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燕赵化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地域化,其发韧于战国时期。“任气好侠,悲歌慷慨”是其精神特质,具有质朴原始的特点;燕赵化具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在世代传承中不断升华,日臻成熟,表现为家族化、群体化、理性化和趋同化;其学创作的风格和作品有一种昂扬悲烈的风格,慷慨多气,称为“建安风骨”。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杰出的艺术成就与清代扬州化和商业相关。清代扬州盐业和漕运的繁荣,为“扬州八怪”的出现提供了社会舞台,同时也使郑板桥的艺术风格呈现出商业化、市俗化的审美特征。首先,“板桥风格”反映了一种平民思想,具有自我表现、自我娱乐的色彩。其次,“板桥风格”中具有一种化雅为俗,以俗为奇,雅俗共赏的艺术风貌。第三,“板桥风格”体现出一种美丑互见、立异标新、取悦商贾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泉州古民居建筑俗称“皇宫起”、“汉宫体”,其建筑形制、风格、名称源自古代中原,一千多年来。泉州古民居建筑名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语言学,化学角度探究泉州古民居建筑化的源流变化与化意蕴。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从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视域整合中国美学研究,是实现古代文论范式转换和深度追求的必经之途。与西方的分析思维不同,中国的心化思维对中国艺术独特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心源”、“直悟”和“体味”来探讨心化思维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不仅如此,本文还从儒道文化“体仁”、“得道”的方式去考察心化思维产生的根源,揭示了儒道文化对推动中国艺术尚内轻外、尚心灵体悟轻理性分析风格的形成所起到的殊途同归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语翻译中的文化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化、语言、翻译三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化翻译的理论基础。应在化研究的大语境下考察化翻译,即对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化“传真”意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翻译中“化传真”度的把握也是本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在中外化交流大潮的激荡下,岭南近代诗人群体禀具了“创作个性新质”、“人格素养新质”和“学观念新质”。3种“新质”决定了他们在面对崭新的近代诗歌题材时表现出特殊的表达能力与表达习惯,体现了岭南近代诗歌与古代诗歌相异的风格,反映了岭南近代诗歌风格的历史性嬗变。嬗变后的岭南近代诗歌表现为史诗式风格、新组诗风格、杂歌谣风格等3种基本风格类型,它们是对中国传统诗歌风格的挑战、叛逆与超越,对近代及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流沙河“归来”后的诗歌具有写实性倾向与口语化风格,以及后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凸显诙谐、机智的幽默感特点。写实性审美倾向是巴蜀化“重实际,黜玄想”风格的典型表现;幽默感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诗人人格的全面成熟,另一方面又与巴蜀“摆龙门阵”的悠久地域传统息息相关。因此,流沙河“归来”后的诗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巴蜀化独特的区域化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8.
杜审言与“初唐四杰”及沈宋处于同一时代,他的创作更为完美地体现了初唐时期诗歌律化的特征.其内容与风格都初步展示了盛唐气象。杜审言在唐诗律化进程中作出了筚路蓝缕的尝试.其雄阔的创作风格对盛唐诗风实有导先之功。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长篇小说在叙事艺术上的探索和追求,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在“中国叙事”风格营构方面的可能性。其“个人化”叙事风格的内涵及艺术特征,及其呈现的荒诞写实、技术化、寓言化和浪漫诗性四种风格形态,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概括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当中国第五代导演光彩渐隐之际,一批更为年轻,被称为第六代的导演,以其个性化的叙述方式和片断化的感觉风格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创作群体。多年电影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得他们一拍片就造就了独特的影像风格——“影像魅力远胜于形象魅力”。在其充满“隐喻”的简约电影风格中,我们既看到了第六代导演的过人之处,也看到了他们不尽成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艺复兴时期美术和巴洛克美术是外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西方化史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本用有关绘画的成对的阐述分析的概念(如“线条风格”和“彩绘风格”,“平面性”和“退缩性”,“封闭式”和“开放式”,“多样性”和“统一性”),进行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现代讽刺喜剧滥觞于明戏时代,但其真正的诞生却是在“五四”新化运动中,在此后的十年间,它完成了讽刺喜剧化的历史任务,并在寓言化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自身的早期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对小说语言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长恨歌》的语言艺术独具特色,她一改20世纪80年代的语言风格而追求语言的“抽象化”,去实践其创作理论。论文从叙述化的语言、风格的统一性和塑造能力三方面分析了《长恨歌》如何运用抽象化的语言来塑造艺术化的形象的。  相似文献   

14.
“长吉体”诗歌形象,一定程度上与中国古典诗歌整体风格上的差异。诗人选择了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来重组世界的方式,通过非“物态化”的审美追求,汹涌澎湃的浪漫激情,含蓄鲜明的诗歌意象,使其作品具有了现代派诗歌的某些特色。  相似文献   

15.
吉尔吉斯民族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白轮船》表现了深厚的哲理意蕴,这与其完美叙事艺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这种叙事艺术表现在场景与角色的设置,情节结构的设计,叙述层次、叙述角度等诸多方面,从而体现出作家“神话化”,“哲理化”的叙事风格和作家精湛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6.
印度佛教雕刻是以各种“像”为主要载体,不同时期的“像”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其造像依次经历“无像”,“隐像”及“有像”三个阶段;艺术风格依次经历希腊化风格、古典主义风格、巴洛克风格,印度佛教雕刻风格的形成受到佛教教义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研究旨趣和学术方法的独特性的视角,鸟瞰了楚辞学研究中的“萧兵现象”,从其一种特高层次的“元型追询”、一种有别于传统考据法的思维风格的特征等两个相关的方面,勾勒了其飞腾的文化想象力和研究贡献;并从方法论与方法的断裂、所涉学科和研究对象的泛化、偏离楚辞抒情诗本位的视角偏移等方面,指出了其学术方法的特点和局限。  相似文献   

18.
生存环境与老、庄相似的陶渊明,在思想与文学创作上汲取了老、庄思想中批判现实的积极成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处世方法和创作风格。同时,他参照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构筑了自己“世外桃源”式的理想乐园。此外,其自然大化的宇宙观、“委运任化”的人生哲学,也是受老庄“道法自然”思想影响的结果;而老庄主张真率自然,反对“言隐于荣华”的美学思想,对冲淡自然、意深旨远的“陶体”的形成,也同样有着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今电视新闻的发展越来越追求人性化、故事化、平民化和娱乐化,尤其是平民化的创造手法,更是各大电视媒体追求的一种境界。深入平民生活,取材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应该是“平民化”的电视新闻报道风格形式的前提。当今流行的一种民生新闻就是平民化报道的一种主要形式。而“人情味”,贴近百姓、贴近社会.贴近牛活,是平民化新闻报道风格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论西部书法     
古人生活范围狭窄,知识有限,论化艺术的风格都用“南部”、“北部”来划分。本作认为:宏观的看、全方位的分析,化艺术的风格划分应该是以“东部”、“西部”来划分更准确,本即以此来论以云南为代表的西部书法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