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后期诗坛,在永嘉学派钜子叶适的扶持下,“永嘉四灵”占有一席之地,影响深远。所谓“永嘉四灵”,是指当时的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等四位诗人。明代学者徐学聚的《两浙名贤录》说,自乾道、淳熙以来,道学盛行,诗坛冷落,永嘉诗人潘柽创制晚唐体,“而师秀与徐照、翁卷、徐玑寻绎遗绪,日锻月炼,一字不苟下,由是唐体盛行、”“永嘉四灵”应运而生。 徐照,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有《芳兰轩集》,诗259首。徐玑,字文渊,号灵渊,有《二薇亭集》,诗164首。翁卷,字灵舒,有《苇碧轩集》,诗138首。赵师秀,字紫芝,号灵秀,有《清苑斋集》,诗141首。四人生活遭遇相似,创作主张一致,旨趣相投,诗风相近;字号中均含“灵”字,又都是永嘉(今温州市)人,故称“永嘉四灵”。其中赵师秀是宋太祖八世孙,南渡时徙永嘉。“四灵诗,赵紫芝为冠”。①  相似文献   

2.
南宋“永嘉四灵”在诗歌创作上,步武晚唐贾岛,姚合,时时以“清诗”自誉,表现其不合世俗的思想情趣。本文针对“四灵”所谓“清诗”,分析其中的风格及内涵,指出“四灵”诗歌的创作特点,并分析地理、文化等因素对“四灵”诗风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生活于南宋中期的永嘉四灵,有鉴于江西诗派之流弊,转而学晚唐体,宗姚合、贾岛,专攻五律,凭着一股苦吟的精神,他们的诗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得到了时人的推崇,在当时出现了众多的追随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然而后人对他们的诗歌却往往贬褒不一,当代学者更是贬多于褒,对四灵诗基本主持否定态度。而诸家的指责又首先集中于“四灵”诗“取径太狭”的问题上,鉴于此,本文拟对“四灵”诗的艺术渊源作重新探讨,以求教于学者方家。前人批评“四灵”诗,多指责其“取径太狭”,如:永嘉四灵学晚唐,宗贾岛、姚合,凡岛、合同时渐染者,皆…  相似文献   

4.
南宋后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一带出现了一个具体有鲜明艺术个性的诗人群,因其字号中都有一“灵”字,故文学史上称之为“永嘉四灵”或“四灵诗派”。他们政治地位低下,有的只作过小官,有的终身为布衣,因而对现实抱一种冷漠的态度。创作上,学习中唐苦吟诗人贾岛、姚合奇僻瘦硬的诗风,琢磨词句,刻苦为诗,擅长近体,尤工五律。不过,他们也时有清新闲雅的写景小诗。翁卷(字灵舒,一字续古)的七绝《乡村四月》,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江南四月农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南宋中叶以后的诗坛上曾产生过一个所谓“四灵”派。他们的代表人物是生活在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他们的字或号中均有一个“灵”字,因此得名。他们反对以黄庭坚等人为代表的“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主张,而宗法晚唐诗人贾岛、姚合,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  相似文献   

6.
"永嘉四灵"所生活的年代主要在南宋中后期,此时国力的衰落和主和派占据的主要地位,多次打击爱国人士,永嘉四灵既想着国事,又无力回天。因此,在他们的诗歌中不仅有山水田园,也有了建功立业、回复祖国山河的时代之音。  相似文献   

7.
陈智峰 《师道》2020,(1):9-12
温州历史悠久,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行政建制史,是国务院认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温州山清水秀,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誉,苏轼曾赞叹道:“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南北朝时期温州称永嘉郡)温州自古就是文化之乡,有着“中国山水诗发祥地”“南戏的故乡”“百工之乡”“数学家的摇篮”等美誉。“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水心先生”叶适、“梅溪先生”王十朋、“南戏之祖”高则诚、“朴学大师”孙诒让、“一代词宗”夏承焘、“短篇圣手”林斤澜等均为温州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8.
永嘉四灵处在南宋偏安的环境,在诗歌创作上走着一条不同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的道路。他们追求冲淡和平、清闲孤高的诗意,以“清”、“野”、“寒”、“瘦”为美,虽然在诗歌创奇、炼句上有过一番努力,但总的说成就不高,给人们留下的是反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永嘉学派”是南宋重要的学术流派。“永嘉学派”的形成就是“永嘉文派”的形成。永嘉学者有重“文”的传统,这为“永嘉文派”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永嘉“好文近乎儒”的地域文化传统与南渡文风的流播孕育了“永嘉文派”。永嘉文人明确一致的文艺追求与文论主张使“永嘉文派”得以最终形成。“永嘉文派”的存在与文学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永嘉学派”是南宋重要的学术流派.“永嘉学派”的形成就是“永嘉文派”的形成.永嘉学者有重“文”的传统,这为“永嘉文派”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永嘉“好文近乎儒”的地域文化传统与南渡文风的流播孕育了“永嘉文派”.永嘉文人明确一致的文艺追求与文论主张使“永嘉文派”得以最终形成.“永嘉文派”的存在与文学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徐玑诗略论     
永嘉四灵是宋诗的重要流派。徐玑居永嘉四灵之二,论诗有精见,但其作品不被论者看好,评价偏低。通过具体举证和分析,徐玑在五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和五言古体的创作上都取得了可喜成绩,而行旅诗情景开朗不作凄苦音,尤为一大特色,值得称誉。故其诗不容贬低。  相似文献   

12.
肖太后,无论在辽朝,或在当时整个中国。都是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没予以应有的重视,她的某些重大事情至今还不太清楚。不仅如此,史学界,特别是文艺界,对这位翘足的女性,基本上是毁多誉少,或者只毁不誉。笔者认  相似文献   

13.
2000年高考第8题要求赏析一首古诗《约客》,它的作者是南宋诗人赵师秀。赵师秀为“永嘉四灵”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八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有一道填空题是这样的:这个时候,什么个人得失、安危、荣()、毁()一句话,一切有关“自我”的概念,仿佛全不存在了。这道试题,就湖北省的考卷来看,填对的非常之少。很多考生填作“荣(誉)、荣(耀)、毁(谤)、毁(灭)”。据了解,其他地区的情况也差不多。这道试题,运用了由意义相反的词素(即构词成分)“得、失、安、危、荣、辱、毁、誉”构成的四个双音合成词“得失、安危、荣辱、毁誉”,前两个写出来了,如果考生有点构词法常识,稍懂文理,循此以思,就可以想到后两个应该是“荣辱”、“毁誉”,而不至填作  相似文献   

15.
承关注,极感,兹奉专文请指教:一、王朔先生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我看金庸》一文,是对我小说的第一篇猛烈攻击。我第一个反应是佛家的教导:必须“八风不动”,佛家的所谓“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一共八件事,顺利成功是利,失败是衰,别人背后诽谤是毁,背后赞美是誉,当面赞美是称,当面詈骂攻击是讥,痛苦是苦,快  相似文献   

16.
宋代诗人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有《清苑斋诗集》传世。其诗音韵和谐、清丽自然。  相似文献   

17.
在北宋后期江西诗派统治诗坛的情况下,尚存在着以秦观、张耒为代表的宗唐诗风。秦观诗明丽富有情韵,张耒诗平易舒坦,均有唐人风韵。秦观、张耒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校正了江西诗派的不良风气,对宋诗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影响。受其影响,南宋前期杨万里的“诚斋体”以及南宋后期永嘉四灵的诗作都带有明显的宗唐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宋诗歌向唐诗的复归。  相似文献   

18.
宋代诗人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有《清苑斋诗集》传世。其诗音韵和谐、清丽自然。赵师秀的《约客》是一首语言清新,含蓄而有韵味的小诗——  相似文献   

19.
南宋后期最早活跃在诗坛的是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他们从晚唐入手的创作方法表示了宋诗向唐诗的复归。这个时期成就较高的诗人是文天祥和汪元量,他们是这个阶段学杜最有成就的诗人,也普遍有以诗存史的观念,在他们身上实现了诗歌从宗唐到学杜的转变。文天祥创作的集杜诗取得了较高成就,他的集杜入乐也是一个创新。宋末的其他遗民诗人如林景熙、谢枋得、郑思肖等,其诗歌创作也有学杜之处,但文学创作的总体成就不高。  相似文献   

20.
“永嘉四灵”是南宋中后期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其诗歌情感特征是多方面的,既有写景咏物与酬答应和之诗,又有叹穷言志与悲时怜民之诗,在宋代诗歌史上留下了不可忽视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