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的出现使大学生的交往行为出现交往角色虚拟化、交往地位平等化、交往领域全球化、交往方式间接化等新的特点。通过对交往行为进行价值评判,在主体性德育的培育中探索促进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学生网络行动问卷和社会自我认识调查问卷对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行动与社会自我认识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行动与社会自我认识之间不仅存在显著相关并且网络行动对社会自我认识的总体影响显著。进一步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大学生的社会自我评价的高低受上网学习动机、网络涉入程度、网上娱乐行为的影响,其中上网学习动机影响最大,网络涉入程度其次,影响最小的是网上娱乐行为。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和社会学传统以及当代语言哲学与批判理论的综合。通过交往行为理论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中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找出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缺失的原因,借助交往行为理论来构建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有效路径,对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于小生产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社会交往活动,正在实现由保守封闭型向现代开放型发展转变。这种变化已经深刻地反映到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活动中来。这就要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坚决摈弃过去建立在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旧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从当代社会的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兴利除弊,使学生交往成为促进个人成长进步,推动学校建设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5.
交往行为随着人们的出现而存在,很多哲学家、思想家及社会学家都对其进行过描述或提及。但是,马克思是对其进行系统性研究并得出重要成果——形成"交往理论"的第一人。其后,先后经过雅斯贝尔斯和哈贝马斯的研究与发展,交往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进步。本文通过对这三位学者"交往理论"的详细梳理,试图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应该坚持慎独,这是由青年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特点决定的:网络交往内容的开放性、网络交流角色的虚拟性、网络交流方式的自主性。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应该做到: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自律性、实现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统一性、遵守网络礼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交往是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普遍方式,对交往理论的研究一直是哲学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是以理解为目的,试图以语言为媒介,用交往理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在对哈贝马斯关于交往理论的深刻阐述基础上,力图凸显交往在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起人们对交往理论现实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阿伦特的思想中,“行动”是作为人之境况的最能体现人的价值的一部分,也是其主张积极自由的理论前提。分析阿伦特思想中的人的境况的三部分:劳动、工作与行动,探析行动空间——公共领域,包括公私领域的划分,行动在公共领域中的的特性,及现代公共领域的衰落。基于行动理论,对阿伦特推崇的参与武民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蕴涵崭新的教学理念,即追求个性发展,体现多元价值,强调主体教育,注重教育民主与公平,而以人为本的交往教学很好地体现了上述教育理念。本研究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例,尝试在行动研究中建构交往教学模式,探讨交往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教学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10.
壮族神话英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参与翻译活动的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即创作主体、翻译主体和接受主体构成平等的主体间的关系。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平衡各主体间关系和规范各主体间的交往即达成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的主体间性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课程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交往理论对多个领域都有借鉴意义。文章从交往理论出发,阐述了其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提出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师生互动性、课程实施中的对话式师生关系、课程评价的多元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青年学生的异性交往成了家庭、学校、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对生理上成熟和心理上不成熟的青春期学生异性交往的分析,从疏远异性的危害和交往过密的危害来引导学生明确异性正常交往的必要性,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家长、老师选择适当的方法加以疏导,从而促进青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是作为行为主体的大学生在网络上的社会互动行为。作为一种新的交往方式,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生活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交往的虚拟化、交往障碍和道德丧失等负面影响。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认识和自律观念,一方面也要改变和学生交往中的传统教育方式,改为师生间的主体对话,形成合理的交往模式,使统一的道德标准形成一种共识,对大学生产生有效的约束力,从而改变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诚信意识是网络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在网络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网络诚信缺失的现象。规范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意识,给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公共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在网络交往过程中诚信缺失的影响与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的若干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厘定马克思的交往范畴,透察交往与生产、交往与世界历史以及交往与人自身发展的关系,揭示人类社会特有的交往现象的一般本质和规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用能力是外语学习者整体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语用知识和语用规则的内隐性使得语用不易学也不易教。本文从行动研究理论出发,从观察、思考、行动、反思四个步骤分析了语用教学的实施框架,并阐述了行动研究对语用能力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防治是一个双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过程.大学生网络犯罪防治有效性的取得是由相关教育的有效性和相关接受的有效性共同构成的.从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内外原因等方面入手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生活教育是当代人本教育领域的强势话语与实践冲击波,其本质是回归生活世界,实现教育的生活意义及生活的教育意义。因为交往与生活世界在本质上是互为一体的,因此交往与生活教育在生活世界的场域里实现了视阈的融合,生活教育与交往具有极强的意义关系。交往理论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基础、本质、价值及意义,生活教育的过程及根本方法做出了新的阐释,为我们实施生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发生在工业社会,它与主客二分的文化精神和科学技术相适应,以技术理性为主导。现代社会日益强化的技术理性、工具理性,最终使教育陷入"非人性化境地"。同时,这种主客二分的教育模式也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异化、简单化。本文在界定交往和教育交往的涵义基础上,分析了师生关系异化的三个重要方面,并由此认为师生之间应该从五个方面树立交往的意识,使现代教育走向教育交往。  相似文献   

20.
生产关系概念源于马克思的交往形式理论。在变革社会制度的革命年代,人们侧重于从物质利益分割角度来理解生产关系,这种理解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暴露出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我们应根据改革实践的经验重释马克思的交往形式理论,把生产关系全面理解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物质利益的分割关系和合作关系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