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是一位语文教师,对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煞费苦心,结果收效甚微。一次,我要同学们回家把当天看到的、听到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写下来。第二天,同学们把日记交上来,成绩差的同学千篇一律都是写:早上我起了床,洗了脸,就背着书包来上学,走到学校上课铃就响了,我就走进教室上课。然后就是到了什么时间就放学回家了。空洞无味,记流水帐。写作稍好一点的同学就编一些不真实的故事,一不生动,二不具体。当日记快检查完的时候,我忽然看见一位平时话多的男生,坐在座位上默不作声,从神态看,好像有什么心事。我就问他:“杨举志同学,今天怎么这么乖?“还没等他回答,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昨天晚上教室门没关。”这位同学马上站了起来说:“老师,昨天下午我把锁弄坏了。”我问他:“你弄坏了锁当时是什么心情?”他说:“我害怕,怕老师批评。”“那你昨晚的日记是不是写这件事?”“不是。”“你想,这是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件事你是怎样想的,你把它写出来不就是一篇好日记吗?”我由此得到一个启示: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着眼点应该在熟悉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上。  相似文献   

2.
刺猬     
今天是周一,我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教室,就在我刚踏进教室的一瞬间,学生们“哗哗”地响起来,他们都笑哈哈地看着我,那表情就如同在“欣赏”一件宝贝,一下子把我弄得莫名其妙。于是我问:“怎么啦?老师有什么好笑的吗?”没想到这一问,笑声更加响亮了。“老师的头发在放电啊!”一个声音喊道。  相似文献   

3.
“太可气了!”我在办公室发火了,“才三年级的孩子就知道考试作弊了,这还了得?”我一边把顾子航和王宇的试卷抽出来,一边暗暗地想:“待会儿上数学课,我一定要狠狠批评这两个学生!”其实我平时对学生很有耐心,很少发火,可这件事情怎么能不令我生气呢?昨天,我在班里搞了一次数学小测试,有一道填空题是让学生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一个荔枝大约重20()。顾子航填的是一个荔枝大约重20(千克),更可气的是王宇也填了这个答案,而他们俩是同桌!肯定是考试作弊,互相抄袭!这种歪风邪气一定要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4.
爸爸现在在学中文。从公司一回到家里,爸爸就跟着中文讲座的录音带开始学习,不是预习就是复习。用餐的时候,也是书不离手,边吃边听录音。爸爸学习中文已持续一年多了。“你好!”今天早上爸爸又用中文和我们打招呼。“孩子他爸,咱们现在是生活在日本,希望你还是说日本话。从早上起,你就和我们用日文说话好吗?”妈妈这样说道。“说中文不好吗?阿绿,你说呢?”爸爸问我。“可是中国话我们听不懂啊!只知道‘早晨好’这一句,其他的话一点也听不明白。妈,您说是不是这样?”我当然站在妈妈一边。“是啊,这样喜欢中文的话,在中国生活那该多好啊!中国…  相似文献   

5.
有同志说过:要教会“写”先要教会“想”。这是很有道理的。学生作文打不开思路,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会“想”,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于是我就有意引导学生去联想,去想象。遐想联翩思路广开嘛。一、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联想,想象。1.引导学生比较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讲《范进中举》时,我问:孔乙己和范进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异同?这两个人物形象能够说明一个什么共同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傍晚,黑沉沉的乌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一放学,孩子们都飞奔出教室,只有一个小女孩还磨磨蹭蹭不肯走。“怎么还不走?要下雨了!”我边低头收拾讲桌边催促她。“罗老师,我……”她慢慢走到我身边,声音里带着哭腔。“嗯?”我抬起头,发现她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显得很伤心。“今天早晨,我的邻居张爷爷去世了。”她低着头小声说。“你留下来就是想告诉老师这件事?”我顺手把她揽在怀里。她点点头,“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眼泪如窗外的雨一样倾泻而下。我愣住了。这是一个内向的小女孩,我平时很少注意她。很显然,她一定难受极了,整整一天都在压抑着自…  相似文献   

7.
在我来中国前就听说过上海人,人人都说上海人很“精”,要小心。可对那时的我来说“精”是什么意思都不懂。一个上海人对我说:“你不必特意去研究那个单词,只要多和人接触就自然可以掌握。你不如把我当你的练习伙伴,只要付一点钱我就可以教你中文,你也可以当我的日语老师教我日语。”嗯?这样我不是有点吃亏吗?既然互相教那怎么光我一个人付钱?原来这就是上海人说话的本领,同时让我真正体会到“精”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那几天,我很讨厌上下午的课。因为我们班里有不少离家远的学生,常常是带了午饭在学校里吃。每天中午的放学铃一打,教室马上就变成了餐厅。特别是那几个调皮的学生,一手拿着煎饼,一手捏个咸鱼尾巴,边吃边满屋子地闹。到了下午,教室的地面上总是一片狼藉,碎纸屑、煎饼渣、咸鱼刺遍地都是,叫人一看就没了讲课的心情。“一定要注意地面卫生!”这话也不知说了多少次。可他们一玩起来,这句话就给忘到爪哇国去了。是学生太不懂事了,还是教育方法不对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那天下午,我走进教室门口,照例扫视了一下地面,当目光落在墙角的那堆小笤帚…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对语文学习提出的新挑战之一,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矛盾。一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多读书,多训练,多写作。这既是传统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学好语文的方法。但是,社会发展至今,分工越来越细,新事物越来越多,要学的东西很多,人们投入到一件事、一个对象上的时间、精力必然越来越少。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和课堂训练的效率。联想能力是基本的语文能力,无论对于读书,还是写作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本堂课把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在教什么上,是不需要讨论的。关键是“教多少”“,教得怎么样”。我想我的这篇实录想回答…  相似文献   

10.
3月27日晴和往常一样,到了布置回家作业的时候。今天让学生写什么话题呢?我边寻思边走进教室。当我往三角橱里看时,发现盛饭的饭勺少了两个。我就问学生:"这饭勺怎么只有一个了,另外两个呢?"我又查问了今天洗勺子的两个学生,他们确定已经把勺子拿上来了。当时,我就在想:"这就怪了,怎么  相似文献   

11.
这学期教了《燃烧是怎么一回事》一课,有位学生问:“老师,刚划燃的火柴马上把头往上直竖着,为什么会很快熄掉?”我照着学生问的做一遍,火柴果然熄了。学生们讨论说:“这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沉积在火柴边,把助燃的氧气挤压开了。”为什么二氧化碳不往下沉,只沉积在火柴边?这个说法道理不充分。 那是什么原因呢?大家都在积极思考,我要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2.
导入无痕     
在一次公开课上,全校初中数学教师来听我上《旋转》一课,我做足了课前准备,特别设计了课堂导入环节。可是上课铃声响起之后,我班钟小明同学却还没到教室。我只好一边点名,一边等着他。就在这个时候,钟小明匆匆跑进教室。本来我想批评批评他,但是转念一想,何不利用这件事将原先的课堂导入设计改改呢?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在与侄子的交谈中,我侄子告诉了我这样一件事情:他们政治老师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有几个学生正在数他说了几句“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他们的政治老师又说了一句:“最近,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当他还没有说完的时候,他们班一个同学在下面说了一句:“我们怎么知道?”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政治老师当时就气极了,对着那位同学大声说:“你给我滚出去!”听完侄子的话,我顿时陷入了深思当中,这位政治老师怎么不从自己的角度上去思考这件事情呢?他的课堂惯用语是真的存在问题呀。我觉得:教…  相似文献   

14.
妈妈的生日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送给妈妈什么呢?哦!对了,我可以……我对爸爸说:“教我炒鸡蛋吧!”“你怎么突然想起炒鸡蛋来了呢?”爸爸很纳闷。“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好吧。”爸爸答应了。“我只告诉你怎样炒,可不帮你炒,行吗?”“行!”爸爸说了一大堆话后就走了。我想先打鸡蛋吧,不就敲一敲吗?我把鸡蛋在碗边一敲,哦,鸡蛋掉在地上了,还得重打,这回小心点。终于把4个鸡蛋都打进碗里了,我用筷子搅和了一阵子,好不容易搅和好了。该放油了,我把豆油往锅里一倒,突然看见冒烟了,我以为这是要着火了,突然又想起爸爸说这是正常现象。终于可以炒了,我把搅…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主张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语文教学内容,也就是对“教什么”的回答。“教什么”,就一堂具体的课来说,可分出三个层面,相应地转化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教师在这堂课里想教什么?第二,教师在这堂课里实际在教什么,教了什么?第三,学生在这堂课里实际在学什么,学了什么?要全面地探讨这三个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更阔大的背景,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建议语文教师重点关注两个关联:第一,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的关联;第二,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关联。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语文教师在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之间,普遍地存在着阻…  相似文献   

16.
爱在深处     
落叶,在心底已经堆积,而今又被我片片拾起。很想写写父亲,很想把父爱铺成诗行。而今,真的提笔,纸上流淌的是艰辛生活与深沉的爱相交融的泪水。又下雨了。我走出教室。这可怎么回家呀?我想。“佩佩。”我一惊,回头一看,是父亲。“爸,你怎么来了?”“这不是来给你送雨衣嘛。我一下班就赶过来了,怕你在这儿等急了。”父亲一边说,一边给我套上雨衣。“看你的脸,冻得红通通的,明天一定要加件衣服。”父亲又帮我把雨衣帽子上的带子扣好,满意地看了我一眼。突然间我发现,岁月装扮了我年轻的脸,却让父亲的容颜变得苍老。  相似文献   

17.
又到周末,人们终于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好好放松一下。他们身心愉悦的时候,有没有低下头来,看看身边的孩子?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多如牛毛。很多孩子上完美术兴趣班,又上英语班、奥数班……整个周末忙得团团转,比“上班族”还忙。我自己的小孩也上了多个班,周六上午学美术,下午学钢琴和声乐;周日上午学英语,下午上作文辅导课……我没有考虑过孩子对这件事的看法,也从来没有征求过他的意见,自己总觉得将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小孩子必须从小练就过硬的本领,要各方面都去涉及,全面发展,将来才有可能有所建树。直到有一天,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为了我自己的孩子,也为了身边的学生。这一天,朋友的爱人在家里开办了一个英语辅导班,他让我在班里做个宣传,顺便问问,班上有没有想报名的学生。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我来到教室。我的话音刚落,王强就叫嚷开了:“哇噻,老师,我还以为是您办的班呢?幸亏不是您,要不我们就惨了!”“这是什么意思?”我吃惊地问。王强继续说:“您想想啊!如果您办辅导班,我们必须要参加,否则,你会不会对参加辅导的同学好一点,而对不参加辅导的学生就不那么好了呢?为了这个,我们也得去接受辅导。小彤班的周老师、孙老...  相似文献   

18.
一课堂上,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本想解决预设好的让学生整体把握行文思路的问题,这时一个学生突然举手“:老师,请问课文第6节‘“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中这个‘小玩艺’指的是什么?”一时间教室里鸦雀无声。这个问题不只问住了学生,也问住了我,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想过在此时讨论这个问题。我习惯性地对他的善于思考进行了一番鼓励,同时稍稍平静了一下心情,说道“:你真会琢磨问题,读书就是要这样边读边想。现在大家就先来想想这个‘小玩艺’到底指什么?”在把问题抛给学生的同时,我敏感地发现这个问题虽然和我…  相似文献   

19.
“太阳一定是圆的吗?”在上一年级的第一堂课时,我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全教室的学生愕然了:太阳当然是圆的,它不是就挂在天上吗?看到学生这样一副表情,我笑了。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三角形,再给它添了像花辦一样的光芒。学生看呆了,太阳怎么会是一朵花呢?这时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变形画。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发挥了想像。“老师,太阳还可以是葫芦形的。”“还可以给太阳画上眼睛,长上脚。”“我想长上翅膀飞到太阳身边去”……学生的话鼓舞了我,让我在变形画方面进一步研究:变形画可以促使眼睛进行观察,因为要看清楚是什么图形怎  相似文献   

20.
难点是作文     
小语教学的难点是作文,怎样使学生作文有较高的立意?怎样教会学生选材?怎样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我想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选材1.求渺小,求平淡教小学生作文,要抓住一个“小”字,即教学生写小块的文章,也就是题材小,篇幅短的文章。这是由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幼稚的发展初期,知识阅历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