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雄斌 《出版参考》2005,(26):31-32
前不久去世的辜振甫,其祖父是清末名儒辜鸿铭,外祖父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姑父是清末大买办、大实业家盛宣怀.在两岸关系史上,辜振甫是一位重要人物.许多人对"汪辜会谈"耳熟能详,对辜振甫其人则了解甚少.本文对他的情况有较多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去世的辜振甫,其祖父是清末名儒辜鸿铭,外祖父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姑父是清末大买办、大实业家盛宣怀。在两岸关系史上,辜振甫是一位重要人物。许多人对“汪辜会谈”耳热能详,对辜振甫其人则了解甚少。本文对他的情况有较多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遗憾之别台湾商人、政治家辜振甫(1918年—2005年1月3日)2005年1月3日,台湾‘悔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病逝,享年87岁。辜振甫的前半生是儒商,后半生则是在两岸舞台上挥洒的儒者。1993年4月,辜代表台湾海基会与祖国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了历史性的“汪辜会谈”。这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会晤,也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举世关注,被认为是海峡两岸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大步。解放日报记者谈小薇与上海主要传媒的记者一起随汪道涵会长同往新加坡采访,撰《历史性的会见》一文,记录了她的采访见闻。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记者的目光应该总是盯着一些社会热点题材。这是我采访“汪辜会谈”之后感受最深的一条。中国最大的内政问题之一——海峡两岸的统一,几十年来似乎忽冷忽热,有一种波浪起伏式的发展变化规律。仅近几年来,就有开放两岸人员返乡探亲、台湾记者首次登陆、大陆记者初次访台、台湾官员赴京出席亚银年会、偷渡走私问题、劫机事件……新闻事件往往是骤然升温,事过之后又很快冷却。其实,海峡两岸的关系就在这种变迁中步步前进。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这两大民间团体的领导人汪道涵先生和辜振甫先生的会谈,已酝酿一段时间,令国际新闻界关注。但是,今年4月11日,海峡两岸突然间同时宣布:4月27日在新  相似文献   

6.
身为台湾海基会董事长的辜振甫先生,给人留下温文儒雅且练达机敏的饱学长者印象。然而,他不是一位单纯的学者。横跨台湾政商两界的辜振甫,兼有“经济外交家”的名号。历任的几位“总统”都曾授予他殊荣。祖籍福建的辜振甫,1917年生于台湾名声显赫的庶港辜家。其父辜显荣时,辜家以6000多公顷农田、300多公顷盐田、18家糖厂等产业成为当时台湾的三大地主之一。1937年辜显荣去世,辜家日渐衰微。已从台北  相似文献   

7.
“阿郎”大名苏俊郎,是台湾最大的一家报纸《中国时报》的摄影组组长。我有幸和他相识并成为好朋友,是这次在新加坡采访“汪辜会谈”的时候。 4月22日,赴新的第一场采访是台湾海基会秘书长邱进益抵新并举行新闻发布会。我们提前赴会,台湾记者早已爆满。互相边寒喧边交换名片,免不了客套一番。这时一个眼睛大大的、个子不高的台湾摄影记者来到面前。“我叫苏俊郎。”我抬头一看,只见他眼角弯弯的,似乎总要笑的样子。“以后就叫我阿郎好了。”阿郎说他去过大陆四次,包括采访“亚行”会议和北京亚运会等等。“以后有事找我”,言毕粲然一笑,风风火火地走了。  相似文献   

8.
1927年4月汪精卫回国,在上海曾与蒋介石进行了一次有关“清党”的会谈。关于这次蒋、汪会谈,王芸生在其1933年写的《十年观潮记》一文中,对这一事件的叙述,较为具体。该文称:“同日(按:四月五日)蒋汪会议,吴敬恒、蔡元培、李石曾、宋子文、李济琛、白  相似文献   

9.
踏上暌别50多年的这片土地,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形容自己的心境是“感触至甚”。从10月14日至19日,辜振甫先生在上海、北京进行了一系列参观访问活动。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会面并达成四项共识。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钱其琛及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会见并坦率沟通。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礼节性会见了辜振甫,引起了海内外的极大关注。舆论大多认为,辜振甫此行走在了两岸关系发展关键时刻的一个新起点上,开始了两岸直接对话,但能否成为改善两岸关系、启动政治谈判的动力,仍将是日后  相似文献   

10.
速读     
扁马会“有交锋,无交集”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4月3日如期会见了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会谈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这次会晤被台湾媒体称之为自1998年台北市长选举之后两人的第二次“交手”,不过舆论的普遍评价是:有交锋,无交集。在两个多小时的会谈里,双方主要针对军购、终统、两岸关系、台美关系等议题进行了交锋,相互辩驳的色彩十分浓厚。马英九呼吁陈水扁回到“九二共识”,但陈水扁仍然固守自己的立场。因此,这场会面仍然很难成为打破两岸目前僵局的转机。“熊猫入台”遭拒台湾“农委会”熊猫审查小组3月31日驳回“大熊猫入台”的申请,理由…  相似文献   

11.
在海峡两岸关系史上,“’94大陆图书展览”是令人久久怀念,特别值得写上一笔的文化盛事。这不光是由于大陆图书首次在台湾正式、公开地展出;不光是由于参展者包括了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88家出版单位,展出图书1700余种,26000余册;也不光是由于这个99人的庞大代表团是历年来大陆访台团组中单位最多、成员级别较高、规模较大的团,恐怕更重要的,还是由于这是“汪辜会谈”以来,海峡两岸在意  相似文献   

12.
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公然冒天下之大不胜,宣称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台湾当局有关方面的某些负责人也随声附和,表示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走向“两个国家”,两岸会谈就是“国与国会谈”。这彻底暴露了李登辉一贯蓄意分裂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政治本质,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破坏了两岸接触、交流、对话、谈判的基础。此论一出,令岛内外民众震惊,国际社会晔然,两岸形势为之风云骤变,旋即受到海内外新闻媒体的激烈抨击。作为党中央机…  相似文献   

13.
20年前的9月14日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抢跑”.到大陆进行了两岸分隔38年之后的第一次新闻采访.轰动一时. 当年的中共决策层.面对不期而至的来自台湾民间媒体的采访要求.从促进台海交流、增进双方了解的大局出发.以乐观其成的心态和开放自信的姿态,给予了充分的配合和帮助,并明确指示“自由采访::台湾记者想采访谁,到什么地方采访,都要尽量满足,开放。” 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完成破冰采访之旅的两位记者日后回述道:”亲眼看到真实的大陆之后,不禁令我们感到过去几十年中.台湾当局所做的反共宣传是多么的僵化。”而他们的报道,经过大陆《参考消息》的转载,让平时看惯了大陆记者文风的读者们,闻到一股新鲜之风。 《自立晚报》抢先大陆行促使蒋经国加快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案的实施。自此.”台湾社会要求与大陆交流的力量.如万马奔腾,沛然莫不能御。”台湾老兵返大陆探亲、台商投资大陆、汪辜会谈达成“九二共识”、“江八点“提出、连宋络绎访问大陆……事实证明.尽管20年来两岸关系中有着这样那样的挫折和不和谐音,但由两岸新闻交流开启的台海民间交流之路越走越宽.目益成为保障台海和平的稳定器和促进两岸共同发展的推进器。 20年回眸,如何进一步发挥两岸媒体在促进台海和平互动中的角色.值得两岸同仁深思. 仅以此文纪念2007年中国记者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落笔作此文之前,我想到的是应该给“热点新闻”一个合理的界定,像事关海峡两岸统一的“汪辜会谈”,不仅海峡两岸,全世界也很关注,是热点新闻。那些能引起群众街谈巷议的,或是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症结和兴奋点,人们议论纷纷,百般猜测,但往往只了解一些表面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时候,新闻媒介倘能及时派出记者,锲而不舍地去追踪采访,继而深入浅出地作出解释性报道,拨开事实与传言之间的迷雾,使事实大白于天下,也应该算是热点新闻。多报道一些热点新闻,有利于提高新闻单位自身在读者中的声誉、地位,扩大影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2002年10月12日,由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国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联合主办,中国教育发展网、国家中西部网联合承办的“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耳·达瓦买提等中央各部委、中西部地区10多个省、市的领导和部分来自国外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他们就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问题各抒已见,交流看法。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教授和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斌教授分别在论坛上作了主旨发言。与会的领导们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人才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纽约时报》记者弗兰克尔在一九七二年五月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向基辛格提问关于美苏高级首脑在莫斯科会谈的所谓“程序性问题”:“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成批地发表协定呢?”基辛格答:“你看马克斯同他的报纸一样多么  相似文献   

17.
翔宇 《兰台内外》2006,(3):54-55
1974年和1975年,是周恩来辞世前最后两年。在这两年时间里,他同“四人帮”进行了坚决而又讲策略的斗争。周恩来在这两年对“四人帮”的斗争和对邓小平的支持,不仅为中国共产党最终粉碎“四人帮”奠定了基础,也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不能再搞一场“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政治运动1973年底,周恩来病情进一步发展。“四人帮”密谋要在1974年把他的身体搞垮,他们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对周恩来使用轮番轰炸的手段。他们明知周恩来重病在身,却大事小事都推给周恩来,轮  相似文献   

18.
日本全面侵华以后,在臭名昭著的汪伪政府建立以前,日本扶植的伪政权重要的有三个:张家口的“蒙疆联合委员会”、北平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它们各处一方,都是日本在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与掠夺的工具。伪维新政府只存在了两年。汪伪政府建立时,伪维新政府不仅政府名义被取消,而且作为伪政权实体也不复存在。大概因为这点,关于伪维新政府的史料相对地少些,大多还是附在汪伪政府的史料里面。  相似文献   

19.
学界     
张五常大概是近年最热门的经济学家了,这不仅表现在他的论著和演讲的广受欢迎,也不仅因为他与汪丁丁等经济学家的激烈的学术争论,而且影响到许多著名的学术和大众传媒平台上愈演愈烈的所谓“拥张”(五常)派与“反张”派之争。  相似文献   

20.
谢涛 《兰台内外》2007,(2):14-15
作为推动台湾“民主化”和“本土化”进程的关键人物,蒋经国虽然辞世了,但他在台湾人心目中的印象还是那么鲜明。台湾媒体曾做过民调,在一项“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谁对台湾贡献最大的调查中,蒋经国的支持率要高出另外两位一大截,其民望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