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险些葬身战火事情先得从一个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说起。1928年6月4日清晨,一列从北平开往沈阳的火车在行驶到沈阳西郊一个叫皇姑屯的小站时,一枚日本军预先埋好的炸弹将列车中部的一节豪华车厢炸毁,当时在此车上赫赫有名的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被当场炸死。这就是著名的皇姑屯事件。  相似文献   

2.
亦师亦友十年间《太原晚报》记者杨松我与《山西教育》的来往是由一篇稿子引起的。那是1986年,当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一天,我带着启己刚写的一篇人物通讯来到《山西教育》编辑部。几位编辑热情地接待了我,当时任编辑部主任的是张忠泽同志,他静静地看过我的文章后...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逝世已经整整四十六年了。白求恩同志从逝世到安葬究竟有多少天,至今尚无确切说法。《历史教学》1983年第8期李福录同志的《白求恩同志逝世的地点应为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一文中提出:白求思同志于1939年11月12日牺牲,11月17日安葬,从逝世到安葬应为五天时间。但是据当时任白求恩医疗队事务长的张清勋同志回忆,从白求恩逝世到安葬的时间应为四十天。刘在白求恩医疗队工作期间始终与白求恩同志在一起,不仅是白求恩同志从逝世到安葬的当事人之一,也是保护白求恩同志遗体的主要负责人。所以,我认为四十天之说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创刊40周年了。40年来,她不仅成为培育史学新人成长的摇蓝,也成为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知音。我与《历史教学》联系的时间并不长。1979年6月7日,《历史教学》编辑部的编辑同志到上海组稿,我当时为市历史中心组成员,参加了由市教育局林德芳同志主持的组稿座谈会。会上,编辑同志在列举了“文革”后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的种种困难情况后说,为了恢复历史教学的作用和地位,《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5.
1984年,辽宁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在全省教育战线向魏书生同志学习》的决定。有人说:人还活着,省委、省政府就能做出决定,这真是太有魄力了,也真是了不起的荣誉啊!当时,魏书生任教导处副主任,还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任两个班的班主任。一年中,除了这些本职工作,他还外出开  相似文献   

6.
1928年6月4日早五点二十三分,在皇姑屯车站东约八百米(沈阳北站西南约三千米,老道口北的三洞桥)处,轰的一声巨响,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被炸得粉身碎骨;奉系军阀首脑、北京军政府大元帅张作霖被炸断了胳臂,流血过多,于当日九点三十分身死;受伤者达五十多人。这就是当时轰动中外的“皇姑屯炸车事件”。北洋军阀奉系首领张作霖,是辽宁省海城县架掌寺村人。少年家贫,曾以卖包子,当兽医谋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看先生一直很忙 ,今天有机会想请您谈谈您是怎样会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 ?■我从事历史地理研究 ,完全是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是 1 95 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 ,被分配至北京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当时谭其骧教授 (为行文简洁见 ,下文直书其名 )正在北京中科院历史所主持《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工作。早在1 95 4年秋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毛泽东同志对吴晗谈起读《资治通鉴》不能没有一本详细的历史地图放在手边 ,以便随时查阅历史地名的方位。解放前虽出版过一些历史地图 ,但都只画出一些大政区 ,失之过简 …  相似文献   

8.
课本第30页:“1927年,军阀田中义一登台组阁,他加紧对中国的武装干涉。为阻止中国的北伐战争,日本出兵中国山东,制造了济南惨案;为加紧侵略中国东北,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田中内阁在‘东方会议’上制定的《对华政策纲领》,明确表示要将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与中国本土区别看待,实际上是要将东北和内蒙古从中国分割出去,由日本占领。”这段文字的表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分别发生在1928年的5月和6月,课本安排在1927年田中组阁后紧接着写出,容易造成这两件事发生在1927年的错觉,建议在“日本出兵山东”前加上“1928年”。二是…  相似文献   

9.
由李子猷同志任主编,李家祥、侯晋公二同志任副主编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基史》(以下简称《奠基史》)一书,已于1989年9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部力求系统研究和阐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专著,除导言外,共分15章,约42万字,较为全面地考察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各主要理论问题从思想萌芽到初步形成的历史过程,不失为这一学术领域中的一个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成果。书中不仅广泛地吸收了国内外有关研  相似文献   

10.
看了贵刊八七年第一期中王文鹏老师的文章《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夏衍同志<种子的力>浅析》。此文认为《种子的力》是一九三一年夏衍同志撰写的佳文。这使我不禁疑虑了。为此,我查阅了夏衍同志写作的有关资料。夏衍同志一九二九年八月发起组织左翼戏剧家联盟,一九三六年写成优秀报告文学《包身工》,一九三六年后写了《在上海的屋檐下》,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桂林任《救亡日报》主编。抗日战争这个历史阶段是从1937年—1945年的整整八年。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全民抗日运动。根据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排除一切悲观主义和妥协论,提倡艰苦斗争……熬过这一  相似文献   

11.
《语文园地》今年第四期刊登了一篇访问记,作者高进贤就老舍文学创作的一些问题走访了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同志。胡絜青说,老舍的‘创作历史应由《老张的哲学》算起。’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老舍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期间创作的。老舍是一九二四年去英国。在那里任教五年,收入微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一书,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深受我们喜爱.孔子的论语看似凌乱无章节,其实每一句话都有独立的深意或历史背景.有的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有的则通过对话告诉了我们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是考证历史的重要依据.对历史的了解,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论语》.文章就《论语》中的两则依据史实进行了详解,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孔子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3.
现象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七日,《体育报》刊登了王家瑞同志写的《怎样踢弧线球》一文,文中写道:“实践证明,踢在球的中心偏左部位,球就顺时针旋转,飞行的弧度是从左向右;踢在球的中心偏右部位,球就逆时针旋转,飞行的弧度是从右向左,根据这个道理,队员可以按比赛位置和需要,踢出不同弧度的弧线球”。为什么踢球的部位不一样,球的旋转不同,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就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东汉的《太平经》一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史学界曾对《太平经》的作者、思想及其与黄巾起义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近年来,又有不少同志继续进行研究。从发表的一批研究成果来看,分歧仍相当大。一部分同志将《太平经》作为农民阶级的思想资料来研究,其中有些同志还认为《太平经》是“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是当时农民阶级要求的集中表现”、“是我国历史上农民阶级流传下  相似文献   

15.
历代学者对韩愈所说"《春秋》谨严,《左氏》浮夸"严重误读,他们要求的"谨严"是以道德正当性和政治正确性压倒叙事的真实性,把叙述者对事件的阐释当做事件本身来记载,这就造成了历史叙事的片面和缺失。《左传》在许多地方采纳多种史料,叙述事件的真实情况,介绍了当时对应该如何记载的不同看法,这是历史叙述者对史实及关于史实的不同阐释的正确处理方式。《左传》记叙事件包含了《春秋》所缺乏的叙事的各个元素,运用推想,写出了人、人心和人性,文辞华美丰赡。从《春秋》到《左传》,实现了古代叙事艺术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初期,国共第二次合作,郭沫若同志任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田汉同志当时任文艺处处长。一九三八年八月,我在汉口三厅主办的电影放映人员训练班学习,当时三厅不少文艺界名流都来讲过课。郭老带头讲了第一课,田汉同志也来讲了关于戏剧艺术的一课。未见田汉同志前,想象中这位戏剧大师、诗人该是长发、西装、不修边幅;不料一见面,却  相似文献   

17.
“中山舰事件”,又称“三·二○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因历史认知的差异,对此事件的叙事呈现强烈反差.事件爆发后,当时的报纸有不同的叙事:《广州民国日报》由于党报性质,将事件“掩饰”为无关紧要的局部问题;《申报》作为对政治事件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商业报纸,因事件诡异,信息不畅,将事件猜测为一场内斗、“反赤”运动.两者与历史事实均有距离,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塑造了时人的事件认知.但该事件在两份报纸的版面上,均未占据重要位置和比例.事件的即时影响力,在蒋介石当局的刻意“掩饰”下,在当时国人普遍更重视的北方政局频出“大事件”的冲击下,显得无关紧要.这与近代历史叙事中浓墨重彩、意义重大的“中山舰事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8.
《洛阳伽蓝记》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部优秀的历史地理著作。它以洛阳佛奇为题,记述了当时许多历史事件,重要人物,风俗地理,传闻故事等,补充了《魏书》、《北史》等正史记载的不足。它叙事筒练,文词隽秀,兼具文学价傅及历史价值,历来被认为是同郦道元《水经注》相媲美的名著。然而有趣的是,此书作者的尊姓,从唐朝以来  相似文献   

19.
初识经典《国语》是一部先秦时期的历史文献汇编。共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各按国别收录了当时各级贵族与治国相关的言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国家兴衰。一般认为《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开创了以国分类的国别史体例。关于《国语》的作者,目前并未有定论,司马迁在《史记》中说  相似文献   

20.
关于《海瑞罢官》的批判是建国后的一场重要历史事件,这场批判运动演变成为一场政治批判运动,最终导致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海瑞罢官》的创作有深刻的社会背景,源于毛泽东提倡刚正不阿的海瑞精神,在当时全国各地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海瑞热"。为响应领袖的号召,紧跟当时社会潮流,明史专家吴晗对海瑞进行集中研究,开始创作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