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体阳唐一部,江一部。平去入分押。全浊上声“杖”字与去声相押1例:《五9·龟毛》叶“杖放当丧”(“放”为漾韵,“当丧”宕韵)。十三、曾摄共9例:登独用2 ;证独用1;蒸证同用1;入声职独用1,德独用2 ,职德同用2。蒸登一部。平入分押。本摄与梗摄通押3次见下文。又曾摄蒸韵与臻摄  相似文献   

2.
拟从音韵的角度,在归纳、整理《祖堂集》诗(偈、颂)韵中止、蟹二摄用韵的基础上,考察其用韵特点及其所反映的语音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宋诗别裁集》编者姚培谦交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培谦是<宋诗别裁集>的编者之一,影响很大.文章考论出其交游对象三十一人,这对于我们知人论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在西汉初期成书的《淮南子》中,多次出现阳燧、方诸(亦名阴燧)、钻燧、燧的记载,东汉学者许慎、高诱等人,对其解说分歧很大,后代许多著述也语焉不详,不可不辨析清楚. 一《淮南子·天文训》云:“故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高诱注:“阳燧,金也.取金杯无缘者,熟摩令热,日中时以当日下,以艾承之,则燃得火也.”  相似文献   

5.
《蜕庵诗集》是元人张翥的诗集。《蜕庵诗集》的源头为张翥本人的手稿,卒后其稿为大杼编次而成手抄本。《蜕庵诗集》的版本,按卷数分类有四卷本、五卷本、两卷本及补遗一卷、不分卷本。有稿本、抄本、刻本几种版本传播。四卷本最为流行,主要有刻本、影印本与抄本三种;五卷、两卷、一卷本主要为手抄本。  相似文献   

6.
姚培谦出身于金山望族,家富藏书,喜读书治学;又尚风雅,广交游,对《宋诗别裁集》之成书贡献巨大。笔者于《〈宋诗别裁集〉编者姚培谦交游考》中曾考证出姚氏相与交游者31人①,后继续爬梳相关文献,于本文中则补考出相与交游者41人、正误5人。此72人中,以江南人士居多,这与江南文人酷嗜雅集唱酬、切磋学问、探讨诗艺的传统有关;而相交者中又半为诗人学者,多主张以经史为本,务实黜虚,这也契合了清前中期崇尚实学的学术思潮,并对《宋诗别裁集》批评理念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杜牧诗韵考     
杜牧诗韵考熊江平本文仅从音韵的角度出发,归纳整理杜牧诗韵,并考察他用韵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当时语音情况。凡例:1、本文根据《全唐诗》所收杜牧诗,并参考冯集梧注《樊川诗集》.《全唐诗》共收杜牧诗533首,其中有些诗又见别家诗集,都依《全唐诗》注明。2、材...  相似文献   

8.
朱鹤龄《愚庵小集》是被《四库全书》著录的清初唯一的遗民文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较高的文学价值,但迄今文学史很少涉及,甚至没有一篇专文探讨。本文通过对《小集》的编撰、版本以及内容、艺术和文学思想的全面考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墓志铭是姚燧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作中,他从史传的角度入手,秉承补史之漏的创作目的,从而塑造出了一系列真实、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其中尤以全真教道士为代表,他们是元代社会的文化精英。当然姚燧的创作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形象塑造,这与他多角度、多梯度的刻画人物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北宋中晚期文学家晁补之的古、近体诗的用韵情况,归纳梳理韵部的分合,讨论各部特殊韵例、韵字,概括其用韵特点。其近体诗较少出韵;古体诗用韵则比较自由,入声韵尾-p、-t、-k的区别已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扬雄集》明确以"集"命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编撰应始于魏晋。严可均《全汉文》本,为现今《扬雄集校注》的底本,也是目前为止最完善的古本。《扬雄集》的传本在篇章目次和正文文字方面均存在差异。对于《扬雄集》版本系统的梳理及对比,为校勘整理该集在选择底本和校本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姚燧文章具有"正中见奇"的艺术特色,而最能体现其散文作品的艺术价值当属"奇"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语词之奇"和"语意之奇"。除了在语词和语意上的奇特之外,姚燧散文中"奇"的艺术风格还表现在善于使用象征手法,善于用典,善于对比。姚燧注重对"奇"的审美倾向的追求,不仅没有削弱其作品中"正"的思想,而且更为突出了其散文中的儒家正统观念,使其散文在给人一种惊奇之感的同时,意蕴更为深邃。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注释鲁迅杂文《华盖集》的过程中,在党组织的亲切关怀和有关单位的大力帮助下,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经过初步的整理和考订,归纳为如下一些问题,分别加以介绍、分析。目的是为学习和研究鲁迅提供一点资料和线索,并有助于改正过去鲁迅著作注释和研究中的某些错误或不实之处。由于我们涉猎的文献资料不多,又限于水平和鉴别能力,难免有片面或考订不当的地方,恳切地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14.
孙黄作为元末明初岭南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集《西苍集》在其去世后由他的门人黎贞编次。在明清两代,《西苍集》八次刊印,受到众多文人青睐。直至今日,孙黄的佚诗佚文仍不断地被发现。《西苍集》是中国诗歌史上瑰丽的一笔,文章对其聚散存亡、版本流变进行了分析,概括出其版本系统的传承渊源,梳理出版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梁份《怀葛堂集》,《四库全书总目》谓“前十四卷为杂文,末一卷为诗十二首,漫游杂录十一条”,《清史稿》谓梁份“著有《怀葛堂文集》十五卷”。今存于国家图书馆之《怀葛堂文集十四卷诗集一卷》(以下简称国图本),殆为清修《四库全书》时江西巡抚采进本,署“南丰梁份质人著,同学诸子校”,特多评语,附于各篇之后。书前有姜宸英、王源序,前十四卷收文共一百四十七篇(其中《送朱修龄序》缺首页,  相似文献   

16.
梳理《陆文公集》版本源流,对认识其原貌及其研究都有重要作用。本文从馆藏清雍正元年年羹尧刻本为考察基础,大致理清了《唐文粹》的版本源流,并对其作出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最早行世的诸葛亮著作本子,是《三国志》作者西晋陈寿所编《诸葛氏集》24篇,但约在南宋初,这个本子就已残缺不全,再后竟至散佚。今天我们看到的诸葛亮著作的本子,则是明清两代学者辑佚重编的,从它们中已看不出陈氏《亮集》的面貌了。于是,人们对它的成书、体例、收文等情况或存有异议,或不甚明了。鉴此,笔者在近年撰《诸葛亮集笺论》时,对陈寿编《诸  相似文献   

18.
孙望先生在对《元次山集》进行校注时,已经对《元子》《文编》《浪说》《箧中集》《漫记》等著作进行了梳理,但并没有对《元次山集》版本源流在历朝历代的整理情况做详细而准确的考证。文章试图通过整理古代文献,为《元次山集》的版本流传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19.
北宋诗人郭祥正存诗约1400余首,收集在其诗集《青山集》的诸多版本中。详细地搜集了郭祥正《青山集》的宋代版本、元代版本、明代版本、清代版本、民国版本,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各个版本之间的传承关系,意图对郭祥正《青山集》的版本进行源流考辩。  相似文献   

20.
古类书《琱玉集》残卷中六则引自《春秋》的材料,与现存《春秋》、《春秋左氏传》的内容有很大不同,彰显出编者在编辑词条时文献来源的非单一性。《琱玉集》对原始文献进行删改、润色,更注重情节,使之故事化,追求一种民间叙事,传达出《琱玉集》明显不同的写作性格和写作诉求,也彰显出早期类书的编写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