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局内人—局外人"视角考量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问题。本文的论点是全球化背景已经变得愈加复杂,我们如何能够在自身所处的文化背景内外理解复杂问题的本质?我们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局外人"和"局内人"术语起源于许多与教育相关的学科,我们在对其理解时不能够将其仅仅作为一对完全相反的概念。这一对概念不断发生改变并不断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环境。全球视角与权力、压迫和镇压相关。个体视角中的"个体"是指在国外生活和经历他国文化的人。他们可能同时兼有"局内人"和"局外人"身份。当越来越多的合作研究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下开展时,采用"局内人—局外人"视角研究国际比较教育问题将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要考虑自己和被研究者的身份和角色。它们包括性别、年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形象装饰、懂行人、熟人或者生人、局外人或者局内人、听众或研究者等。考虑身份和角色时,在不同阶段要有所侧重,有以下几种情况:无你(以研究者为中心),无我(以被研究者为中心),有你有我(以双方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要考虑自己和被研究者的身份和角色.它们包括性别、年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形象装饰、懂行人、熟人或者生人、局外人或者局内人,听众或研究者等因素.考虑身份和角色时,在不同阶段要有所侧重,有以下几种情况:无你(以研究者为中心);无我(以被研究者为中心);有你有我(以双方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车蕾 《教育教学论坛》2014,(16):130-131
"局内人"与"局外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激进信条。打破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的生存边界,融局内人与局外人为一身,才能正确、辩证、完备地看待问题。论文结合作者的高校工作经历,依次从教学活动、科研实践、通才教育等方面的论证和探讨了此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务工作者开展学术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者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实务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应发挥自身优势,主要从事以行动为取向的研究。当前西方出现的证据为本的思潮,可以为实务工作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提供一种范例。实务工作者从事行动研究除了要处理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以外,也需要处理角色身份带来的"局内人"与"局外人"的问题、"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问题、"学术研究者"和"行动研究者"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主位—客位和局内人—局外人的"双视角"研究方法在上世纪50年代的西方民族音乐学界发端,后来流传到中国和日本等国家,并在整个世界的民族音乐学领域内被广泛使用。该研究方法指的是在面对具体的音乐事象时,不但要以"局内人","主位"的身份深入文化内部感受该音乐文化。同时还要以"局外人"、"客位"的身份审视自己的研究对象。下面,本文将从何谓"双视角"研究法、"双视角"法在民族音乐学中的定义、"双视角"法在民族音乐学中的应用、"双视角"法在民族音乐学中的意义四个方面来介绍民族音乐学中的"双视角"研究法。  相似文献   

7.
论文借助多元文化教育中跨文化教师的类型划分,探讨教师的跨文化适应对其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局外人"的教师在课程实施上采取"忠实执行"取向,而作为"局内人"的教师则往往基于对学生的"同情性理解"或迫切希望学生改变现状的心态,开展有益的课程资源开发("文化附加")甚至"创生"新的课程。由此可见,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参与,不是简单地技术参与,而是深刻地触及到教师个人的身份层面。教师对"我是谁"、"我属于哪一个文化群体"的个体身份认同,以一种非常微妙的方式在深刻地影响其课程实施行为。同时,在多元文化学校情境中,"局内人"的文化身份对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教师成为学生文化背景的"局内人",对学生的处境"感同身受",关心学生的生活境遇和前途命运,是教师有效参与课程变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质的研究”中研究者如何进入研究现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质的研究”中研究者如何进入研究现场陈向明在“质的研究”①中,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是一个“互为主体”的关系。研究与其说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再现,不如说是双方的一种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这是因为研究者认为,任何“理解”都是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9.
洪涛漪 《海南教育》2014,(10):16-17
一、调查与研究综述 1.调研的背景。(略) 2.调研动机和目标。 (1)了解现今我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2)发现、了解教师对于"生本课堂"理念的掌握、理解及课堂中所体现的效果。 (3)查找、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4)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专家研究与教师研究各自拥有不同的研究范式,即科学研究范式与实践研究范式.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科学主义研究范式神话的破灭,专家研究开始了实践转向,其角色亦由立法者转向阐释者.在教育研究中,专家和(中小学)教师同为阐释者,应该拥有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双重视野,理解并介入彼此的文化,通过交流和对话等方式,建立解释、探究的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质性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对研究关系的警醒。文章从"局内人"更易产生的"共情"的角度,就"共情"对质性研究真实性的帮助、局内人"过度共情"带来的危害、如何准确利用"共情"来提高研究效度、研究者自身立场定位等问题进行探讨,强调在价值中立原则指导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共情"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国内外近五十年"双重乐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让学者们了解"双重乐感"理论的研究态势,并引发我们思考:异己学者将如何融入音乐本身,以"局内人"、"局外人"的身份做到"跳进"与"跳出";双重乐感教育理论将如何深化更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姜泓冰 《成才之路》2011,(31):I0015-I0015
西安某小学的“绿领巾”,被老师当成“激励没戴上红领巾的学生”的手段,学生们却解读为“差生”的身份标志。虽然学校有些委屈地说.他们的本意只是为了“激励”那些还不够入队条件的学生,但如此“激励”手段显然更多被理解成了压力与打击,缺少对于孩子自尊心、平等意识的理解与关注,难以达到激发上进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民俗研究就是翻泽研究.对过去的传统的研究是以现代的眼光翻译历史;对异民族民俗的研究是以他者的眼光在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翻译与阐释.即使对眼下问题的记叙与理解也渗透着对不同观点的翻译与再现.民俗学研究者就是民俗文化的翻泽者.这种翻译不仅是通过文字,也通过文物、声音、图像等媒介物,如本专栏的有关神像、民歌表演以及电影.  相似文献   

15.
“意象”与“意境”在中国古代文论,特别是诗歌研究中是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术语。由于都有一个“意”字,人们在理解或使用它们时往往通用、混用,分辨不出它们之间的含义和指向的差别,尤其是近代西方又发生了Imagism(意象主义)诗歌运动,欧美文论中也大量出现“image”这一术语,“image”又被中译为“意象”,人们对这些术语范畴的界定更是莫衷一是,难以准确地把握,认识上出现许多混乱,很有将其梳理辨析的必要。意象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早已存在的一个概念,然而这个概念也象中国古代学术理论中其它一些概念一样,在它产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面向“市场”与“世界”的人文社科研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有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筹划并调整我们的研究理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不仅与每一个研究者的学术生命相关,而且与整个高等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发展相联,因而也是不得不加以优先考虑的。在影响学术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内部的“市场”条件和外部的“世界”因素又是至为根本的首要问题,于是便有了本文的题目。  相似文献   

17.
知青叙事中塑造了许多“他者”和“局外人”形象,尤以作家张承志和其作《黑骏马》中的主人公白音宝力格最为明显。通过文本细读法,从“自我书写的‘他者’——找寻存在的‘局外人’——‘他者’和‘局外人’的精神复归”的过程来分析张承志的经历和展示《黑骏马》中的白音宝力格的情感经历,研究知青叙事里的“他者”和“局外人”形象,对于重返知青叙事、理解张承志作品的生命意识和人性关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 背景与思考 “分数的再认识(二)”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材学习分数的第二节课,根据分数意义的整体设计,本节课侧重于分数的“测量”理解:从测量的角度体会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对于分数产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大学委派到中小学的“挂职副校长”在大学和中小学两个教育场域中产生影响,是具有“双栖”性质的教育人。根据其驻中小学的时间、学科背景、聘任方式、管理组织等标准,可对挂职副校长做类型区分。作为大学专业人员的代表、连接大学与中小学的桥梁、进行实践研究的先锋、提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人物,挂职副校长在中小学的工作中遭遇了理实冲突、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身份冲突、双重职责下的工作重心冲突、文化差异下的工作方式与取向冲突、业务开展中的语言冲突。通过进一步完善“挂职副校长”成长的支持与保障机制,提升效能,促使其向“实践型专家”的理想发展样态成长。  相似文献   

20.
试析“结构”在中国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张峻德(内蒙古师大美术系)“结构”在中国画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结构”我们应对它有更加广义的理解与认识,它应包括:结构造型、结构的夸张与变形、笔墨结构等诸多方面。对于“结构”规律的进一步认识、理解与掌握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