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时期女作家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20世纪90年代女作家卫慧的小说《上海宝贝》同为女性作家讲述女性与都市、女性与欲望之间的文本。但《莎菲女士的日记》凸显着鲜明的女性意识;而《上海宝贝》则是一种迎合男权审美和价值标准的展示,一种“性别秀”。本文引入身体写作这一理论对两个文本进行细读比较,从而对女性写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的丁玲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和20世纪90年代的卫慧的小说《上海宝贝》,同为女性作家讲述女性与都市、女性与欲望之间的文本,但《莎》本凸显着鲜明的女性意识;而《上》本则是一种迎合男权审美和价值标准的展示,一种“性别秀”。在两个文本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女性自身的觉醒之路还很长,女性写作之路还很远。  相似文献   

3.
论后现代小说中的"孤独"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后现代小说文本中凸显的“孤独”感作为主题 ,以美国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日本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和上海卫慧的《上海宝贝》为审视对象 ,将这三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并列 ,通过对作品文本和作家独特的审美追求的分析 ,来具体讨论“孤独”情结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1998年《作家》第7期推出“7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小说专号”到1999年卫慧长篇小说《上海宝贝》的出版 ,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已构成一个不小的群落 ,她们以一种集体性的狂欢和扮酷式的颓废姿态 ,在文坛上形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无独有偶 ,文坛上还有另一个“70年代后”男作家群体 ,他们写作的文体、终极关系、阅读经验、写作背景与前者迥然不同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试对这一独特现象作一解读。一这些7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包括卫慧、棉棉、周洁茹、戴来、潘向黎、冯晓颖、乔叶、叶倾城等一群年轻而前卫的女孩子 ,…  相似文献   

5.
以卫慧的《上海宝贝》为代表的“另类小说”,不但是对宏伟叙事和全权意识形态话语的一种反驳,也是对传统价值观念和话语方式的一次颠覆性尝试。建基于反思的知识学批判——“反拨”,则是对人的身体性的正当性的论证,并突显了偶在个体的生存意义问题。应把这一文化新现象置放在时代的现代性思潮背景中,抱以理解地同情,同时也应对这一现象采取分析的姿态——同情地理解。卫慧们的身体写作与法国女性主义创立的“女性写作”理论惊人契合,是中国女性书写的一次新尝试。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天,我把手上要写的东西停了,像一个读者那样认真拜读了自己的小说。我还是第一次这么大面积地看自己的东西。有些体会。在说体会之前,我有必要说明一点,《操》这本小说不是我小说的  相似文献   

7.
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再去百草园的人大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不过如此!接着便是有些失落。我们在文中读到的百草园是那样的优美、那样的神奇、那样的令人憧憬!而在真实的现场却没有了文字所描绘的那种神韵。为什么文字与真实景致会有那么大的落差呢?究其原因,我想除了我们没能像作者那样对它怀有深深的情感之外,  相似文献   

8.
豆豆 《同学》2004,(11)
1、好像先是周洁茹说的,她是一条鱼。然后很多美人鱼跟着游来了,都说自己像一条鱼:深海里的鱼,玻璃缸里的鱼,绝望的鱼,流泪的鱼。2、女作家都喜欢叫宝贝,比如安妮宝贝,比如上海宝贝卫慧。安妮宝贝最初也是以写发生在上海的爱情而成名的。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推断:上海是个盛产宝贝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作家三毛在《我的宝贝》一书中说:"我有许多平凡的收藏,它们在价格上不能以金钱来衡量,在数量上也抵不过任何一间普通的古董店,可是我深深地爱着它们。……之所以如此爱悦着这一批宝贝,实在是因为,当我与它们结缘的时候,每一样东西来历的背后,多多少少躲藏着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故事。"相信您一定也有一些自己深爱的宝贝,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收藏故事。如果您把深爱的宝贝拍照记录下来,寄给我们,再由我们把它变成漂漂亮亮的铅字和图片返还给您收藏,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相似文献   

10.
《上海宝贝》和《遗情书》两部作品中身体话语的使用,是当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的产物。从女性批评的角度看是女性意识的突显。两个作家以女性写作的姿态,用极端的藐视和暴露来彰显作为女人的个体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老舍与但丁有密切的文学联系 ,初读《神曲》,老舍就有了“要写出像《神曲》那样完整的东西”的愿望。“《神曲》情结”贯穿于老舍文学创作的始终 ,不同时期在主题、意象、语汇方面又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神曲》情结”是走进老舍文学创作世界的一扇门  相似文献   

12.
《上海宝贝》中纵欲、吸毒、狂欢的描写一直备受攻击和非议,而实际上这样的描写与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观念密不可分。有了后现代主义立场,这一作品可以更坦然地被视作消费品来加以研究,从而矫正一些片面的看法。在艺术特征和写作技巧方面《上海宝贝》都吸收借鉴了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养分,但同时也显现了作者独特的创造力。虽然作品从文本表面上呈现的是“浅”和“俗”,但仔细分析却发现作品向更深处潜藏。卫慧以她的独特创作完成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当代书写探索,这一作品的价值值得人们重新来研究认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女性"与"都市"两元素在女性作家笔下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现与恣肆的书写,构筑成一道另类的文学创作景观。文章主要从王安忆、池莉、徐坤、陈染、林白、卫慧、棉棉等女性作家的作品入手,归纳出"女性与都市"的书写在她们文本中各富特色的演绎,思索其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最盛行的时候,安妮宝贝出现了。从1998年开始,她在网络发表多篇小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合集《告别薇安》。此后,陆续出版《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以及《二三事》、《清醒纪》、《莲花》和《素年锦时》。2011年8月,出版了最新的长篇小说《春宴》。她的小说大多围绕都市中的女性来写,以惨烈的基调冷静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命运类似的都市女性。"都市"与"女性"这两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元素,被安妮宝贝自身独特的感受与视角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现了现代都市中很多人在思想与生存上的困惑。本文主要从安妮宝贝的众多小说中故事入手,来分析在其小说中"女性"与"都市"的相互渗透和制约。  相似文献   

15.
我一直认《湖南教育》为我的良师益友。说起来《湖南教育》的编辑老师还曾当过我学生的老师呢。我在大学念的是中文系,和许多中文系学生一样,那时很做了一些年的作家梦。后来,到东江师范当了老师,给学生开了写作课后,更是“于心有戚戚焉”,因此常写些东西,也时有些小文章散见于报刊。在教授写作时我最头疼的是讲“语言锤炼”和“文章修改”这几节内容。常常是讲深了,云山雾罩,学生听不懂;讲浅了,又很难不流于泛泛而谈,枯燥无味。学生不愿听,就是我本人也总有一种隔靴搔痒、挠不到痛处的无奈。就在我为此而万分苦恼时,我的又一篇教研论文在《…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正>亲爱的编辑们:工作辛苦了!我是经过同学介绍,才知道《东方少年·阳光阅读版》的。本来我以为这本杂志的内容不太适合我们初中生看,可后来发现它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杂志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十分贴近,通过生动的文章形象地反映了我们当代中学生的所思所想。有些同学没有认真阅读就给《东方少年·阳光阅读版》下了定论,说这本书  相似文献   

17.
那一天,我在书店的新书排行榜上看到了这个在我的印象里已经有点陌生的名字———安妮宝贝,和她的最新作品《蔷薇岛屿》。这让我想起了第一次读《告别微安》时的那份惊讶和激动。这是一个怎样的网络女写匠啊,出手就是一副必杀的大家气魄,干净的文字后面有一种看似轻柔却极度尖锐的情绪如潮水般扑面而来。在后来的一本名叫《红旗下的蛋》的书里面,我第一次见到了她的照片,与想象中的样子基本相符,也就是美丽中又不失一丝忧郁和神秘气质的那种。后来又陆续地读了其他的几部作品,也都不错。虽然还不至于产生像顶礼膜拜一类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关女性身体书写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引起了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2000年前后,卫慧、棉棉的小说一出版就引发巨大轰动。随后出现的木子美、竹影青瞳等人对身体进行了"更深、更广"的探索,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另辟蹊径"的写作视角、方式和风格出现于中国文学界,证明了这不是一起单纯的文学事件,而已经演化为值得关注的文化症候。  相似文献   

19.
尤锡奔 《新读写》2008,(9):26-26
有些时候,我们会突然陶醉在某一种氛围里难以自拔,就像现在的我。一本《林清玄散文》已成了我爱不释手的宝贝。  相似文献   

20.
黑虎     
有些人对于狗,就像养的奴才,叫它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我们家的狗——“黑虎”,对我来说,是我的宝贝,我十分珍爱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