反思在现代旅游中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真实性、商业化及游客精神体验之间微妙的动态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2.
温州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保护和传承温州本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温州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品位,更是重建温州人形象与精神内涵的需要。地方高校具有传承本土文化的明显优势。温州各高校应正确认识代表着温州人民智慧和人文精神内涵的本土文化意义和价值,自觉承担起保护、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温州拥有十分丰富而优秀的文化遗产,但受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影响,大量文化遗产在城市化面前让步而受损,众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现象极为突出,正面·陆着自然和人为损毁的双重劫难。根据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并结合温州实际情况,应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意义,形成全社会重视文化遗产的浓烈氛围,着力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走适度旅游开发和产业化之路,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温州作为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在20多年的改革中以一种独特的进化方式,率先进入市场经济,不仅迅速摆脱了贫穷,而且成功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过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的文化品位和人的现代化越来越显得重要,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关键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勃兴于20世纪最后20年的温州旁村工业化运动在改变了温州经济状况的过程中,没能自然地完成社会文化转型。突出表现在现代商业文化发展的迟滞,朴素的瓯商文化在诸多方面缺乏一种强势商业文明所必需的气质,不足以为温州21世纪现代化进程提供必须的精神资源。建构一个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商业文化及其经济伦理必须立足本土传统文化资源,以开放的姿态来传承和创新本土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温州市把加强社区和社区化建设,与创建全国明城市与建设化强市相结合,从制订规划,落实措施入手,开展了精品社区建设,提出了抓设施、抓网络、抓队伍、抓活动,形成社区化的鲜明特色。本通过对温州社区化建设情况开展调查的基础上,对温州社区化建设的机制进行考察与评估,指出了目前社区化建设机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温州侨乡形成的独特性,成为温州特殊的区域文化现象。从民俗学时空理论的视角,以温州侨乡为中心,将跨国移民、侨乡的形成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民俗文化相联系,并对这一区域文化现象进行阐释,是一种有意义的学术探索。  相似文献   

18.
面对建设新农村的重任,提出了农村学校图书馆的发展对策:领导重视是关键;广开财源,确保有效的经费支持;文献资源建设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相适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向社区开放,为农民、为农村服务;加强当地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保护;与县、乡、镇图书馆开展协作、协调工作,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建立数字图书馆,向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各派学者竞相讨论的一个文化焦点,文化复古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和海外新儒派辩证观点是其最典型的代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与不断发展的现代化既有统一性又有冲突性。因此,必须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进现代化的建设,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促进传统文化不断现代化,努力推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