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和尤二姐在贾府中似乎算是半个主子,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地位:她们艰难求生,却不得善终,成为封建大家庭妻妾争宠的牺牲品。考察二者在贾府中的处境和由此而形成的种种心态,有助于理解她们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是个"人见人嫌"的主,但她的所作所为,其最初动机皆是出于母性的本能——维护儿子贾环的合法权益,使自己的儿子,进而使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平等相待"。但在专制等级社会里,追求平等、渴望幸福、希望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终归是梦幻而已。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和《醒世姻缘传》中的龙氏两个人都处在妾的地位,有着非常相似的家庭地位、亲情关系、社会地位和处境。由于妾的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使得赵姨娘和龙氏在反抗的过程中做出过激的行为,使得两个人受侮辱和受损伤的实质被掩盖。这两个女性形象同时也揭露出妾制度本身的罪恶性和悲剧性。  相似文献   

4.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塑造的一个“阴微鄙贱”的人,是一个具有畸形人格的反面人物。该文试从焦虑的维度对赵姨娘病态人格形成的原因、内涵以及消除焦虑的方式进行探讨。同时指出她是在焦虑的困境中不断追寻自我。  相似文献   

5.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一个亮色不多的女性形象,但她每次出场都有精彩表演.她身上集中了封建社会下层妇女的种种恶德;其言行既推进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制造了情节波澜;又为探春和贾环的人物性格设置了典型环境.这一形象的刻画,不仅曲折地表现出小说主要人物贾政的性格侧面,流露出作者的感情倾向;而且还给读者提供了曹雪芹不是《红楼梦》原作者的微妙信息,为研究小说的原作者提供了有力的旁证.  相似文献   

6.
在充斥宗法等级观念的环境中,人的本性善恶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追求更高地位、争求更大权力的过程中,本性中的美好注定会被抛弃.本文试从袭人和赵姨娘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如“宝珠”般的袭人和代表“鱼眼睛”的赵姨娘的形象分析,探寻二者悲剧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7.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一个性格十分特殊的人物,她粗鄙、愚蠢、颟顸、鲁莽、自私,好搬弄是非而自寻烦恼,常兴风作浪却淹没自己。赵姨娘性格的成因,除了与生俱来的禀赋因素之外,封建社会森严的妻妾制度和封建家庭内明争暗斗,房族之间、嫡庶之间以至父子、夫妇、兄弟、姐妹之间互相仇视、猜忌、诬陷与残杀,是其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从<红楼梦>具体文本出发,换一个角度去看赵姨娘,她是一个在尴尬生存环境下无力的抗争者.她是个卑微的母亲,她期盼着能借由儿女提升自己的地位,反抗自己的命运,不过这些期盼全都落空,终成奢望,她的可恨下隐藏着可怜.  相似文献   

9.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一个性格十分特殊的人物,她粗鄙、愚蠢、颟顸、鲁莽、自私,好搬弄是非而自寻烦恼,常兴风作浪却淹没自己.赵姨娘性格的成因,除了与生俱来的禀赋因素之外,封建社会森严的妻妾制度和封建家庭内明争暗斗,房族之间、嫡庶之间以至父子、夫妇、兄弟、姐妹之间互相仇视、猜忌、诬陷与残杀,是其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赵姨娘的形象是悲剧、弱势、有扭曲人格母亲的典型,但她的母爱却有着不同,赵姨娘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她的低下地位和当时分明的阶级思想而导致他的思想越渐偏激和极端,并妄图利用和采取一系列手段和方式达道上位的目的,所以赵姨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女人",而是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悲剧的典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现代美学视角审视了高乃依的悲剧美学思想,作者从审美的时代差异,悲剧的社会功用或目的,悲剧题材的历史发展观,悲剧人物等方面分析和揭示了高乃依悲剧美学思想的特点,并指出高乃依对“三一律”的服从与超越之间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2.
李林卉 《海外英语》2014,(12):167-168
The Great Gatsby is a tragedy of both Gatsby, an individual, and his generation. The times he is from is widely accepted as the cause of his tragedy. But he should also be blamed due to his idealism, and lack of moral sens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of Gatsby's tragedy on his own part.  相似文献   

13.
焦仲卿、刘兰芝的悲剧,根本上是由于封建礼教以及家长制的迫害而致,这是目前学术界的共识,但其具体原因尚可探讨。社会转型期新旧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与东汉末年的经济状况以及由这种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是造成焦刘悲剧的社会原因;深刻烙在焦刘二人身上的封建文化以及焦刘二人的性格亦是造成他们悲剧的重要原因。社会、文化和性格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把焦刘二人一步步推上了绝望的道路。焦刘二人的悲剧有其深刻的思想意义、美学意义、题材意义和现实意义,至今仍给世人以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社会悲剧与"人"的现代反抗精神、性格悲剧与人格理想的可能限度和命运悲剧与"自由意志"对生命的有效实现三个方面重新诠释了<白鹿原>的悲剧美学及其内涵,挖掘了这种悲剧意识对于茅盾文学奖、对于当代文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僧肇是推动佛学在中国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僧肇的《不真空论》,运用了中道方法,批判了六家七宗的观点,发展了佛教般若学,促进了中国佛学的完善。在他看来,“空”是“有”和“无”的有机结合,这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形而上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法国作家拉辛的悲剧被公认为古典主义悲剧创作的典范。人欲横流,权力之争,命运观念构成了他悲剧创作的主要内容;在情节设置、内心刻画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又尽显古典主义的艺术规范。其思想锋芒之锐利,艺术探索之完善,使拉辛悲剧的思想艺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7.
中西悲剧毁灭都是正义战胜邪恶,这就是美。只不过这种美,中西悲剧的表现各自不同而已。中国悲剧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中,西方悲剧则表现在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刘昭为司马彪《续汉书》八志所作的注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众多的史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在《百官志》注中,刘昭从古书、“奇书”中征引大量的材料以补充原志的不足,并以简单的语言说明注释,阐发自己的见解,集中反映了刘昭史注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悲剧和悲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艺史上,悲剧及其相关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难题。在分析以前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点远远算不上深刻的理解:悲剧总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抗争精神是悲剧的核心。悲剧美是在怜悯、恐惧基础上升华出的崇高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