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点了一个学生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找出这个学生有哪些地方读错了。读书的学生刚读完第一自然段,一只只小手便齐刷刷地举了起来。有的学生还不停地喊着“我,我”。当这名学生读完课文后。学生们一个个不客气地把所有问题都列举出来,把这个学生说得一无是处。找到问题的学生当然都很开心。因为他们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然而,读书的学生却一直埋着头,很沮丧。结果,老师还给读课文的学生一个定性评价——没有认真预习。  相似文献   

2.
听过支玉恒老师上《放弃射门》这一课。支老师坚持“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文本,启发学生涵咏、思考、体悟,并循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适时点拨,巧妙引号,使课堂教学在动态变化中生成,把学习活动从一个高潮引向另一个高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由读通引导读活学生自读课文时,支老师要求首先把整篇课文读通顺,然后重点读好第三自然段。最后,支老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学生读完整篇课文后,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师:这一自然段我们光读通了不够,还应该读出味道来。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感觉怎么样?生:精彩激烈。生:非…  相似文献   

3.
<正>在许多语文课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对学生说:"请你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读。"于是学生便会声情并茂地读起来,读完后往往会博得老师一句"你读得真好!老师从你的朗读声中听出了……"等诸如此类的表扬。如果有学生的朗读并未达到老师的标准,我们又会听到:"如果你把××读得更重或者更轻肯定会更好!"于是,学生要么用提高一个八度的嗓音使劲地读,要么用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轻轻地读。然而,这样的朗读真的有效吗?这可能是盘桓在我们语  相似文献   

4.
于者良 《湖南教育》2004,(17):24-25
案例于永正老师教学《全神贯注》时,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就是“读”。请看:师:刚才几个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里面,请你们把课文认真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为什么说一个下午学的东西比多年学的还要多?(师巡视朗读情况,表扬读书认真的同学)师:书读完了,问题的答案找到了没有?(生:找  相似文献   

5.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把“读书”这个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学习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我们在课堂教学调研中发现,一些教师在“导读”方面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有些课文篇幅较长,而一些教师在让学生初读时只给一两分钟的时间,在学生还读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教师发话了:同学们,读完了吗?其实,就是班里的一些尖子生也还未读完,但在教师发话后,课堂上很自然地静了下来。因为学生习惯了,他们知道:这是老师向我们发出信号,让我们停下来。这样一来“,初读”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6.
最近常常温习特级教师薛法根的那节《天鹅的故事》,每次重温都会生发几多感触,特别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教学环节:师:第一遍读要大声地读,看谁读得认真。读好了就把手举起来。生:……(全班同学都开始大声地读课文。)(大约过了五分钟,大部分同学先后读好了,教室里在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少,读书声也越来越小。最终只听到一个小男孩还在结结巴巴地读着课文。很快,这个小男孩就意识到全班就剩他一个人没读完,所以他疑惧地环顾了一下其他同学便立即停了下来。)师:(走上前,微笑着,边伸出手示意边亲切地说)读完,读完呵!小男孩:(接着读)我当时……离它们……  相似文献   

7.
偶然听说一个学中文的博士立志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到一所重点中学做语文老师。但是,同事排挤他,同学也不喜欢他。他知识广博,在学科知识上更是能够举一反三,为什么这样的老师得不到大家承认呢?怀着这样的疑问,我去听了这个老师的课,终于明白了个中道理。我注意到这个老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五个细节。第一个细节: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课文的题目,看到有的同学还没有翻开书,就大声教训说:“以后谁在上语文课时还没有打开书,那你就别上课了!”第二个细节: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些字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理解字词的意思。这时候,一个学生向另外一个学生借字典。很明显,这个学生需要字典来解决课文中生字的问题。老师制止了他:“你要字典干什么?哪一个字不认识?不用查字典,我板书好以后就去你那,你问我。”第三个细节:当时学习的是一篇古文。老师先给学生朗读了一遍课文。老师读得抑扬顿挫,真的显出了一个中文博士的功底。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几个思考题,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黑板上的问题。学生们接到指示之后就开始大声地朗读课文,老师马上大声制止:“不要朗读,要默读,不要出声。”第四个细节: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大概十分钟之后,老师问道:“读完了没有?没有读完的举一下...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好手段,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老师可以通过朗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与课文之间产生心灵共鸣,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文朗读,朗读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思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听课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还没有读完呢!”课例1: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课文后,为了解所读课文后的示范效果,便问学生:“刚才老师把课文都读了一遍,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许多学生纷纷说读得很好,听课教师也觉得无可挑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不好!”这个孩子的话令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授课教师满腹疑惑地问:“那你说说,老师哪儿读得不好呢?”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笔者有幸到一所小学听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其中的一个环节给我印象尤深:教师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时,指名学生分段朗读,个个读得准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老师赞叹。然而,当读完课文最后一段时,一女生举手并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想读第三段。”真是一语惊四座!其他学生露出惊讶的表情,教师的脸上泛起了红晕,听课教师小声议论起来。但那位教师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并微笑着对那位同学说:“你想读,那就读吧!”女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嗓音变得有些低沉,疙疙瘩瘩地读完了第三段。我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收场,继…  相似文献   

11.
谁之错?     
有一次,我去听一节语文课,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孩子们举手非常地踊跃,老师叫起来一个学生,只见他非常自豪地站起来。读完后,老师问:"大家有没有听出他读错的地方?"有很多学生举手,有的说:"他没有用普通话。"有的说:"他的感情不够。"有的说:"他有一个字读错了。"还有一个学生说"他的声音小。"……学生的手依然举着,他们还想指出那个朗读的同学更多的问题,我看着那个朗读的同学,只见他低  相似文献   

12.
一年级小朋友学了汉语拼音、识了一些字词和句以后,就开始读短小的课文了。尽管他们读音比较正确,但要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还会遇到不少困难。有的儿童字词会读了,但放在课文中就结结巴巴读不好;有的儿童则一字一板机械地读;有的儿童读书一气呵成,没有停顿……我觉得,这个时候是学生整个读书活动的开端,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就应从这里起步。因此,我抓住这个时期,采取了一些措施,教一年级学生读好课文。一、组词连句读,密切“左邻右舍”的关系初入学儿意读不好课文,主要是组成课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上《周总理,您在哪里?》老师:请你把课文朗读一遍。学生:读不来。老师:平时朗读不是很好吗?学生:今天读不来。……案例(二):上《大铁锤传》老师:你说大铁锤是哪哩人吗?学生甲:嵩山人。老师:注意课文中的“语类楚声”。学生乙:峨眉山人。学生丙:武当人、天山派……  相似文献   

14.
这种朗读法对学生朗读水平要求虽高,但能极大得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成学生在课外进行朗读训练。具体操作如下:开头群体齐读,个体在朗读过程中出现错读、重读、多读、倒读、停读时,即刻停止。变朗读为听读。如此,能把文章读到底者往往寥寥无几。对最后的胜利者,全班自觉鼓掌给予褒扬。如未读完全班已停止.则群体齐读的程序重新启动,循环往复,直至结束。  相似文献   

15.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就必须真诚尊重学生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在阅读教学中 ,只有给学生以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 ,才能使学生有所发展和创造。一、课文谁先读 ,让学生自己决定教授新课时 ,第一次朗读任务应由谁来担任 ?老师、录音机 ,还是孩子们自己 ?几年的教学中 ,孩子们总是兴致勃勃说着“老师 ,我来读”,“老师 ,我想听录音”,“老师 ,我们爱听你读”。对这种情况 ,如何处理呢 ?一次 ,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 ,在孩子们的要求下 ,我满怀深情地读完了课文 ,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里含着泪花 ,从他们…  相似文献   

16.
论教学模式     
论教学模式□沈阳市皇姑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洪谟两个五年级语文老师,他们上每篇课文的第一节课分别是:甲,导言激趣,审题,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分段,概括段意,讲读第一段。乙,检查预习。首先检查朗读,每生读一段,几个人读完;第二,检查理解词语。逐段...  相似文献   

17.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 ,如雁掠过 ,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 ,要求学生读通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 ,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 ,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 ,马上转入下一程序 ,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2 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 ,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 ,看似热热闹闹 ,其实读前没有要求 ,读中没有指导 ,读后也没有及时评…  相似文献   

18.
潘望娥 《江苏教育》2007,(14):15-15
这是一节公开课。 课一开始,老师就让学生读课文:认真读,大声读,遇到生字画下来看着后面的注音读一读。读完了检查。先检查生字读音,后描红、临写,还要讲评。  相似文献   

19.
正一、关照整体,读故事师:今天,盛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个民间故事,题目叫作——生:(齐答)文成公主进藏。师:这个故事,我不说什么,同学们先自己快速地读,读完之后,你要梳理一下:题目说文成公主进藏,那从课文的哪里到哪里写的是文成公主进藏的经过呢?带着这个问题先读,读完后再梳理信息。打开书,快速地读这个故事,开始。(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师:好,我看同学们读得都差不多了。这个故事读下来,故事的内容读得懂吗?  相似文献   

20.
在平时的语文朗读教学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现象:上课伊始,老师就满怀激情地把课文朗读给学生听。试问老师在为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沾沾自喜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在你朗读之前,学生自己有没有读过课文?字词读准、理解了吗?对课文内容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领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