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左伯华 《教书育人》2012,(17):21-23
教学实践必然会涉及到学生潜能的问题,但绝大多数人对潜能的理解仅仅局限在马斯洛理论的基础上:潜能是个人未来发展可能潜在的能力,潜能不是简单的"可能是"或者是"将要是",而是本身现在就存在的。而谢弗勒的"人类潜能理论"告诉了我们更多、更新的"潜能"内涵,这对我们的高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引发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改革,而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扬弃的过程,需要不断创新.马斯洛认为人的潜能不可能自然流露出来,只有通过学习、教育等活动的发掘才能表现出来.他指出,教育如果能帮助个人发挥潜力、自我实现,那就是"好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享受劳动的成功和快乐呢?  相似文献   

3.
论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性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针对学术界对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曲解,从马斯洛萌发研究自我实现者的动机、对自我实现概念的阐释以及对自我实现者人格特征的描述三个方面讨论了"自我实现论”的性质,认为自我实现是指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它强调的是个人对社会的奉献精神,而不是所谓个人主义价值观或自私自利的代名词;自我实现论是关于人类潜能的本性及其发挥条件和规律的理论,是一种肯定人的积极向上、进取有为精神的人格学说.文章分析了自我实现论的积极意义和局限.  相似文献   

4.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1.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知、情、意全面发展,能自我实现的人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他说:"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  相似文献   

5.
一、心灵教育的界定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以自我实现为核心的"心灵教育"理论,认为人类存在着把自我中潜在的东西变成现实的基本倾向,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人成为人,使人的潜能尽可能地充分发挥,教育要重视个人的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潜能的发展创  相似文献   

6.
浅谈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激励员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为理论基础,针对企业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设计出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何献芳 《教师》2014,(10):8-8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完美的人性",其内涵在于充分发挥人的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潜能。从这个角度来说,关爱他人本身就是人实现自我的重要潜能。本文从整合教育资源、创设生活情境以及构建评价体系三个方面阐述为孩子营造关爱他人的空间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让孩子们成为班集体中"小主人"、"管理者",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和创造力,使他们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里最充分的展示并发现自己的才能。  相似文献   

9.
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具有尊重个人需要的教育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挥个人潜能,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正视大学生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防止德育过分知识化,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人的"潜能"生而有之,人的超越性、非规定性决定了人不懈地追求潜能的实现。教育的本真正是充分、全面地发展人的潜能,使人成为人。人潜能的实现以及实现何种潜能都要取决于一定的内外部条件。人的潜能是有理知潜能,它有实现相反潜能的可能。当今的教育的统一化、标准化使得教育本真偏离,人潜能的遮蔽。教育要回归本真,不仅要面向"抽象的人",发展人的"类潜能",更要面向"具体的人",发展人的"种潜能",使得人的潜能得以去蔽与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眼于<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刺克里夫所处的环境,从精神生态的视角,结合马斯洛的人本哲学理论解读他"自我"的追寻.从他对凯瑟琳等人的报复和最后的奇异离世,说明了他想融入环境的合理性和不可能,透视了他病态人格和心理形成的必然.希刺克里夫的所有挣扎,恰恰造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所在环境的彻底疏离,他永远是所在环境的"他者",他追寻的结果是他的"自我"的彻底迷失.  相似文献   

12.
《广西教育》2013,(40):31-31
"神童"现象,可谓古已有之。甘罗12岁为宰相出使秦国,大诗人白居易5岁就能作诗,著名诗人歌德8岁就能用德、法、意、拉丁语和希腊语阅读和写作。今天,10多岁的"神童"考入名牌大学的新闻也屡见不鲜。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还是父母拔苗助长的结果?大家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赵忠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有些人宣称能把普通孩子打造成"神童",这是犯了教育万能论的错误。你只能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生长环境,给他最适宜的教育,顺其自然发挥他最大的潜能。所以家长要有一个清醒的认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生态课堂"是指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它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的发挥,有效促进师生间知识的生成、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  相似文献   

14.
<出师表>一文集中反映了诸葛亮非比寻常的人格魅力.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文的解析,来探讨诸葛亮身上的才能智慧、精神品质和道德力量.在文中,他的智慧是一种"大智",对"时"、对"事"、对"人"等方面都有着超常的远见卓识.它的感情是一种"真情","报先帝、忠陛下"的情感贯穿全文,言辞恳切,字里行间隐含着对刘备的深深怀念和无限感激、对刘禅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它的诚信,是一种"至诚",对蜀汉王朝的忠诚至死不渝、有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撇除他受时代局限而表现出的"封建意识",这些在今天仍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曹新龙 《文教资料》2008,(17):11-12
<出师表>一文集中反映了诸葛亮非比寻常的人格魅力.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文的解析,来探讨诸葛亮身上的才能智慧、精神品质和道德力量.在文中,他的智慧是一种"大智",对"时"、对"事"、对"人"等方面都有着超常的远见卓识.它的感情是一种"真情","报先帝、忠陛下"的情感贯穿全文,言辞恳切,字里行间隐含着对刘备的深深怀念和无限感激、对刘禅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它的诚信,是一种"至诚",对蜀汉王朝的忠诚至死不渝、有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撇除他受时代局限而表现出的"封建意识",这些在今天仍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兴起的一场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它是利用心理学已经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抛弃了传统的"主流心理学"过度关注消极、病态的研究路线和模式,转而关注人类的积极力量和品质,注重普通人潜能的发挥、生存与发展的状态,帮助人们更快乐、更成功、更健康.它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关注疾病或者健康的科学,同样也是一门关注人类幸福、快乐与发展的科学.从"消极"到"积极",可以说是心理学界的"弃暗投明",指引着每一个普通人都尝试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7.
陈恕 《广东教育》2006,(10):26-27
创造性思维总是伴随着大胆质疑,寻根问底而开展的.马斯洛把创造性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如发明家、科学家的创造;一类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如学生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王玲 《时代教育》2009,(5):162-162
"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反常态教育,利用学生的自尊心,从相反的教育角度、以"漠视"的方式对学生寄予良好的期望,以激起学生内心的"自尊",激起其内心深处积极向上的"欲望",将自己的潜能得以发挥,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端正学习态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本来是管理系统中的理念,但它提倡的尊重人的个人主体性,发挥自身潜能,从而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产生了交集。本文旨在探索"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个性养成的主要途径,学校要以一定的人格观作为办学的根本理念和育人目标。个性就是人格的独特性,具备独立人格的人通常有心理上的兴趣取向,思想上的独立意识,思维上的批判精神,行动上的创新能力,道德上的责任意识等特征。兴趣是潜能的"向导",潜能是内隐的,潜能是多元的,潜能是创新的"产床"。校本课程具有发展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开发学生潜能与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功能。校本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发挥的功能,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有:个性化,综合性,与国家必修课程的互补性,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学生是课程的决策者,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课程本身具有创新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