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定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水库库区和石景山区永定河两岸作为重点研究区,测量其表层土壤剖面的磁化率曲线.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土壤剖面磁化率曲线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与土壤的成土母质、成土作用和周围环境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调查考察、统计学等方法,以磁化率作为环境气候替代指标,对毛乌素沙地的磁化率特征进行了研究;以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显示的曲线特征,分析了这一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及机制。在此基础上讨论推断了毛乌素沙地地区57000年以来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可将毛乌素沙地57 ka以来的环境气候演化过程分为以下2个阶段:57 ka年至10 ka年间磁化率值虽有较小的周期性波动但基本稳定。说明在此期间毛乌素沙漠地地区环境气候较稳定;距今约10 ka以来代表环境气候的磁化率指标在较小周期波动的过程中总体有增大的趋势。结论:环境气候在此期间在波动中总体向低温、干旱环境转化。  相似文献   

3.
龙凤湿地由于长期承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湿地中的水体流动性差,众多芳香烃类污染物在表层沉积物中富集、沉积,部分有机污染物难以降解.通过实验分析检测这些芳香烃类污染物在湿地不同区域沉积物中的质量分数从0.15~4mg/g变化较大,其中苯系物主要为C4苯和C7苯,多环芳香烃以萘、蒽、菲系列化合物中的萘、C2萘、C3萘及蒽、菲、甲基蒽、甲基菲为主,而且具有PAHs质量分数高于苯系物以及C2萘与甲基菲质量分数高的特征.龙凤湿地表层沉积物中的C2萘及甲基菲等质量分数高,有机污染物成为潜在的二次污染源.  相似文献   

4.
基于土壤传递函数的原理,可以使用间接法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推求,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试验土样的粒径级配结果,并使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干容重,作为软件Neuro Theta的输入值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计算。将间接法测定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传统压力膜法试验直接测定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对比分析,拟合结果理想,从而验证了使用本间接法求解土壤水分运动参数是可行的。这种简便的间接求解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方法解决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在进行流域水文模拟的过程中难以取得土壤水运动参数的空间分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测试了宁德市茶园土壤中13种重金属的含量,并研究其分布特征,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宁德市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宁德市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单项评价中,平均值均未超标,但个别因子最大值超过1.0,为超标;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中属清洁,即茶园的土壤质量安全,但个别样点接近或略微超出警戒限,应引起必要重视.  相似文献   

6.
在赣南18个脐橙产区县(市),根据不同土壤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果园约90个作为取样果园,采用BCR法对土壤样品的土壤重金属的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果园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赣南脐橙果园土壤中生物有效性重金属形态含量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Pb>Cu>Zn>Ni>Cr,同时,重金属元素Ni、Cu、Cr、Zn和Pb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含量和形态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且均以残渣态为主,五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环境风险都较小.  相似文献   

7.
对漯河市土壤中金属等元素的含量进行监测分析,初步摸清了漯河市辖区内土壤中金属等元素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李建飞 《莆田学院学报》2007,14(2):92-96,102
对莆田市郊区蔬菜地土壤中pH值和有机质、Pb、Cd、Cr、Ni、Cu、Z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莆田市郊区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地区内及地区间的差异较大,Ni、Cu平均含量以新度镇较高,Pb、Cd平均含量以镇海、拱辰办较高,Cr、Zn平均含量以黄石镇较高,各地区重金属元素受地区影响显著性排序为Zn>Cr>Cd>Pb>Cu>Ni。相关性分析表明,莆田市郊区蔬菜地土壤中部分重金属元素以及有机质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所有样本中6种重金属均没有超过GB15618-1995二级标准值,但与福建省水稻土背景值比较,均有不同程度超背景值现象,其中Cr、Cu、Ni超背景值率较高,富集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派河干流表层沉积物为对象,研究Cu、Zn、Ni、Cd、Cr、Pb、Hg、As等八种重金属总量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指出主要污染物。方法:于枯水期利用户外助手软件GPS定位在派河干流上游至入湖口采样点采集土样,土样消解采用HNO3-HF-HClO4分解法,Hg、As利用普析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Cu、Zn、Ni、Cd、Cr、Pb利用固体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运用Origin软件制图分析重金属总量分布,运用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派河干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排序为CdHgPbCuNiZn AsCr,从单种金属风险指数的评价结果来看,As、Cr、Ni、Zn、Cu、Pb属于轻微等级污染,Hg、Cd的评价均值分别为753.86和5 537.3,属于极强等级污染;从综合潜在风险指数的评价结果来看,各点位均属于极强等级污染,其中,Hg的贡献率为11.89%,Cd的贡献率达到87.42%。结论:派河是巢湖Cd和Hg污染的主要输送支流之一,对派河流域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应主抓Cd和Hg污染,降低派河以及巢湖Cd和Hg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0.
煤矸石堆周围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宿州桃园煤矿区域进行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检测出Pb、Ni、Cd、Mn、Cr、Cu、Zn等8种重金属元素.结合aicgis10.2对研究区域重金属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表层上重金属含量与采样点距煤矸石堆的距离未呈现正相关关系.在垂直深度上,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和深层土壤重金属分布没有直接关联.由评价结果可得研究区域为重污染区域,所有测点均超标且超过警戒水平40-110余倍不等.其原因应为煤矸石堆放淋滤、煤矸石填充耕作地、砖厂烧制堆放砖块及碎屑的不当处理、垃圾填埋.除此之外,不排除当地耕作导致土壤的翻动而造成的重金属对表层土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Andersons-d混合模型和Falicovs-d库仑互作用模型,研究了s-d混合效应和s-d互作用效应对低温电子磁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实验改进后,减少了清洗、烘干及冷却样品管的实验操作环节;装样长度可比原来或多或少(9.5~10.5 cm);一种试样固定用一支样品管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相符,比改进前误差小.改进后可大大地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实验用品和降低实验费用,且减少了对实验室、环境的影响.在实验教学中反复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在P波机制下采用周期Anderson模型Hamilton量,运用Green函数方法讨论Kondo型重费密子超导系统的磁化率和能隙随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庄浪徐家碾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磁化率与各粒级的相关性分析,认为粘粒组分(<5μm),细粉砂组分(10-5μm)与磁化率呈正相关关系,粗粉砂组分(50-10μm),砂粒组分(>50μm)与磁化率呈反相关关系.其次,对粒度分离后磁化率贡献的测量计算,结果指出粗粉砂(50-10μm)在全剖面对磁化率的贡献最大,其在古土壤层中对磁化率的贡献低于黄土层;其次是粘粒组分(<5μm),在古土壤层中对磁化率的贡献高于黄土层.粗粉砂对磁化率的贡献主要受到粒级含量的影响,而粘粒物质对磁化率的贡献主要源于其较高的粒级磁化率;粒度分离后各粒级的磁化率呈现出颗粒越细,磁化率越高的变化趋势.这可能是由于细颗粒物质中富含铁磁性矿物,而粗颗粒物质中含有碳酸钙等逆磁性矿物使其粒级磁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磁场强度H=B/μ0-M,在各向同性的非铁磁物质中才有H=B/μ.对铁磁物质,一定的磁场强度H所对应的磁感应强度B值依赖于磁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低碳钢表面进行等离子弧堆焊时外加纵向磁场,对堆焊试样进行硬度和耐磨量试验,采用显微电镜和扫描电镜对堆焊层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研究磁场频率对堆焊层金属的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外加纵向磁场通过电磁搅拌作用细化堆焊层金属的组织,并控制硬质相的形态及分布;堆焊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随磁场的频率变化而变化并存在最佳值,在适当的磁场频率作用下电磁搅拌达到最佳效果从而提高堆焊层金属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双磁垒量子结构中,磁场强度和偏压大小对电子自旋极化输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偏压下,电子在反平行等强磁垒结构中输运不会产生自旋极化;电子传输的阈值能量随磁场强度或偏置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在一定的磁场强度和偏压大小下,比较由半导体InAs和GaAs两类材料构成的量子结构中电子输运自旋极化度,发现它们的电子输运自旋极化度都随入射能量的增大而呈振荡衰减趋势,朗德有效因子高的InAs材料比GaAs的自旋极化度高出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8.
The high surface energy makes metal nano-particles reactive and easy to get oxidized or burned in the open air, which results in decreasing or entirely losing their functions and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 the magnetic property behavior of iron nano-particle, which is one kind of the typical magnetic nano-materials,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iron nano-particles were heated to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 an open-air stove. After that, they were firstly examined by TEM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their outline of shapes and then measured by VSM to trace the changes of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iron nano-particles can keep their magnetic property with saturation magnetic induction intensity B. around 136--161 emu/g,remanent magnetic induction intensity Br around 14.8--17.4 emu/g and coercive force He around 290--302 Oe when the temperature goes up to 523 K. The explanation to such outstanding oxidization-proof ability has been given that there exists a single crystal and lattice-shared Gamma-Fe2O3 shell covering the pure iron core, which prevents the spherical iron nano-particles from further oxidization.  相似文献   

19.
1986年,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出版《北京教育丛书》。20多年来,共出版《丛书》208本。北京教育学院为此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