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散文或一首长诗可以化大为小、化整为零。这两“化”有两层意思,一是把作品划分成若干段或若干节,一段一段地背,一节一节地背,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积累,多次完成。古人写诗文都有一定的层次,我们背诵它也要了解其层次。 相似文献
2.
背诵古诗文,要调动人体各种器官的能动性,以提高记忆效率。背诵,首先要用眼看,既要看清字形,读准字音,也要看清所用的标点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能熟背许多诗文而经久不忘,其办法之一就是到一定阶段要复习已背过的内容。清代学者顾炎武能背诵数十万字的《十三经》,并不是他有什么过目不忘的才能,而是“学而时习之”。他每年给自己规定:春秋两季,要按计划分别温习冬夏两季所读的书,即半年读书,半年复习。久而久之,他终于做到了“胸中藏书万卷”。这一切充分证明德国哲学家约瑟夫·狄慈根所说:“重复是学习之母。”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以下100位精确数值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谈起他的诀窍时也说:“重复!重复!再重复!”因此,重复是背诵的一种基本方法。青少年趁着记忆力好,应当用不… 相似文献
4.
清晨,是记忆的理想时间。人经过一夜休息之后,大脑清醒,精力充沛,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再选一个环境寂静,空气新鲜的地方去背诵古诗文,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规定自己:每天早晨起来,要安排一段时间熟读普希 相似文献
5.
所谓规律,主要指古诗文的一些特点。古代诗词,都有一定的规律,特别是近体诗和词,格律更为严格。这也就是说,更有较为明显的规律可循。比如了解近体诗的对仗要求和平仄关系,对于练习背诵就很有帮助。倘若学 相似文献
6.
所谓“三抓”,是指背诵古诗文时要抓住领头字、领头句和过渡句。一般的诗文往往都有几层意思,每层又都有个领头句,抓住它,就像抓住了一串珍珠的丝线,能引出一串句子来。句与句之间,往往还有领头字,抓住它,背诵时就能使上下句连贯起来。在段与段之间,时常有过渡句,抓住过渡句,就能使上下段连贯起来。因此,“三抓”是背诵的好方法。领头字,不仅散文中有,古诗词中也有,尤其在词中领头字更常见。如南宋词人陈人杰的《沁园春》中首句的“谁”字和次句的“怅”字,都是领起字。在以上二句中,我们抓住了“谁”和“怅”字,基本上就记住了上片的词意。… 相似文献
7.
所谓“入境”,就是在背诵过程中,要把自己融入作品的意境中去,随同作者之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让自己神游诗文的意境。意境是客观物境与主观情思的契合交融,但二者不是孤立地存在,而只有交融在一起,浑不可分,才能形成意境。因此,我们背诵古诗文,只有使自己进入作品所表现的意境,才能真正理解它,进而记住它。意境主要存在于诗歌之中,好的抒情散文也有意境。而叙事散文、传记散文和寓言散文等一般是无意境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进入作者的心境,从而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有的同学背诵古诗文习惯于看一句背一句,既割裂了作品,又会感到索… 相似文献
8.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勇于创新,使诵读真正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人文素养的主阵地。青年学生精力充沛,记忆力旺盛,因此,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利用得天独厚的记忆力,熟读成诵若干篇章,奠定满腹经纶的基础。这样做,既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背诵古诗文首先要培养对古诗文的兴趣,以愉悦的心态去背诵。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东西,都要先爱好它。背诵古诗文尤其是这样。古诗文,产生于久远的年代,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如果我们不喜欢它,硬着头皮去背,往往事倍功 相似文献
11.
傅启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7)
一提起背诵,有些学生就会觉得头痛,觉得费力。说实话,背诵确实是一件比较伤脑筋的辛苦的脑力活,但背诵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规律,加上方法得当,背诵这项工作就不会感到十分吃力,甚至会觉得是一件 相似文献
12.
13.
张诵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8)
背诵课本中一些名家名言名篇,是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语文水平的一条极好途径,因此在本年级课本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及现代文的段、篇的背诵,现排列如下:一、古代诗歌(共14首)基本课文6首:《敕勒歌》(一、P19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相似文献
14.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语文课标》)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教育部分别向初中生和高中生推荐了古诗文背诵篇目--文言文各20篇、古诗词各50首。对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一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章和段落,学生须认真对待,按要求"熟读或背诵课文"。这样,明确背诵的价值,掌握背诵的要诀和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1991,(3)
〔大纲要求〕熟读、背诵一部分课文或段落.〔教材依据〕初中1—6册语文课本共有38课的“练习”要求背诵或默写课文,其中有11课要求背诵默写课文片段,有27课要求背诵默写全课(共计47篇、首).如果连同附录的96首诗歌,则共计154篇、 相似文献