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生必读》2014,(3):8-8
巡天——首次把“天文台”架到月球上 载荷名称:天文月基望远镜。 使命:进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在月球观测天空,研究星系、恒星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和宇宙的科学 ,观测是天文学研究的主要实验方法 .在 17世纪以前 ,天文学家只能用肉眼观测星空中几千个比较亮的天体 .17世纪初 ,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 ,人类的眼界随之大为开阔 ,望远镜成了近代天文观测的眼睛 .本文就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作一简单介绍 .一、折射式望远镜1.伽利略望远镜第一个望远镜是荷兰的一位眼镜商人里帕席于16 0 8年做成的 .据说 ,里帕席无意间将两块镜片重叠并使其相隔一定的距离观看时 ,发现远处教堂上的风标明显地放大了 .于是 ,他把两块镜片装在一个铜管的两头 ,发明了最初的望远镜 ,这引起了…  相似文献   

3.
天上有个洞     
“天上有个洞!”这个情况是小猴望望用太空望远镜观测到的. 望望是个天文迷,常常用太空望远镜观测天空。他记得之前天上没有洞,不明白为什么会突然出现,于是赶紧向虎王禀报了这件事。  相似文献   

4.
天文学追求探测更加遥远、更加暗弱的天体,因此需要研制口径更大,成像质量更高的望远镜。主动光学技术是研制成像质量更高、口径更大的望远镜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是一门包括光学、力学、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的综合技术。1998年后,以崔向群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团组开始了“大口径主动光学实验望远镜装置”项目的研究,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LAMOST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我国今后研制30—100米巨型光学/红外望远镜做好技术准备。“大口径主动光学实验望远镜装置”项目组经过数年艰辛的努力,终获成功,获得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7年9月6日,记者在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采访了此次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崔向群和李国平。  相似文献   

5.
吴兴龙 《物理教师》2008,29(10):49-50
从1608年发明第一架望远镜,到2008年整整是400周年。当伽利略第一次把望远镜指向太空,便标志着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经过400年的发展,天文观测手段日新月异,天文学的发展史,也可说是一部天文仪器的改革史。  相似文献   

6.
天文学追求探测更加遥远、更加暗弱的天体,因此需要研制口径更大,成像质量更高的望远镜。主动光学技术是研制成像质量更高、口径更大的望远镜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是一门包括光学、力学、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的综合技术。1998年后,以崔向群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团组开始了"大口径主动光学实验望远镜装置"项目的研究,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LAMOST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我国今后研制30-100米巨型光学/红外望远镜做好技术准备。"大口径主动光学实验望远镜装置"项目组经过数年艰辛的努力,终获成功,获得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9月6日,记者在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采访了此次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崔向群和李国平。  相似文献   

7.
打开牛津、剑桥的故事集,到处充斥着"不可知论"者的传说:对一切不可知的东西都充满好奇,追根溯源;裹扎"怪行",亦不足为奇。1670年前后,一个叫哈雷的男孩提着一堆天文观测工具,包括一个长达24英尺的望远镜,走进牛津大学皇后学院。20岁那年,他放弃了牛津本科学位,去圣赫勒纳岛建立了一座临时天文台;1705年,他回到牛津,着手改造位于新学院大街上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庆祝“国际天文年”(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Astronomy,联合国将2009年命名为国际天文年)的开幕,1月15日,来自世界各地的17台望远镜参加了33小时的实时天文观测,这一举措使得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可以通过多台射电望远镜同时观测到太空的各个区域,并能获得比以前收集到的更详细的宇宙图片资料。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2006,(10X):53-53
知识讲解: 简易型折射式光学望远镜可供初级天爱好观测使用:望远镜并不会把物像放大,只是拉近距离来看。望远镜的最高有效倍率一般是物镜的口径厘米数的10倍,如口径为4厘米的望远镜,其最高有效倍率为40倍,倍率再高就不易看清星体。  相似文献   

10.
射电望远镜也称无线电望远镜,是接收宇宙天体向外发射和反射无线电波的仪器。它的构造、原理和用途与普通的光学望远镜相似。我们知道,宇宙中各天体都向外发射各种频率的电磁波或者反射电磁波。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以了解天体的化学组成,判断天体的温度、压力,有否磁场等各种物理方面的性质。这是目前人们积累天体知识的唯一来源,是天文学家所观测的对象。然而,由于地球大气对电磁波的吸收,使得地面上只能接受到天体向外发射的电磁波的一小部分,即可见光、一部份红外线和紫外线,以、  相似文献   

11.
双筒望远镜     
比起单纯用肉眼做天文观测,任何光学助视仪器都能或多或少地为你带来更深邃的视野。同样地,双筒望远镜无论体积大小或质量好坏,都能为你多少带来些收获。而好的双筒望远镜则能令你得到更多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
三、巡天偶得天文观测在外人看来是一项浪漫的事业,但实际上虽不乏浪漫,却也充满了艰辛。即便拥有高质量的望远镜,一项天文发现的背后也往往凝聚着天文学家经年累月的心血。赫歇耳不仅在制作望远镜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面,在天文观测上也有着常  相似文献   

13.
《中学科技》2013,(1):10-11
坐落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基地的观天巨眼——65米射电望远镜,其总体性能名列全球第四、亚洲第一。建设大型射电望远镜系统涉及多个技术领域,是一个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体现。该望远镜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射电天文观测设备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李维兵 《新高考》2010,(1):17-17
天文科学学家们不仅用眼睛“看”宇宙,也在用耳朵“听”宇宙.这个“耳朵”就是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radio telescope)是指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基本设备,可以测量天体射电的强度、频谱及偏振等量.与接收可见光的传统光学望远镜不同,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是天体射出的无线电波.射电望远镜既没有高高竖起的望远镜镜筒,也没有物镜、目镜,而是由天线和接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接收机把从天线传来的无线电波放大,并转变成能用仪器记录的信号或对无线电波进行拍照.从外观上看,射电望远镜都有金属制的抛物面形的天线,该天线能够把来自遥远天体的无线电波会聚起来,从而捕捉来自太空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所处环境不间断的探索,从地球到太阳系、银河系,再到河外星系,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大。在这一进程中,各种观测手段尤其是望远镜的出现和改进,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举例说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对增强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有重要的意义。一、光学望远镜的出现和改进,使人类可以看到更远、更暗的天体望远镜最初在1608年出现在荷兰。天文学家伽利略敏锐地意识到望远镜对于天文观测的意义,于次年制成第一架天  相似文献   

16.
望远镜之年     
今年对于望远镜来说是特别重大的一年,不仅因为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天文年--纪念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天体400周年;而且,新的"开普勒"轨道望远镜已在3月发射升空,目的是了解隐藏在遥远恒星光芒背后的类地行星.5月,宇航员将为服役近20年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安装一台新相机,以便她在完成历史使命前施展再多一点的魔力.  相似文献   

17.
<正>“光”是一种电磁波,而我们眼睛所能看见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可见光只是电磁波的一小部分,多数的电磁波无法被肉眼看到,但可以通过仪器侦测、记录和分析。人类的“视线范围”大幅扩展每一种电磁波都有独特的波长,这是区别电磁波的依据,就像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天文学家接收并分析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天文上称为“多波段观测”。  相似文献   

18.
电磁波包括微波、毫米波、红外与光波等 ,电磁场与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物理基础 ,正是电磁感应场和波作为信息传输、信息获取与信息诠释的根本手段 ,才形成了当代空对地观测与地球空间遥感、现代通信、广播电视、雷达探测遥控制导与电子对抗、目标成像与探测识别、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信息领域的高技术 ,也形成了地球观测与环境遥感的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空间遥感是在空间平台上用电磁波与地球大气、地表、海洋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散射与辐射来进行观测 ,从可见光摄影开始、经过红外热辐射探测 ,到 2 0世纪 70年代已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考试与招生》2021,(3):41-41
作为2020年《自然》十大科学发现之一,人类首次观测到银河系内快速射电暴。这其中,就有"中国天眼"的功劳。快速射电暴,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宇宙中的"闪光灯",一些天文爱好者甚至猜测它是"外星来电"。这是因为它虽然仅持续几个毫秒,却可以在这么短时间内,把相当于地球上几百亿年的发电量,完全以不可见的无线电波释放掉。而要"看到"快速射电暴,就需要借助"中国天眼"。  相似文献   

20.
乔治·爱略特深受天文学研究的影响,在创作早期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时将19世纪天文望远镜观测的原理、应用及影响渗透到人物关系的描摹中。她分别以望远镜观测捕捉光线及望远镜反射入射光线的原理、望远镜观测者的精神迷失和天文学研究扩展人的思维与认知来架构麦琪的情感经历。望远镜观测式叙事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爱略特创作中的科学思想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