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忽视培养培训单位的师资队伍建设、重教师个体能力轻教师整体结构、忽视制定教师能力标准等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如下策略:围绕“两个”目标,明确建设重点;重视培养教师的“两种”教学能力;推进两个“主体”积极合作,搭建专兼职教师互动平台;发挥“两个”带动作用,发展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利用两个基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2.
近20多年,无论是政府的文件还是学者都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但由于对“双师型”教师理解的不到位,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忽视了培养培训单位的师资队伍建设、重教师个体轻教师整体结构、忽视制定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等等一些误区.为此,提出了围绕“两个”目标,重视“两种”教学能力、推进两个“主体”积极合作、发挥“两个”带动作用等方面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3.
浅析“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  朱峰  柏慧杰 《成人教育》2011,31(8):95-96
文章围绕什么是“双师型”教师和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两个核心问题,分别从政府部门、高职院校和教师个体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教师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近年来,新教师进入校园后往往出现两种困境:重“教学”还是重“秩序”?要“教会”还是赶“进度”?这两种困境的出现与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手段的低效息息相关。学校应从适应学校核心工作——教学的角度,针对劣势、发扬优势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双师型"教师及其培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内涵和意义“双师型”教师 ,是在以往中等职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下 ,在教师的发展或师资建设和评价等方面偏重理论水平的情况下 ,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而提出来的。“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可谓“见仁见智”。纵观人们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 ,归纳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强调“双师型” ,认为中等职校教师应该既能从事理论教学 ,也能从事实践教学 ;二是从教学与生产两种岗位来强调“双师型” ,认为中等职校教师既…  相似文献   

6.
《生活教育》2010,(7):94-95
教育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发出《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决定从2010年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该项培训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两项内容,前者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相似文献   

7.
教师:(另一位教师抱着兔子在门外敲门)“听!谁来了?”(教师开门)“喔,客人来了,小朋友你们看是谁?”众幼儿:“小白兔。”“兔子。”“小兔子。”“兔儿。”教师:“是兔子。”(先请三位幼儿学说,然后请全体学说。) [评:教师注意动物名称的规范化。] 教师:[兔子想走,教师用手托在怀里,另一手顺毛抚摸免子的背部,然后让它蹲在桌子上。)“你们看,兔子头上长着什么?”幼儿:“长着两个耳朵。”“有着长长的耳朵。”教师:“对!兔子头上长着两只长长的耳朵。”(教师请未举手幼儿回答)。未举手幼儿:(边做手势)“兔子头上长着两只长长的耳朵。”教师:“小朋友,看看兔子头上还长着什么?”幼儿:“有两只眼睛。”“兔子头上有两只红红的眼睛。”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已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合格”向“高素质”诉求。面对新形势,教师培训工作的基本矛盾,是教师高涨的学习需求与培训机构的相对低供给。教师们的需求集中在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分阶段和适应性上,聚焦于两个问题:解决“怎么教”、优化“教什么”,迫切希望教师培训内容“拿来就能用”。教师的需求反映了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诊断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探寻教师发展的着力点。教师要着力于“两种知识”的储备,“两种转化”的实现,“两种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教师职场生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逐渐成为国际性的热点话题。在我国,制约教育改革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两大瓶颈问题之一,就是教师素质能否有实质性的提高。倘若你在“百度”里键人“教师专业成长”.十之八九的词条中会含有“促进”、“引领”、“打造”、“搭建”等动词。  相似文献   

11.
一、正确的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含义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两句口号,我们喊了许多年,至今越来越多的教师提出质疑:教师和学生一个是“主导”,一个是“主体”,究竟谁更重要?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亲和力”,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对学生亲近和蔼的力度(辞典上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教师有没有“亲和力”是成功教师的显著特点之一。我们知道,主持人需要“亲和力”,当教师更需要“亲和力”。长期以来,宣扬“师道尊严”,教师地位神圣不可侵犯,尽管受到新课程的  相似文献   

13.
英配昌 《中学教育》2009,(12):38-41
新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发展往往面临两个困境:侧重“教学”还是“秩序”、侧重“教会”还是“进度”,这两个困境的存在与当前我们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手段的低效密切相关。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势与劣势都非常明显,必须针对劣势、发扬优势促进其专业成长。学校与区县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应从适应学校核心工作——教学的角度,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最近参加省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听了两位年轻教师和两位特级教师的数学示范课,发现四堂课中,学生几乎都是在教师的强力“引领”下,不断地听教师说、听同学说,同时自己也争先恐后地“说”。课堂中,除了“听”和“说”之外,学生几乎没有其他的学习行为。以下是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人教版一年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需要发现,需要创新,这就如同王安石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营造的境界。“绿”是学生自身的发现和创新意识,“一水”是教师始终如一的鼓励、保护、关爱,“两山”是教师自身的发现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生成"与"入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学活动,有两种不同的基本方式,似乎可用两个关键词加以概括:“入侵”和“生成”。“入侵”是指教师把自己或别人的理解传授、灌输给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分析取代了学生的感受、思考,直言之,即迫使学生进入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之中。“入侵”者,教师也;被“入侵”者,学生也。“入侵”的方式,明的如考试,用分数来保障教师的入侵权;暗的如所谓的“引导”,表面上师生的问答、讨论十分热闹,实际上是教师有条不紊地问,学生亦步亦趋地答,等其“尽入囊中”,教师袋口一拎,教学任务宣告完成,真可谓是“请君入瓮”。“入侵”的前提是教师深信学生与…  相似文献   

17.
制约和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差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文化”和“课程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文化传统。这两种教育文化传统的差异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既要考虑到两种文化的彼此制约性,又要考虑到两种文化的彼此适应性。只有建立在对传统“教学文化”自我认同和新“课程文化”适应的基础上的教师专业发展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4月7日,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在上海科技馆举行“两巡一唱”活动开幕式。活动借“神舟六号航天展”,组织广大教师开展:上海市教师师德风采巡展、师德演讲巡讲和“教师之歌”演唱活动(简称“两巡一唱”)。这是对广大教师深入进行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契机,今后还将逐步推进到各高校、区县教育局。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财政部日前决定,从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  相似文献   

20.
“动”与“静”是复式教学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对于“动”与“静”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有无教师主持来分,把有教师主持的直接教学叫做“动”,把无教师主持的间接教学叫做“静”;二是按教学活动的形式分,把直接教学中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活动称为“动”,把间接教学中小助手主持下的动口、动手、动脑活动也称为“动”,把间接教学中无教师主持,也无小助手主持的看的活动、思的活动和动笔活动称为“静”,把直接教学中短时的看的活动(看书、看图等)、思的活动和动笔活动也称为“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