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尊严之师     
<正>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翻译成现代文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一个有着精神文明的国家,其人民一定是"有耻且格"——有羞耻心且行为举止体面。而孟子,更把"羞耻心"作为人  相似文献   

2.
把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紧密结合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治”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孔子和儒家是“德治”的倡导者。孔子所说的“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话包含的思想,可以看作是古代“德治”思想的基本代表。孔子和儒家“德治”思想的主要缺点是:第一,与封建的法治一样,本质上也是“人治”,是皇帝一人家天下之治;第二,轻视法治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把道德的地位抬得过高,有道德万能论的倾向;第三,儒家的德治强调施“仁政”,但在实际生活中,封建统治者对广大老百姓的“仁政”从未真正施行过,德治首先是“治民”,因而具有…  相似文献   

3.
酷吏列传序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相似文献   

4.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老夫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用各种所谓的政治制度来引导人民,用各种刑法规定来约束人民.人民就会想尽办法去躲避各种制度和法律的惩罚而且不认为是耻辱的。而用道德教化来引导人民,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式下,构建和谐校园,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笔者就构建农村小学和谐校园谈几点想法。一、德制与法制相配合,构建和谐的管理模式学校办学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水平。在农村小学的管理中,提得比较多比较响的是依法治校。孔子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太史令司马迁评论说:“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两位贤哲英雄所见,都提出了德制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不能只重法治而不重德治。恕我不揣冒昧,目前不少农村小…  相似文献   

6.
明朝有位叫张岱的人,在注《论语》“石门章”的时候,曾把人分为三种:愚人、贤人、圣人。他说:懵懵懂懂,没有认识到一定的事难以做就去做,是愚人;精明洞察,知道一定的事难以做到就罢手不做,是贤人;大智大愚,知道一定的事难以做到而毅然去做,是圣人。这里,张岱所说的愚人暂且置之不谈,而他所说的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贤人”,  相似文献   

7.
小学导练课型阅读学法序列训练实验陈二梅,苏建华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叶老还进一步指出:“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这就是说要通过语文课的读写训练去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这种训练是...  相似文献   

8.
“企业管理的方法很多,但要以实用为主,我在企业管理中,倡导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所谓的‘道’,就是路,是规律;德就是用,德者,得也,一德而之,百善从之;以德治企,就是建立众人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样,才能‘上善若水’,使企业管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山东省“富民兴鲁”奖章获得者、龙口矿业集团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棣善这样诠释他的制胜之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一种教学合力,互相促进,教学相长。那么该如何去激“情”导“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0.
<正>孔子的政治思想,是对西周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总结和发展。其主干,就是以施行“德政”和礼治为基础,建立理想的政治制度与和谐的社会秩序。他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德、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原诗】感事秋瑾竟有危巢燕①,应怜故国驼②。东侵忧未已③,西望计如何④?儒士思投笔⑤,闺人欲负戈⑥。谁为济时彦⑦,相与挽颓波⑧。【注释】①危巢:有倾覆危险的鸟巢,用此喻当时中国形势的危急,用住在危巢中的燕子喻中国人民。全句是说,竟然有居住在危巢中的燕子,意即中国人民竟然处在这样危急的环境之中。②故国:祖国。古人常把已经沦亡的祖国称为“故国”;离开自己祖国到异国去的人,也称自己的祖国为“故国”。“驼”,相传晋朝有个叫索靖的人,他很有远见,知道国家政治腐败,将要发生祸乱,指着宫门外的铜骆驼说:“将要…  相似文献   

12.
清人张伯行,为政清廉正直,被百姓尊为“清官”,他所写的《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虽云交际之常,廉操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这八个“-”字,将张公清正廉洁赫然纸上。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板在一幅画上曾题道:“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其“-”字用得如数家珍,读来十分亲切。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江上有一渔船,即令身旁的大学士纪晓岚以“一字”赋诗。纪晓岚略思片刻便吟道:“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饰一仰一顿…  相似文献   

13.
开心一笑     
智救小鸟军训有一次,一位南方军官带着两班学生去军训。第二天,他这样对学生说:一班杀鸡,二班偷蛋,我来给你们做稀饭。学生们面面相觑,都听糊涂了,后来才知道军官想说的是:一班射击,二班投弹,我来给你们做示范。惊人之举一位不懂法语的游客去法国度假。一天,他走进一家饭馆,侍者立刻递上菜单,他不好意思说自己不懂法语,就胡乱点着上面的一行说:“就来这个吧。我想它味道一定不错。”侍者非常吃惊,说:“这是我们的老板啊!”再来一个精彩的杂技节目结束后,观众大呼:“再来一个!”宝宝忙问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妈妈说:“这…  相似文献   

14.
高圣峰 《现代语文》2007,(5):117-117
走进中国学作品长廊,历代骚人墨客的惜时叹逝之诗实在叫人眼花缭乱!“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楚大夫艋原“惟草爪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一世之雄”曹孟德横槊而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诗仙太白也说“弃我去昨日之日不可斟”(《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云》);少陵野老则挠首低吟:“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赠卫八处士》)而岳飞凭栏高歌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更把壮怀激烈的渎书人之惜时推向了极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陈奇献先生所著《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厂搜前人注释百二十六家,详加考核,纠谬正讹,艰涩大去,甚便学人。然千虑一失,智者不免。今试择一题,略陈管见,以求教于方家。《吕氏春秋·顺民》:“于是翦其发,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以吕氏春秋校释》479页)对这段文字中“”的诠释,陈奇献先生先引述了俞樾、马叙伦的观点:俞极谓“”本作“”,假作“枥”。《说文》:“枥,枥,指也。”《韵会》引《系传)}曰:“谓以十押十指而缚之也”;字亦通作“历”,《庄子·天地篇)}“罪人交臂历指”是也。马叙…  相似文献   

16.
陶侃惜谷     
魏永霞 《阅读与鉴赏》2006,(11):38-38,72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农给人足。  相似文献   

17.
柴双政 《语文知识》2006,(11):32-32
《人民日报》2005年9月30日4版所载《少“上来”点,多“下去”点》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其实,他们也知道,好的演出,人们会趋之若鹜,不请自到;而平庸之作,硬着头皮看下去就十分遭罪.更不要说还让人现场评说了。  相似文献   

18.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作品,以对话形式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以及道德理念,尤其对于社会治理和社会秩序方面,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着重讲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内容,他认为好的法政应以领导者德行为核心,以德行仁义去教化百姓,并以相应法规作约束,使得百姓对是非荣辱有自己清晰地判断.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1.我国值得借鉴的“问题———讨论”教学思想与理论从《论语·先进》课例记载里发现,孔子的教学是在问题讨论中进行的。孟子也主张,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自求、自学、自得”。《学记》中早就提出:“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朱熹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称为“为学之序”。蔡元培认为:“最好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陶行知也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叶圣陶也说:…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老师自始至终不要多讲,而致力于导,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致力于“导”,以服务于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