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哲学释义学(又称哲学解释学)是一种探索人与文本之间意义关联,关切人存在意义的哲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特殊课程文本,它强调对于人和自然、社会、他人及自我关系的理解,是对师生生命意义的探求。二者都是通过对文本意义的重构实现自身生命意义的彰显。哲学释义学的经典概念和命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2.
在心理学的“理解”与“解释”的关系问题上,维果茨基和皮亚杰各有优势与不足。维果茨基是理解有余而解释不足。皮亚杰是解释有余但理解欠佳。“视界论的转向”有可能在超越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基础上将理解心理学与解释心理学统一起来。因为视界论具有哲学释义学、符号学和意义论的维度。  相似文献   

3.
解释学,又称释义学或诠释学,起源于古希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形成了一般解释学;海德格尔则把一般解释学提升到现代哲学解释学阶段。理解与对话构成了现代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理解是解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一个“视界融合”的过程。伽达默尔认为,视界主要是指人的前判断,是文体的作者和解释者对文本意义的预期表达,被融合的视界即是文本的“原初的视界”和解释者的“现在的视界”,  相似文献   

4.
谈“释义”     
词典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解释词的意义。任何一本词典,不管其性质、对象和任务有怎样的不同,编写词典的人都要把主要精力化在词义的解释上。词义的解释在词典编纂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能否科学地揭示词的意义,准确地解释词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词典的质量。因此,如何解释词的意义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翻阅词典往往会发现,有些词的释义不正确,欠妥当。原因在哪里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不少是  相似文献   

5.
福柯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无论思想发展的过程 ,还是理论框架的构成 ,其学说都可分为知识考古学、权力分析学和主体释义学三部分 ,其中主体释义学又统率其上 ,把各部分有机组成一体。通过对现代历史所作的哲学批判 ,福柯以界外视角的思维 ,较全面地清算了现代性思想核心的理性主义传统 ,进而达到对整个现代性系统彻底反思和全面解构的目的。对于当下中国的现代性理解和现代化建设 ,福柯的思想及其方法或许有另一种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释义学是当代西方流行甚广的一种哲学理论,又是精神科学教育学的思想基础与方法论.为探索释义学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及其意义,本文首先较详细地阐述和分析释义学的沿革及其代表人物,从而通过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等人的释义学理论与方法论勾勒该学说的发展及其特征;其次探索释义学基本概念与原则,如理解、解释、释义学循环等,为正确运用释义学方法和掌握其原则提供基本而又实践性的基础;再次研究德国精神科学教育学学派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及其释义学方法在该学派中的运用.具体分析了诺尔的历史释义学、韦尼格尔的结构释义学和弗利特纳的实践释义学的方法论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运用.概括而言,释义学方法为教育科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蹊径.  相似文献   

7.
解释学,又译为释义学、诠释学或阐释学.广义地说,解释学是关于理解"本文"(Text)的理论.这里的"本文"可以宽泛地理解为一切以书面文字和口头语言表达中人类语义交往的形式.解释的范围包括:对本文的作者、本文的结构和意义、读者接受本文等等的理解和说明.解释学与具体的注释学、训诂学等不同,它是从总体上对理解和说明本文问题进行综合的理论研究.当代哲学解释学则是通过解释本文,进而对人类全部意识形态的一种哲学反思,是一种解释世界本体的世界观.解释学是当代西方正在流行的一种哲学理论.它主要产生在德、法两国,六、七十年代以来在欧美各国得到了较快传播.历史上,解释学最初本来是一门关于注疏、训诂  相似文献   

8.
解释学或称释义学、诠释学,一种关于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思想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解释学方法论,这对纠正实证主义心理学忽视人的特性的偏颇观点起着积极作用,在心理学方法论上形成了实证主义、现象学、解释学的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9.
在米歇尔的后现代图像学研究体系中,对雷尼·马格利特作品的分析使元图像的概念获得了另一种层面的意义。而当我们把马格利特的作品与米歇尔对其做出的解释放入后现代哲学的语境中,不难看出,其中实则隐含着图像转向的必然。而这也正是图像学在后现代必然呈现出的一种理论倾向——图像哲学的诞生,意味着图像的消逝。  相似文献   

10.
解释学,又称释义学或诠释学,起源于古希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形成了一般解释学;海德格尔则把一般解释学提升到现代哲学解释学阶段。理解与对话构成了现代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理解是解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一个“视界融合”的过程。伽达默尔认为,视界主要是指人的前判断,是文体的作者和解释者对文本意义的预期表达,被融合的视界即是文本的“原初的视界”和解释者的“现在的视界”,两者之间虽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但通过理解可以把这两种视界融合起来。理解之所以能实现,就在于双方的视界不断融合。在理解过程中,理解者的视界不断与被理解…  相似文献   

11.
犹记得,师范专业学习时代,老教授摇头晃脑地学究般释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学,觉悟也。"那时我很不以为然:"上"是谁?"下"又是谁?"效"就能"觉悟"?如果没能"觉悟",是否说明吾辈素质悟性极差?当教师后,实际理解了"以学定教"等当今教育哲学命题的真义,但当真正按照"把学习的权利归还给学生"语录般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做到后,又有疑惑:没有"教"的"学",课堂的无序相当明显,尤其是低段。仔细想来,我们按照先人们的字面释义来理解"教学",总是有些望文生义的武断,我们必须正视课堂教学的功能——作为一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字学的不朽名著,它为后世字典词典的编纂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该书的一些释义方式和释义规律仍然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挖掘与研究。从《说文解字》中选取双字释语作为研究对象,对双字释语与被释字的意义关系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说文解字》的释义方式及释义规律,对于我们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加深对训诂学、词汇学以及词典学的研究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本与意义的关系问题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基本问题,不仅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依据与现实依据,而且有着符合其自身发展要求的客观依据;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基本问题总的来说有两个极为重要的理论维度,体现为文本与意义之间共时性的和历时性的理解张力以及文本与意义之间的实践张力;马克思的实践释义学为我们缓解理解张力与实践张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科学合理性是科技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近代对科学合理性的理解,到现代对科学合理性的解释;从逻辑实证主义的释义,直至科学实在论和后历史主义把它当作科学哲学核心问题加以重建,不断赋予科学合理性新的意蕴,不断完善人们探索和利用科学的根基。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竭力以人本主义解释、“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成为一种思潮。例如: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晚期马克思主义有一块“人学的空场”,应该“把人恢复到马克思主义之中”,使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结合”起来。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以弗洛伊德的人学理论解释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弗洛伊德关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伽达默尔来说,哲学的本分是提出哲学的问题,或者说,提出关于现实思辨的思考.伽达默尔一生工作有两个中心:释义学和希腊哲学.这两个中心最终都归结到实践哲学.他后期提出的节庆和仪式的概念,则进一步彰显了他思想实践哲学的性质和政治指向,进一步拓展了指向释义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释义是以一定的语言形式对特定语词的意义进行解释,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活动,贯穿于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章宜华教授的著作《语义·认知·释义》从认知的角度阐述语义学、哲学、认知语法、词典语义网络、词典释义等的联系,脉络清晰。对其进行综述,有助于了解词典学界的前沿课题与热点,使学习者对词典、词典释义和词典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章宜华教授所提出的语义驱动的多维释义,突破了传统释义的理论局限,对词典界和翻译界都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值得学习者深入探讨研究。本文旨在对该书的主要内容做简要介绍,宏观把握全书内容,以作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18.
训诂的诸多内容中,词义的训释是重点,这部分释义为训诂释义。它是运用已知的词语解释单个或多个词语的一种语言活动。训诂释义以训条为研究对象,由被训释项和训释项组成。它分单词训释与多词训释两类。训诂释义并不是训诂方法。训诂方法主要是对各种词义、字义的探求和研究,训诂释义只是从各个角度、或详或略地表述词的意义和内容。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大型辞书都把《尔雅》异名训诂作为释义的重要依据,代表了现今辞书释义的最高水准。但也略有瑕疵。《尔雅》异名训诂在辞书中有所疏漏,表现在四个方面:异名在辞书中一个失收,另一个解释不准确或有误:异名中的一个或两个词在辞书中解释错误;异名在辞书中作书证,自相矛盾;异名在辞书中解释模糊、不准确。通过这几个问题反映出《尔雅》提供的不仅仅是简单释义,更重要的是它在释义中显示了一个个同叉词系统。现代辞书若能关照这种系统,在系统中收词释义。可能会有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解读”一词,在《辞海》中有三种释义:一是阅读解释;二是分析研究;三是理解体会。我们对于“解读”的行动往往是这样:在阅读解释(教材与儿童)之后,(对教材和儿童)进行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理解,并把这种理解通过课堂教学转化成教学方法,融合在教学过程里里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