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体的报道内容能否被受众所选择所接受,是检验传播效果优劣的重要标准。新闻传播要增强贴近性,强化传播效果,就必须注重研究受众心理、把握受众心理规律,从受众心理需求出发去策划选题、创新形式、采编稿件,使新闻产品更好地被受众所接受。报刊思想理论宣传同样如此,它要为受众所注意、理解和记忆,也要在增强贴近性上下功夫,在研究受众心理特征、适应受众心理活动规律上做文章。《生活与修养》专版作为《解放军报》的一个传统思想理论专刊,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指导性是指新闻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性。新闻的贴近性是指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受众生活现实及其思想感情的远近距离。二者都是新闻的基本属性,都是随着新闻本身的产生而产生的,是新闻所固有的。它们在表现出来的时候,只有程度上的强弱之分,而不存在“有”和“无”的问题。虽然指导性和贴近性都是新闻的基本属性,坦如果认真地考察起来,在某一条新闻中,一张报纸中,或一个时期里,二者却很难较好地并存。而这一现象在  相似文献   

3.
我们平时常说“新闻报道的贴近性”,这个“贴近性”是指新闻报道对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人们现实需要所持距离的远近程度。在现实的新闻理论中,人们又经常谈到新闻的“接近性”。“贴近性’与“接近性”是有区别的。“贴近性”是指这则新闻本身对于受众来说,密切程度如何,关注程度如何;而“接近性”是指新闻发生的地点离受众远近的程度问题。同样一件事,发生地点离受众越近受众越感兴趣,反之则亦然。纽约发生大楼倒塌,纽约市的居民最为关注,北京的居民对此就没有多大兴趣。而只要是的确具有贴近性的新闻,就必然是具有广泛性,就…  相似文献   

4.
“贴近性”的现实意义所谓“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就是指新闻报道对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人们现实需要来说,所持距离的远近程度。现实的新闻理论中,还经常谈到“接近性”一词。但是“贴近性”与“接近性”是有区别的。“贴近性”是指新闻的内容而言。即指这则新闻本身对于受众来说,密切程度如何,关注程度如何;而“接近性”是指新闻发生的地点离受众远近的程度问题。同样一件事。发生的地点离受众越近越重要。譬如,不久前结束的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对淄博人来说,新闻价值就比其它地方的人大一些。淄博人很关注,其它地方的受众也许会一览  相似文献   

5.
朱斌 《新闻世界》2013,(11):17-18
新闻故事化具有易读性、贴近性、娱乐性和人情味等特性,备受当今媒体推崇。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来审视新闻故事化,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它对新闻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提升传播效果,丰富新闻的表现手法等,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接受理论基本观点,提出了新闻故事化的几点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威性、贴近性、亲和力"已构成党报核心竞争力的时代特征。与中央级党报不同,地市党报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是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近年来,我们坚持以贴近性为核心,以权威性、亲和力为两翼,精心打造党报核心竞争力,提升了党报的权威性和亲和力,树立了党报的良好形象。贴近性:全力打造党报竞争优势讲新闻的贴近性,离不开新闻受众,首先要弄清贴近的对象是谁。作为党报的新闻受众,主流读者是党政机关、企事业  相似文献   

7.
一张地方报纸,要在强手如林的同业竞争中立足,首先必须有自己鲜明浓郁的个性,这里说的个性就是地方特色。凸显地方特色,是地方报纸依据新闻发展内在规律运作的利器。众所周知,办报要讲究贴近性,要重视和依据受众喜好和关注的心理状况来选择新闻事实并加以传播。贴近性中,首先应加以重视的是地域的贴近性。事件发生地点和新闻传播地点距离的远近,往往是衡量受众关注度高低和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标杆之一,地域也就成了一张报纸采集、编辑和传播新闻的重要尺度。地方报纸要赢得读者、赢得市场,就必须时刻密切关注自身所处地域里所发生…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价值要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新闻的“接近性”也就是“贴近性”。我们认为晚报新闻更能体现其价值。贴近百姓思想,即新闻视角的大众化,新闻采编者最后确定的选题、选材、写作及其所宣传的思想观点,要真正为广大新闻受众所欢迎、所理解、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众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传媒市场的发展,受众对于新闻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从前格式化、八股化的新闻模式。多媒体信息时代的新闻受众有多元化的需求,而媒体要更好地服务受众,让受众接受,就必须转变新闻制作观念,打破固有的新闻模式。新闻故事化的趋势在中国的传媒市场应运而生。用故事化的手法讲述新闻,能够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和贴近性,唤起公众的情感认同,从而确保自己的受众群体。故事化的手法已经成为了一种撰写、制作新闻的新的思路和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媒体的新闻叙事模式。然而过犹不及,对于故事化的过度追求反而会有损于新闻的质量与媒体的公信力。故事化对于新闻真实性的冲击、使新闻流于浅薄化的隐患和对新闻其他功能发挥的影响,都成为当下传媒人值得忧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琴 《新闻前哨》2014,(6):20-20
随着传播格局的不断变革,受众对新闻工作的贴近性和服务性有了更高的期待,文件新闻、复制新闻已不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学会扑下身子、努力靠近,到一线去、往基层走,新闻的生命力才能越来越旺盛.  相似文献   

11.
本土就是贴近性,本土就是竞争力.传播学研究报告显示,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程度梯级依次为:与自己相关的事、身边的事、社区的事、所处的地区及行业、全国和国际上的事.由此可见,受众对新闻价值的选择标准,除了重要性和时效性外,贴近性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毫无疑问,本土新闻是地市报的拳头和与外地媒体竞争的利器,是打造地方强势媒体的根本出路.特别在新闻同质化现象日趋严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党报在新闻改革中如何去争取更多的受众,增强新闻贴近性、可读性至关重要。社会新闻是党报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充分发挥社会新闻贴近性、可读性的重要特征,使之成为党报宣传的一个重要亮点,已时不我待。那么,如何让地方党报的社会新闻出“彩”呢?  相似文献   

13.
申红 《视听界》2011,(3):99-99
广播新闻编排技巧的贴近性是指按新闻规律把受众关心的新闻由政治及社会生活、由远及近、由大及小进行编排。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提到贴近性,有人就认为这是本地新闻、国内新闻或社会新闻的“专利”,往往忽视了国际新闻也应该有贴近性。事实上,讲究贴近性,就可以使国际新闻“增值”,新闻价值得到提升,报道得以深化。 从近期几个不同市场的读者调查情况看,国际新闻已经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内容之一。同时,各类国际新闻报道也注重向受众靠拢,以便更多地吸引他们的眼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新闻因其具有浓厚的平民色彩和较强贴近性,能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在新闻媒体竟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采写刊播社会新闻成为各家新闻媒体争夺受众,扩大影响力的主要运作手段和追求的目标。在社会新闻中常有一些诸如车祸、火灾、坠楼、溺水、遭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体竞争愈演愈烈,社会新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有的甚至成了某些媒体闯荡市场的“杀手锏”。因此,社会新闻的贴近性原则在采编实践中愈益凸现。社会新闻的贴近性原则,是指不论社会新闻的内容如何,都必须合乎紧扣时代节奏、紧随社会生活、紧贴受众视点的要求,惟  相似文献   

17.
丁竹 《新闻窗》2007,(5):75-76
贴近性是新闻价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们往往喜欢看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闻,新闻宣传要能为受众喜闻乐见,就要考虑到人们的这种阅读心理倾向。贴近性的另一含义是新闻内容贴近群众日常生活,即贴近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关注人民群众的吃、穿、住、行和喜、怒、哀、乐。只有从现实生活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对于对外新闻而言,如何贴近目标受众是对外新闻工作者一直努力的目标,只有更贴近受众才能让对方更好地接受传播的内容,然后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贴近性的实现主要体现在语言、思维方式等方面.介于对外新闻是一种跨越文化的传播,文化作为其载体,与其有着水与舟的关系.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抓住了目标受众的文化特性,便能让对外新闻发挥最大的能量,反之,则会受到巨大的阻碍.在世界网络与新媒体盛行的大背景下,这个问题又有了新的变化和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温涛 《新闻窗》2012,(2):100-100
随着媒体之间竞争的激烈,县级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县级电视新闻的贴近性,阐述了县级电视新闻节目要增强新闻的贴近性就要抓住受众的利益需求,心理需求和收视习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超 《新闻世界》2011,(3):92-93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何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坚持新闻内容的贴近性,为受众所喜闻乐见,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人民网"两会"新闻专题为例,分析在人民网新闻专题报道中所体现出的"贴近性"原则,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促进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